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2-17
- 最後登錄
- 2010-9-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1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3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狀態︰
離線
|
可能是由於年代遠近的關係,今人對於清朝的了解比對於明朝的了解要多一些,況且《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在論述上也難免對於明朝有些貶低。今人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想到康熙雄才大略,然而說到明朝,則首先想到皇帝昏庸,太監專權,朝政腐敗,似乎就以此判定了明清兩朝的熟優熟劣。事實上,這其中卻存在著許多對明朝的偏見與誤解。明朝後期無疑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但是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明朝自1368年開國,1644年滅亡,存在了二百七十八年。清朝1644年立國,1912年滅亡,存在了二百六十八年,單從朝代的壽命上,清朝就已不及明朝,而結合兩個時代的整個發展里程,我們可以發現,明朝同樣存在著眾多閃光的亮點,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武功,明朝都建立了赫赫的功業,出於還歷史以真實的需要,我們有必要認識一個真正的明朝。
世人對明朝的第一大抨擊,在於明朝的專制制度和特務組織。尤其以錦衣衛制度頗遭非議。事實上,朱元璋最早建立錦衣衛的初衷,自有加強獨裁的目的,但也是出於懲治腐敗的需要。明朝立國以來,吸取宋朝滅亡的教訓,深感法令寬鬆,導致機構冗贅,吏治腐敗,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於是明開國後針對官吏訂立了苛刻的法律。規定貪白銀六十兩者,處扒皮塞草之刑。但儘管如此,明朝初立國時,除了劉伯溫徐達等少數清醒者之外,大批功臣都居功自傲,橫行不法,多有劣跡。甚至連朱元璋的女婿也以身試法。為穩定統治,朱元璋方才痛下殺手,嚴懲貪官。之後出於監督官員的目的,朱元璋設置錦衣衛,並規定錦衣衛的首要職責是“查處各地官吏不法行為。”明初所查處的官員,除開國功臣外,更有一大批橫行不法的貪官污吏。明成祖時代又加設東場。明朝立國時,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效的遏制了腐敗的蔓延,保證了吏治的清明,為穩定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隨著專制制度的加強,錦衣衛制度的消極作用日益明顯。畢竟一個建立在高度獨裁基礎上的特務組織,作用也是有限的,假若統治者昏庸無能,那這樣的組織也必將造成冤案叢生,禍害社稷。朱元璋和朱棣時代錦衣衛和東廠的作用主要在於懲治腐敗,因為二人都是英武能幹的皇帝,因此這種制度的積極作用相對大一些,隨著後代子孫的無能,這種制度必將加劇政治的黑暗。但比之清朝,明朝的專制制度還是有開明一面的。明朝建立的大學士制度防止了宰相專權,並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以至明朝中期雖然皇帝昏庸無能,但國家的大政方針依然能有條不紊的執行。有明一代,杖斃文官無數,但其家人並沒受到太大株連。馮夢龍的小說《三言》寫明朝忠臣的遭遇,與清朝時代的文字獄大案相比,其命運要幸福的多。清朝雖沒有杖斃一個官員,但恐怖的文字獄株連九族,讓士大夫們早已敢怒不敢言。明朝如此專制,尚且能容下海瑞這樣的直臣,尚且能容許東林黨在民間講學,而雍正皇帝只因一句“清風不識字”,就將作者滅了三族。相比於明朝,清朝的專制統治更為殘酷,清朝統治者的氣量也更為狹小。
今人說清朝勝於明朝,一個直觀的論據就是國家疆域。甚至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也因為收復台灣而對朱元璋墓得意的說了句“大清遠勝於大明”。若明太祖在天有靈,豈不啞然失笑。台灣並非清朝時才成中國領土,明朝時就已在台灣建立了有效的統治,17世紀初還曾為保衛台灣與日本發生戰爭,只因後期調動福建駐軍北上抗清,才給了荷蘭人佔領台灣的機會。當然,今天人說清朝勝於明朝,是因為清朝在東北,蒙古,西北以及西藏都建立了有效的統治,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但事實上,明朝鼎盛時期,其控制區域並不亞於清朝。清朝時期,西北蒙古和青海時常叛亂,終雍正一朝都難以平定,而青海自徐達驅逐王保保勢力收復之後,終明一世歲歲來朝。明朝時期的西藏青海尚處於各部落割據群龍無首的狀態,其部落首領均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承認自己是中華的一部分。明朝在西藏設立都指揮司,對其進行有效管轄。並冊封其宗教首領。明朝在雲南封沐英為王。其管轄區域遠大於元朝時代的雲南疆域。乾隆時代為平定雲南一土司,耗費白銀三千萬兩,死傷士卒萬人,鏖戰四年才告平定,明朝時雲南卻從未發生過如此叛亂。在西北和蒙古方面,今人津津樂道清朝滿蒙一統的局面,嘲笑困擾明朝百年的北虜之患。但滿清時代的蒙古已經分崩離析,力量單薄,統治起來自然相對比較容易一些。但明朝時代,北元雖滅,但蒙古割據勢力也依然非常強大。儘管如此,自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北元宣告徹底滅亡後,蒙古三大分裂勢力瓦剌,韃靼和兀良哈都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承認自己是明朝一部分。貼木兒東征中國時就是蒙古瓦刺部首先向明朝報信,並已準備出兵截擊。而西域地帶赤斤蒙古各部也已嚴陣以待。此事明成祖也曾下詔書嘉獎之。終明一朝,除了土木堡之敗後也先曾打出“復大元疆土”的口號並很快失敗外,蒙古割據勢力無論與明朝是戰是和,都終未敢宣稱什麼獨立,更沒說什麼“反明復元。”明朝中期韃靼部雖然時常南下騷擾,但除了“庚戍之變”嚴嵩自壞長城外,並沒有造成大的禍患,危害比匈奴要小的多。而且俺答汗的要求不過是要明朝冊封其一個諸侯名分,只是由於明朝政策失當,才使得長城沿線兵連禍結。後來明朝任用戚繼光,給其以沉重打擊,終使其歸附,並封為順義王,從此明朝與蒙古再未發生過戰爭,明清戰爭初期大部分蒙古部落也站在明朝一邊,為明朝提供戰馬,甚至出兵助明攻清。確切的說,終明一代,蒙古三大部落早已成為明朝一部分,漠北草原為明朝領土,其與明朝的戰爭不過是地方勢力的反叛而已,明朝對蒙古的打擊也為清朝可以有效的管理蒙古奠定了基礎。而明成祖永樂的五次北征,更是沉重打擊了蒙古部落中的反叛者。後來也先攻明,雖滅明朝五十萬大軍,但南下中原只是他一相情願,大部分蒙古王公並不支持,與于謙決戰北京的蒙古軍也多為也先本部人馬,其他蒙古部落並未參戰,而也先失敗後,又是親明的蒙古貴族殺死也先向明朝請和,換得明朝對蒙古各部的重新冊封。反觀清朝,雖然俗話有“明修長城清修廟”來讚揚清朝對蒙古的政策,仔細看來,當時的蒙古力量分散,難對滿清形成威脅。使清朝有足夠的條件來對其進行懷柔。但即使如此,一個小小的準葛爾蒙古依然是困擾了康雍乾三代。清朝多次遠征均勞而無功。再就是新疆地區,有人說從唐朝勢力退出西域一千多年後,直到清朝,中國人才又一次在西域建立有效統治。這是忽視最起碼的事實。明朝初期徐達收復甘肅青海後,即派使節前往西域進行招撫,後朱元璋又冊封了當地維吾兒族首領,天山南北路盡皆臣服明朝。 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後,西域各部伊斯蘭教派首領都要接受明朝的冊封。永樂時期更在西域設立哈密衛等8衛,派駐軍隊,並任命當地貴族為官員代理明朝行使西域管轄權。而明朝冊封的西域各王,其屬官均由明朝任命。明朝與西域的關係,實質上已是中央政府對地方的關係。甚至到順治朝時,西域各王還以保大明江山為名,抗拒滿清勢力進入西域。滿清建立後出兵西域,消滅了西域各大割據勢力,這是一種進步,但也導致終清一代,新疆戰亂不絕,前有準葛爾叛亂,中有回部獨立,後有張格爾起事。這其中固然有國外敵對分子顛覆和地方勢力獨立意識強等原因,但滿清的民族政策難道就沒有要反思的地方嗎?與明朝的懷柔相比,滿清的高壓政策無疑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為叛亂提供了土壤。滿清後期勢力衰弱,導致新疆落入外國之手,若不是左宗棠老將軍深謀遠慮,毅然進兵新疆收復之,同治皇帝和西太后幾為歷史的罪人!而沙皇俄羅斯更在此時趁火打劫,割占我新疆大片領土,直到今天想來依然讓炎黃子孫痛心疾首。至於說到滿族的老家東三省,那更是一目了然,明朝設遼東將軍管轄東北,最遠處到達西伯利亞努兒乾地區,都司衛所遍布,努而哈赤建立後金,起兵攻明,不應看成外國入侵,而是地方勢力舉兵造反,東北在明朝時就是中國領土,滿族人自明朝初期就已是中國子民,我們今天說清朝是中國的朝代,原因正在於此。從領土上看,滿清基本是接管的明朝的領土,對鞏固領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拓展疆域上成就並不大,割讓領土倒為歷朝代之最,連宋朝也自嘆不如。
許多歷史學家頌揚滿清,還有一個重要的論點就是民族政策,特別是時常以清朝的民族政策與元朝的民族政策相比,以證明清朝統治者的開明。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元朝實行的是民族壓迫政策,將全國人分為四等。並廢除科舉,強烈排斥漢族文化,但畢竟沒有強令百姓剃髮易服。其民族政策雖然愚昧極端,卻還有開明一面,對各民族風俗更是兼容並包。滿清對漢族雖然表面懷柔,尊孔尚賢,但一道剃髮令卻是毀了漢族千年的衣冠文明。而在科舉取士和選拔官吏上,更是有許多不公平的政策,所謂科舉取士滿漢比例各半看似公平,但滿族人口遠遠少於漢族,其實是以表面的公平替代了實際的不公平。而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雖也表面滿漢平衡,但多以滿族大臣為首,漢官只處於從屬地位。康熙朝時兩個滿族大學生明珠和索額圖黨爭,把國家禍害的烏煙瘴氣,乾隆時滿族大臣和紳專權,更是把國家鬧的財力枯竭。何況,滿清貝勒分管六部,更是掣肘漢族大臣的權利。滿官見皇上稱奴才漢官則稱臣,稱呼差別就可看出親梳冷熱。同時滿漢不通婚更是歧視政策。文字獄更是殺害了多少漢族人才,乾隆修《四庫全書》,對文化的毀滅比秦始皇更可恨。滿族是中國的滿族,滿族文化最終還是被漢族文化所同化,但由此說滿清統治者民族政策開明則是不對的。與元朝統治者相比,滿清的民族政策是相對開明的,但其中也是有極大的保守和狹隘。奴化思想的教育更是給中國人心中種下了劣根性。相比之下,明朝的民族政策比滿清則開明的多,明朝初期,對歸附的蒙古王公一律禮遇之,沒有半點歧視。俘虜的蒙古兵也一律優待,願留在中原的則分其田地助其安家,願回蒙古草原的也為其發放路費。明朝滅元時多數蒙古被俘士兵多數願留在中原,最終被漢化。對新疆西藏的冊封更是盡顯胸懷。朱元璋更是說:無論蒙古,色目人等,盡為中華子民,需平等待之。滿清平定西域,屠殺了整個準葛爾蒙古,而明朝無論是徐達西進甘肅青海還是永樂皇帝掃北,都未出現過類似的民族殺戮。因此整個明朝西北和西南一帶,基本沒有出現過大的民族反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