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1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文化長廊】 大夫與太醫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4-29 13:45: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醫學名滿天下,先有扁鵲善於切脈、望診,後有華陀能麻醉開刀、刮骨療毒,均為古代醫家之先趨、近代醫師的標竿。

醫者之名,《說文解字》:「醫,治病工也。」醫又有大夫之稱。「大夫」,最早始自西周官名,西周設有卿、大夫、士三種爵位。秦漢之際,中央設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並稱三公。隋唐時,大夫為高官名。至宋代,翰林醫官院設有多種醫官,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保安大夫等,至此大夫成為醫生的另一個稱呼。

「太醫」一詞起源很早,秦代有太醫令、太醫丞;唐宋在太常寺下設有太醫署、太醫局;至元代太醫院成為獨立的機構,負責醫療及御藥製作。御醫乃專為皇帝、后妃等看病,為皇室的御用醫生,其產生,可略分為三:一經太醫院栽培;二由各地入京考取;三由地方官員推薦。

醫者之類,在周代即分為四類,段玉裁注:「周禮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獸醫。」醫者之義,《說文解字》:「從←從酉……←,病聲……酒所治病也。」←,為病人發出之聲,酒為治病之物,說明「醫」是由病患發出的痛苦音聲和治病的酒結合而成,屬六書中的「會意」字。《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陀將酒用於麻醉:「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扁鵲則視病況之不同而有湯熨、針石、酒醪的療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

如何當一個好醫生?《雜阿含經》中,佛陀說良醫應當「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有了好醫生,也得要病患能配合,否則也難收療治之效。所以扁鵲說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2 13: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