-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4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堪輿名詞探討3 正三元學術堪輿師 黃澤元著
些子法
一點點妙法之謂。風水家有時稱其本身不傳之秘為”些子”。
些子又分:
小些子,稱方能找到真龍穴。
大些子,稱方可點出主出帝王之穴。
連珠些子,稱可據以找出使宅主後世子孫成就公侯顯宦的龍穴。
所有些子均為神授秘傳,凡人不得窺知。然今或有人主張,台灣為龍脈餘氣,無大些子可用。
註:事實上見不得人,經不起考驗之學說理論,內容應都會有所缺失,時下經常自稱有通天本領者,往往愈容易流於騙吃、騙喝、騙色之類,所以上當者大有人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堪輿界時聞”寅葬卯發”到底誰先發,筆者看土水師傅先發,有時我等堪輿師甚至流為向葬儀社、啟攢師分紅,怎不令人嗤之以鼻。
大勢
類似今日總體之意,謂就整個龍脈游走之行度走勢,統而論之。
洪濛居士.大勢說:經曰│占山之法,勢為上。則勢也者,龍家之第一要法也。
發微論:大勢若聚,則奇形怪穴而愈真正:大勢若散,則巧穴天然而反虛假。
雪心賦:勢者神之顯也。
蓋求地不識大勢,則蒙散莫識,所謂:不識大勢休勞說者是也。
註:尋龍點地,求四勢均勻,即係真正地理要具備大勢格調,否則以心理學來看未達完形心理學境態,不懂地理者,也無法瞭解地理師尋地之苦心。傳統上,風水說本來就是知識份子所提倡的。
遠從漢代開始,相度地理形勢,建立城郭、宮室及民舍,即東漢王充所謂的相宅術即很流行,不過民間仍未能成為一門領域學術,到了唐朝至南宋時期,風水學才見發展出有巒頭、理氣等派別,如理學家朱熹...。
到了元至清朝時期,則未見有突破前人範疇,自成一家的著書,到了清朝末業,歐風東進,風水之說,又逐漸復活,大陸在文化大革命時風水說消聲匿跡,反而台灣大行其道,現幾已至三步一家地步,但可悲的有學術基礎者仍少,願後學者,加油!再加油!
五戶
雪心賦:形穴雖奇,五戶不關何足取。
此處五戶有二種說法:
一、五戶即地戶,凡人立於穴前審勢測量,看穴前明堂的水流去,稱之。
二、指後三台及左右輔弼。
另有三門之說,亦有二解:
三門即天門
凡人立於穴前審視測量,看流進穴前明堂的水流,其水流來處,稱為天門。
二、以納甲之法論水來吉凶,略而言之即三吉六秀。
孟浩天:五戶者,乃本龍周身水從出之處,即地戶是也。
廖金精:後面三台三個樂,兩邊輔弼相對照,得此風藏與氣聚,妙知五戶閉堅牢。
雪心賦:垣局雖貴,三門逼窄不須觀。
註:學堪輿者均知”天門要開,地戶要閉”,旨在以水口山為障景、為屏擋,使基址內外有所隔離,形成空間對比,使人基址後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景觀效果。亦即以現今較白話說法製造”圍合封閉的景觀”,讓群山環繞,自有洞天,形成遠離人寰的世外桃源。這與道家的回歸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學,陶淵明的烏托邦社會理想和其美學觀點,以及士大夫的隱逸思想都有密切的聯繫。
淨陰淨陽
風水家在山脈來龍,快到頭結穴,而束成細條狀地貌處,以人面對來龍,手執羅盤,看來龍從地盤所指二十四山何字角度而來?如從卯、庚、亥、未、酉、丁、巳、丑、艮、丙、巽、辛等十二角度範圍而來,其墓穴或宅地立向,就只能立此十二向,即十二陰龍立十二陰向,為淨陰不雜。
如從十二陽龍入首,即從羅經地盤上,乾、甲、坤、乙、壬、寅、戌、午、子、癸、申、辰等十二字入首結穴,則墓穴或宅地就立此十二向,為淨陽不雜。合兩者總稱淨陰淨陽
註:淨陰淨陽,俟九星山法、水法傳授時再詳細解說。(有誤偽學)
二十八宿
乃古人間接參酌月在天空之位置,自西而東設立二十八個標準點,以推定太陽所在位置,從太陽所在二十八宿的位置,即可知曉一年的季節。風水上借用二十八宿以為消砂角度之用。
註:據所知,秦始皇在營造位於現在的西安西北方的都城咸陽時,曾仿天上的紫微宮興建宮殿,並將渭水引入都城,仿效天河。紫微宮是北極星周圍的一個星城,天子居住的城叫紫宸殿或紫禁城。秦始皇時即有人能觀星並應用,現吾等地師對天文地理知識,不覺慚愧,俗稱頭等地師觀星望斗,古代地師對日月星辰的瞭解,雖未全部文字記載下來,但所留斷語殘篇,當不難窺出端倪,試想我等後學者不知又有幾人能真正觀星望斗?
早在五0年代,以史密森夫婦為首的一些青年建築師,就提出中國人早就知道的人與自然的再認識觀念,即提出略以:只考慮人的接觸還太窄,必須是人加自然加人對自然的觀念。此種觀念的提出即能聲名大噪,要是更能結合中國人的哲學觀、環境觀和非物質的社會文化力量,簡稱”有機的宇宙哲學”,順其自然理論深信更能揚名於世。
攢基
合葬之意。
即數人合葬一處,稱之為攢基。攢基通常是暫時安在一處,尚待他日擇吉遷葬;但陰宅風水學,亦認為攢基至少須注意:
一、要能藏風
二、要能得水
三、要能尊嚴
四、要地上乾燥
五、要高築羅圍
六、不可北向
七、明堂必須潔淨
清.孟浩天:攢基者,以其暫攢故也。殊不知攢非其地,則壞棺朽骨,難以移裝;而人子之心,何以克安,可不慎乎?
註:攢基,通常民俗以吉葬為主,需注意入土是否?否易後代子孫有生理毛病之苦。以現民俗稱”寄矸”,有於荒郊野外放置者,有找尋萬應公廟放置者,實務上現塔位多,價格除明星地點者外,大都尚可接受,尤其火化者蔭助力少,相對負面不良的也算會消弱,為現今大量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