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8-11
- 最後登錄
- 2017-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648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7468
- 相冊
- 2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西元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清廷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此後,日本帝國足足統治台澎50個年頭。
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接收台灣遭到堅強的抵抗,攻台陸軍主力近衛師團,配屬有當時日本海軍二分之一的常備艦隊協助佔領台灣。1895年5月29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率陸軍近衛師團從澳底登陸。是年10月10日,伏見宮真愛親王率領混成第四旅團抵達布袋口,經激烈戰鬥後,抵著強烈東北季風,下令強行登陸。隔日,乃木希典中將指揮第二師團,從屏東枋寮登陸,完成佔領台灣的軍事行動。
2002年1月5日紀念碑在眾人的見證下出土
1923年,日本人為紀念貞愛親王從布袋口登陸,於今布袋嘉應廟口豎立紀念碑,碑文由當時台灣總督男爵田健治郎揮毫,此紀念碑當時列名為台南州指定的地方性「史蹟」。爾後紀念碑成了聖地,路過民眾或外地遊客不免要參拜一番,國小學生在開學或重要節日時,也會由校長集老師率領前往參拜。
1933年,貞愛親王之孫博義親王來布袋嘴參觀鹽田及貞愛紀念碑,後來日本人又在旁邊豎立一座較小的石碑紀念博義親王。
紀念碑出土後被吊起
愛親王登陸紀念碑,見證了歷史與居民的生活。
台灣光復隔年(1946年),在一片「去日本化」的風潮下,布袋東國民學校蔡清安校長帶領學生數十人,以繩索將紀念碑拉倒在地。1956年,附近居民更將紀念碑當成貍苳l的地基,從此紀念碑深埋地下近50年。
2002年,在布袋嘴文化工作室的奔走下,加上屋主蔡先生基於對家族的責任心,動起拆屋挖碑的念頭。終於在官方、民間及各方的見證下,這塊具有歷史與在地民眾生活記憶的紀念碑重見天日。
資料來源--布袋美學工作站社教站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