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阿君哦 是穿西米諾
阮的阿君喂 是賣青蚵
人人叫阮哦 是青蚵嫂
要呷青蚵喂 是免驚無
別人的阿君哦 是緣投仔桑
阮的阿君喂 是目睛拖窗
生作美醜哦 是免怨嘆
人說醜ㄤ喂 是吃未空
別人的阿君哦 住西洋樓
阮的阿君喂 是土腳兜
命運好歹哦 是無計較
那是打拼喂 是會出頭
別人的阿君哦 是穿西米諾
阮的阿君喂 是賣青蚵
人人叫阮哦 是青蚵嫂
要呷青蚵喂 是免驚無
---------------------
這首歌曲最早是郭大誠先生所唱,後來江惠、洪榮宏、李嘉等,都曾翻唱過。聽完這首歌讓我覺得人不必自怨自艾,只要自己努力不懈,一定會有出頭天,對我而言也是首勵志的歌吧~
台灣早期歌謠「青蚵嫂」一曲道盡養蚵人家的辛苦與寒酸,而許多人也只能從這首歌裡了解蚵農的景況,想要知道再多,卻也不知從何開始。
在彰化的王功路邊隨時可見帶著斗笠,包著頭巾的青蚵嫂操著剖刀,熟練的將外表不起眼的蚵殼剝開,將有海中牛奶之稱的蚵仔一一挑出,事實上,很多新一代的青蚵嫂都是外籍新娘,她們的加入,為人口外移嚴重的漁港帶來一絲生氣。但就算技術再熟練,這樣的工作也實在不好賺,剝一碗蚵仔約需半小時,而這樣的工資也才20元,不過在缺乏工作機會的漁村,也算是一份工作。
小弟個人還是這麼覺得…甚麼是台灣之光?這些在寶島各個角落默默揮灑著汗水,辛苦工作的人,就是台灣之光!也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台灣之光,福爾摩莎才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