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2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工藝之家{金工類}~林烈旗[12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3-22 18:10: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銅鑼美聲鑲嵌難窺奧秘

 


 


雜亂、不起眼的鐵工廠竟是製作銅鑼美聲之所。台灣逾八成北管、陣頭用的鑼、鈸都出自於此;「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蘭陽戲劇團」等知名表演團體,使用的銅鑼也是林烈旗一手打造。

 


無師自通製鑼世家

民歌「廟會」唱著:「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歌詞中的鑼,是廟會裡的主角之一。台灣銅鑼製作第一人林午,無師自通打造出沉厚、悠遠的咚鏘聲。林烈旗就是林午的兒子及傳人。

 


有句俗諺:「呷肉呷三層,看戲看亂彈。」其中「亂彈」指的是北管戲。北管戲曲在大鑼、小鑼、鐃鈸、嗩吶等伴奏下,熱鬧喧騰的音樂,搭著高昂的唱腔,是傳統酬神祈福、婚喪喜慶的慶典音樂。林烈旗指出,以前廟會都會請獅陣、牛犁陣、跳鼓陣、八家將及宋江陣等陣頭較勁,此時,無論起音或結束,坐陣指揮的是「鑼」。這也說明鑼的地位。

 


早在日治時代,林烈旗的父親林午與兄弟在宜蘭合開鐵工廠,專修兵器和軍用汽車,後來因為服務佳、技術好,只要是銅鐵器物要修,非林午莫屬,就這麼累積出名號。早期北管樂器都從印尼爪哇購入,台灣沒有製鑼師父。某日,一位北管樂人拿著壞掉的樂器要林午修理。林烈旗說:「我父親只要有人拿東西來,一定會仔細研究,完善處理後讓客人拿回家。」

 


林午從戲班拋售的行頭裡,買了兩面大陸製小鐵鑼,用心鑽研摸出訣竅,第一面問世的鑼,聲音遠比大陸製品好,當地北管樂師流傳:「廟會謝神去找林午一定有面子,因為他做的銅鑼聲音無人可比。」在無心插柳下,「銅鑼」意外成為林午鐵工廠的商品。

 


繼承父藝發揚光大

 


林烈旗十四歲跟父親學習製鑼。「製作一面鑼,就像做人一樣,要實實在在,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林烈旗回憶父親的教導說。事實亦如此,製作一個好銅鑼,從材質、鑼面、鑼邊的鎚打、磨銅面、鑼臍的震動頻率等,每個細節都馬虎不得。鑼面敲打出高低起伏的音階,鑼臍則是共鳴、頻率的集中點,技術到位的鑼,音質長沉、穩且長遠,看似簡單,卻鑲嵌凡人看不見的奧秘。

 


民國七十五年,曾有知名音樂家請林烈旗製作五個音階的鑼,哥哥以吉他幫忙做音階的Key。鑼做好後,音樂家試敲直誇:「比國外做得還棒!」同時教導他調音器的使用,奠下日後多音階銅鑼的技術。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家製鑼的消息傳開,許多寺廟、樂團慕名而至,西藏、尼泊爾、印度的喇嘛,也聞風要求製作刻上梵文的大鑼。

 


從五個音階開始做起,林烈旗挑戰更多音階,十一音、十三音,最後完成二十六音階,開創台灣鑼聲的極致。每到元宵節前夕,宜蘭西關廟的帝君爺生日,祝賀陣頭穿梭街巷,獅陣、大鼓陣、北管樂團鑼聲震天價響,每個陣頭的大銅鑼,都漆著「林午鐵工廠」,在台灣它已是銅鑼的代名詞。

 


大鑼締造金氏紀錄

林午鐵工廠的製鑼手藝廣受好評,教育部在七十六年頒贈創辦人林午國家薪傳獎。八十一年,林烈旗與哥哥合力打造直徑230公分,重達400公斤的大銅鑼,成為金氏紀錄保持人。八十四年,繼父親之後,林烈旗也獲得國家薪傳獎殊榮。

 


有趣的是,銅鑼也從樂器轉型為藝品。因為鼓、鈴、鐃、鈸、鑼等都用於佛教慶典,因此有人做為驅邪避凶之用。梅門氣功師李鳳山向林烈旗訂做小銅鑼以中國結、玉搭飾,模樣精巧,吊掛在皮包煞是好看,因有驅邪避凶之說,打開衍生性商品的通路。

因長期使力敲打,林烈旗手上貼著酸痛貼布,問他一天工作多少小時,他笑說,十二小時是常事。不過,當客人給予稱讚時,成就感洋溢心中,一切辛勞化成喜悅。更讓他欣慰的是,他的兒子將承衣缽,製鑼的薪傳會如同鑼聲一般,綿長、沈穩地傳遞下去。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阿文ㄟ + 4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

總評分: 威望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玄天悟道居太和
上帝功成鎮武當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1 10:4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