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2-13
- 最後登錄
- 2021-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1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29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神興宮創建於民國廿四年,俗稱「新街」,這個名詞主要是它位於古地名「外新街」上,是由三間廟宇合併而成的:
外新街神安廟:福德正神,建於康熙年間。
松仔腳港南保興宮:吳府老爺,建於道光年間。
牛磨後檺林宮:朱邢李三千歲,建於咸豐年間。
清朝時神安廟是六興境,而真正四安境才是檺林宮。
神興宮則是取這三間廟名各一個字組合而成,「神安廟」取其『神』字,「保興宮」取其『興』字,「檺林宮」取其『宮』字,目前如果大家進入神興宮前你可以看到廟前有三塊牌匾分別寫著這三間的舊廟名。
保興宮位於海安路上,吳府老爺是從大陸漳州移民攜帶香火而至台灣後才雕塑成金身,後因日據時代海安路重劃,廟拆後吳府老爺移入神安廟與土地公併祀。牛磨後檺林宮是在蕃薯港口邊(位置是在神興宮廟後正興街榕樹旁),最先恭奉李府千歲,而邢府千歲則是公界內的邢王系統,朱府是最後才來坐鎮,(並非是五府千歲的朱府),後來日據時代也因重劃的問題廟拆而移入神安廟一同併祀再改成神興宮。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神興宮廟地是神安廟土地公所擁有的,所以之前土地公金身是安奉在第二排的中間位置,這是與一般廟宇土地公在虎邊配祀供奉最不一樣的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