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4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工藝之家{竹藤類}~章潘三妹老師[5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3-20 08:56: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竹籐巧編具現賽夏風情

 

賽夏族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民族,也是台灣人數最少的原住民族群,多年來在困境中仍保持著不服輸的堅韌精神。賽夏部落流傳著各種懶人被懲罰的故事,章潘三妹說,賽夏族人數太少,每個人只有學會堅強與勤作,才能存活。她教年輕族人編織傳統竹器,並融入現代藝術,希望建立賽夏族的品牌,讓族人活得更自信、更充實,而這些作工精細的竹籐編,在日本、歐美被視為藝術品。

來不及學父親手藝

曾獲國家工藝獎的原住民工藝師章潘三妹,把玩著她二十四年前編織的竹燈罩,感慨地說,當年編一個燈罩才能拿到六塊錢,為了貼補家用,只好日夜做代工。如今她教會大家編織不同作品,如手提袋、花器、燈罩,融入賽夏族傳統竹編藝術與圖騰,成為讓人愛不釋手的竹器,更是賽夏族最頂級伴手禮。

 


四十一年次的章潘三妹,生長於南庄鄉蓬萊村山區賽夏部落,父親潘義明善編竹籐背簍、酒器與生活用具,由於手工精細,結實耐用,在當地頗有名氣。潘義明靠這份手藝養活家人,年少的章潘三妹想為父親分擔辛勞,要求父親教她,但父親怕女兒的手被竹籐割傷而拒絕。章潘三妹只好偷偷學,靈巧的她竟也編得有模有樣,只是很多圖騰技巧一直不得要領。

長大後父親漸漸才教她一些手法和訣竅,可惜父親早逝,許多來不及傳授的技法只能從父親留下的作品揣摩。七十三年她參加南庄鄉公所竹籐編研習班,由國家薪傳獎國寶級藝師張憲平親自傳授。張憲平十分欣賞她的用心與天賦,結訓後要章潘三妹到他的工廠上班,編外銷燈罩、花器,邊做邊學。在張憲平指導下,章潘三妹手藝更上一層樓。

編器傳遞文化之美

章潘三妹說,早年做代工為了趕訂單得經常加班,張憲平要求嚴謹,除了快還要好,讓她的技法更加熟練。後來竹籐編器逐漸式微,她仍堅持這項手藝,試著融入現代風格與賽夏族傳統藝術,多年來不斷嘗試與創新,開發出多種新技巧。後來她的作品在國內各項工藝競賽中一再得獎,打響了名號。

 


章潘三妹的竹籐編器,以賽夏族生活器具為主,融合傳統裝飾及圖騰,如雷女、海龍女紋飾,再加入現代潮流風格,表現出獨特民族風。例如矮靈祭的節奏樂器「臀鈴」,以籐皮、籐芯編成主體網袋,下擺垂吊薏米珠、桂竹管串成籐鈴,讓舞者穿在身上,依著節拍、步伐抖動臀部,盪起竹管、鈴聲,充分顯現舞者的輕盈與曼妙。臀鈴除了作工精細,更講求堅固耐用,是賽夏族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

 


作品「籐壺」是賽夏族的酒器,以葫瓜為內體,用傳統的螺旋捲繞法編成,呈現葫瓜表面紋樣的效果,並利用野生薏米珠裝飾,兼具實用,崇尚自然,又充滿賽夏風情,讓原住民生活工藝發揮到淋漓盡致。

現代藝風融入傳統

章潘三妹指出,傳統賽夏族的技法十分嚴謹細緻,她不僅承續這些技法,更融入現代藝術風格。她不斷挑戰創新,嘗試多種技法,讓線條流暢、紋飾生動優雅、觸感柔順,並兼具實用性,開創賽夏手工作品的藝術價值,甚至銷售到歐美日本。

 


章潘三妹在蓬萊村設立工作坊,成為部落教室,除了埋首創作,也開班教授族人,希望更多人傳承賽夏竹籐編手藝。工作坊也開放遊客參觀作品與賽夏文物,提供手環、籐球、籐籃、竹蜻蜓、青蛙、竹籐背簍、臀鈴、背籃等套件供民眾DIY體驗。

章潘三妹也致力於發揚賽夏族文化,尤其一向不輕易在外人表演的矮靈祭歌舞,她重新加以整理,從招靈、娛靈、雷女之歌、神鞭揮打驅邪、逐靈、送靈、毀榛木架等,以歌聲、舞蹈來訴說流傳數百年的故事。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1 + 8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玄天悟道居太和
上帝功成鎮武當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9 03:0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