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3-18
- 最後登錄
- 2021-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34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3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由於台灣地小人稠,加上中職球隊一直都沒有真的很多,所以過往對於轉隊這種概念似乎不存在於職業球隊之間的高層(吧?)。就算轉隊了,俗話說:「出來跑的還是要還。」在球場上一定會堵到老東家。就台灣整體的職棒環境而言,其實沒有多少投手曾經有過轉隊的經歷。而一個球員之所以會轉隊,以中職目前現行制度來說,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來自球隊交易。可能是以人換人,也可能是以錢換人。前者如黃欽智與江柏青的球員交換,後者如徐余偉被統一買斷。
2.球員離隊後經由管道加入其他球團打球。例如高建三離開中信鯨後加入統一獅隊。
3.原始球隊解散,所以球員被其他球團吸收。包括沈鈺傑等多名投手都是循此管道延續職棒生命。
4.按中職制度而言,還應該包括讓渡名單的轉隊空間。曹竣揚以及張憶得是循此途徑轉入其他球隊。
5.其他特殊情況,如黃文博從味全龍歸建回和信鯨。
我們這裡要討論的轉隊投手必須是指兩支球隊都還在的狀況下才叫作轉隊。像是沈鈺傑之所以進入興農是因為中信解散的狀況下就不能算是轉隊。同樣的,小雞加入兄弟也不算是轉隊,因為原始球隊不復存在。所以以上五種管道,第三種管道代表原本球隊已經不復存在,因此轉隊後的投手不會有與老東家遭遇的可能性。
現在問題是:這些球員轉隊後的成績究竟如何?當然,這裡要先強調,轉隊之後成績的好壞有諸多影響因素。最直接的一項指標在於:轉隊後的投手面對老東家時的表現好壞。這個問題也是這篇文章主要要討論的重點。所以當我們這裡探討轉隊投手表現時,我們只考慮轉隊後有機會再度面對到老東家的投手。此外,我們這裡的討論也只討論一軍成績。因為若是連二軍也討論進去,就落落長,講也講不完啦!
綜觀中職到今年第21年,過往如果有符合條件的球員,大致上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通則。由於以下只是通則,所以必然存在通則之外的例外狀態。小弟在通則後面附上的括弧就是不適用於通則內的球員,並會加上簡單的說明(詳細說明請見後文,而反例中球隊名稱後面的數字則是指職棒幾年)。轉隊投手的通則如下:
1.轉隊投手通常不會是球隊的王牌或看板球星(反例:郭源治,統一8轉中信9,他的地位應該無須再提。)
2.轉隊投手通常對老東家的壓制能力相較性的不足(反例:黃文博,味全8轉中信9,該年度他的四勝中有兩勝就是屠龍得到的。)
3.轉隊投手通常在三年內會離開職棒的第一線比賽,離隊或轉職(反例:高龍偉,興農10轉統一11,他成為統一的主力牛棚群之一)
4.轉隊投手通常轉隊後也不會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反例:林朝煌,就是因為離開興農反而開啟投手生涯第二春。)
5.轉隊投手通常不會轉隊超過兩次以上(反例:林朝煌與江柏青,尤其江柏青,三年職棒經歷待了三支球隊。)
原則上這五項通則可能是用於中職的原因,還是回到地小人稠的概念上。台灣先天自然環境並不大,因此比賽中常會聽到轉播說這是學長對決學弟,或是說這是同學對決同學的情況發生。加上中職只有一個聯盟,球隊也只有這幾隊,所以基本上不管轉到那一隊都一定得遇到過去的老東家。其中通則的3與4是大部分轉隊球員的狀況:由於實力不足以應付職業比賽,所以即便離隊想給自己再一次的測試機會,在對手都熟悉球路的狀況下,很難有所突破與表現。
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小弟我發現到轉隊的投手一但面對到老東家好像都沒有什麼大好的結局。這個現象或許也再一次反映台灣的地小人稠,所以換個球隊還是要遇到以前的老隊友們!或許就是因為個緣故,轉隊之後的投手們面對老東家的狀況好像很少有所謂王子復仇記。以現役投手來說,包括統一的徐余偉、蔡士勤、高建三,兄弟的尤清韋、杜寅傑以及LaNrew的黃欽智都是轉過隊的投手。
現在小弟就針對目前現役幾位投手成績提出簡單的分析。
首先是徐余偉。之所以他為第一個例子是因為這是國內職棒首度有兩個球團以金錢交易的方式買賣選手。在他之前的球員通常都是以人換人的方式進行。去年(2009)年他轉隊到統一之後,從五月五號開始就對上老東家。如果單純以結果論來說,這筆交易並不如統一當初所預期的吧?因為去年徐余偉全年的成績並不理想,0W3L7H(其中包含四次救援失敗),在統一的ERA為6.75(還在LaNew更高到17.999)。但是在統一獅的出賽中,他對上老東家LaNew有15場比賽,成績只有1L以及兩次中繼成功,14.2局裡面對66個打席被敲出19支安打(含六發全壘打),送出11K與7次保送,失分16分內有15分是責失,ERA高到9.20!就成績來說這個表現相當不好。其中7月31號的比賽更是連一個打者都沒解決就退場了!而今年度到目前(四月二十日)對老東家出賽三場,3.1局面對16打席,被敲出9支安打(含一發全壘打),失三分全為責失,ERA為8.10。
與徐余偉相同是轉隊到統一的還有蔡士勤,不過他是在職棒18年從誠泰轉隊過來的。當年他轉隊到統一後留下兩次救援成功(含一次救援失敗)的成績,ERA則為3.15。有趣的是他當年只對到老東家四次而已。這四次讓他拿到一次救援成功。但是5.1局裡面被敲出6支安打(含一發全壘打),同時卻也送出6K。ERA與帳面成績相較之下較高為3.36。職棒19年誠泰轉手賣給米迪亞後,他對米迪亞也只出賽過三場,2.2局的出賽拿到一次中繼成功。不過他還是送出3K,卻也失了兩分,所以ERA為6.75。還是比他全年的成績高(因為當年他的ERA為5.02)。
不過和他們同隊的高建三卻是那種極少數在轉隊後上演王子復仇記的投手。職棒18年結束被中信鯨宣告戰力外的他在職棒19年加入統一獅。當年他對上將他宣告戰力外的老東家上演王子復仇記。遭遇8場比賽取得1勝以及3次中繼成功的佳績,10.2局不但送出9K,還只失2分責失,對戰ERA僅僅只有1.69。當時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中信鯨有沒有很後悔?我相信是有的,因為當年他們曾經想要收回。看到高建三的例子,我們還是只能說:事事難料,對人要更好!
從米迪亞被交易到LaNew的黃欽智就職棒19年的帳面成績來說並不是相當划算。雖然成績為4W3L6H還算可以,可是他一個人就包辦5次救援失敗,ERA也為偏高的4.95。可是,相信我,若和與米迪亞的對戰成績相較之下,這算好的。因為他那年對上米迪亞出賽8場得到1L2H的成績,其中還有2次救援失敗。更糟的是主投9局丟了11分(含9分責失),所以ERA高達9.00。看上去這個成績並不好,但是若以結果論,其實LaNew算是賺到的。去年他的成績為1W0L13H3S(不過有2次中繼失敗),而今年更已拿到2勝。再一次強調:就結果論,LaNew其實在這次的交易中是划算的。
至於現在在兄弟象的兩位轉隊投手尤清韋與杜寅傑就更不用提了。尤清韋對統一的先發不但吞下敗仗,ERA更飆到12.6的這種高數字。杜寅傑也只對上興農一場,雖然無關勝敗,但ERA也是高的嚇死人的9。當然,對他們兩位來說,這種數據是不準確的,因為也不過只出賽一場。
不過在開始繼續下去之前還是要說,轉隊後也有那種沒有遇到過老東家的球員們:像是杜福明,統一6轉興農7。職棒7年後離隊。他那年也才出賽2場而已。陽介仁,味全8轉興農9,但是職棒10年他才又重新登板。職棒10年並未遇到味全龍隊,之後因為味全龍隊解散所以也不再有機會。職棒12年正式退休。除了這兩位屬於重量級的投手外,還有不少投手(特別是經由讓渡名單轉隊的投手),即便轉隊了也沒有什麼表現空間,所以也沒有遇到過老東家。這些投手如下:
田家安,職棒16年被誠泰放到讓渡名單後由興農接受,但因為連到興農報到都沒去,所以沒有對上老東家的問題。
王玉麒,職棒18年經由讓渡名單從兄弟轉中信,但是兩邊都沒有一軍出賽紀錄,所以沒有對決過老東家的問題。
莊景賀也在職棒18年由誠泰放到讓渡名單後轉隊到統一。但是職棒19年他都以野手身分出賽,所以沒有以投手身分對上老東家。他算比較特例的狀態。
李國慶,職棒19年經由讓渡名單從興農轉隊到米迪亞。但是在米迪亞完全沒有出賽過,所以沒有對決到老東家。
張億得,職棒19年從LaNew經由讓渡名單轉隊到統一,但是一軍沒有出賽過,所以算是沒有真的對決過老東家。
就這樣,我們開始隊轉隊投手的討論與研究。簡單來說:不是轉隊就是死路一條,但是沒有實力就連路也走不下去!
附註:小弟的資料若有誤,還煩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正。
《 本帖最後由 bullpen 於 2010-4-27 19:54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