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3-9
- 最後登錄
- 2022-7-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0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1605
- 相冊
- 0
- 日誌
- 4
狀態︰
離線
|
教育失衡/單科突出的偏才 被基測犧牲了
2010/05/25
國中是教改最失敗的一環,為了基測拚高分,至今國中生仍天天考試。學者批評,只考選擇題的基測,不但測不出創意、解決問題等多元智能,也可能犧牲非每科都強的「偏才」,擴大免試、多元入學,推動多元評量,才能根治。
「基測是扭曲、片斷、不完整的評量。」台師大名譽教授、資優教育專家吳武典指出,基測是顧及可行性、客觀性、公平性而設計出的升學評量工具,卻缺乏「合理性」,測不出創意、問題解決、生活應用等其他智力。
基測原本設計是要當成門檻測驗,最後變成升學唯一篩選工具,分分必較。台師大教授、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計畫主持人林明瑞認為,基測作文除外,只考選擇題,等於考速度和謹慎,基測高分絕不等於智育高。
林明瑞說,只考選擇題,根本就是禁錮學生思想,抹殺創意,只為了迎合考試的公平性。相較之下,印度考理化及數學等科目,會給三小時,只考計算題;台灣的基測卻考選擇,且要有標準答案,只能考書上有的,國中生三年機械式訓練,只是「弄熟」課本,談不上會因此「生巧」,無法培養創新人才,學生缺乏批判能力。
負責研發基測的台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坦承,基測考選擇題,的確有可能窄化學生的能力,但選擇題若出得好,仍有可能測出創意等高層次的能力,不過效果還是不如數學出證明題、歷史出申論題好。純粹就學理而言,心測中心贊成考非選擇題,卻可能遭考生、家長反對,認為會增加升學壓力,在理想與現實間,其實很「左右為難」。
吳武典指出,要扭轉「基測至上」的失衡教育,要先改變升學制度,推動多元入學,包括擴辦免試入學、恢復保送入學,然後帶動正常教學、五育並重、多元評量;針對特定性向、單科很突出的「偏才」,則要因材施教,設計特別升學管道,不能犧牲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