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8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大太監李蓮英死因之謎 為何墓中身首異處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21 09:13: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李蓮英原來是河間府縫破綻打補子的一個皮匠,生性好賭,在賭場把自己一點辛辛苦苦的積蓄輸得一乾二淨,急怒之下,就引刀一快自宮了。河間府的人淨身到宮裡當差的很多,有善心人給了他良方秘藥止痛止血生肌,終於把他救活。等身子將養複元,只有當太監一途,經人引領就投奔首領太監郭吉祥了。經過三勘六驗無訛,最初派在御花園欽安殿照應香火。欽安殿供的是真武大帝,每逢朔望慈禧都來拈香祈福,自從李蓮英派在欽安殿當差,佛前錦傘絳節,寶蓋珠幢,以暨祭神用具,總是收拾得纖塵不染、光致整潔。慈禧喜歡他性靈心細,不久就調到內宮伺候御前起居了。慈禧每天晨妝,專管梳頭的太監叫沈二順,在宮裡時常裝傻充愣,所以慈禧給他起個諢名叫他「傻老」,恩寵有加,可是紅了不久,忽然腿上鬧流火,不能上殿當差,換了幾個梳頭太監,不是把髮根鬆緊紮得不合適,就是獨有一撮髮根滋在外頭。有人慫恿李蓮英試一試,李是有心人,知道慈禧頸上的頭髮剛而且硬,很難順溜,於是事先準備好一小盒髮膠,用小刷子三抿兩抿就把慈禧後頸上那撮特別硬的頭髮,攏得服服帖帖。這一下立邀宸賞,不久升為首領,擔任慈禧的梳頭太監了。
  
  李蓮英雖然日漸走紅,成為太后跟前言聽計從的大紅人,可是他遇事依然謹小慎微,對於一般妃嬪宮娥、女官命婦,有了舛錯,惹太后不高興,他總是儘量替人美言遮蓋,曲意回護,所以在太后左右人人對他都有好感。
  
  清宮習俗新春正月初二祭財神(江南一帶是正月初五祭財神),祭財神要吃煮餑餑(即水餃,滿洲人叫餑餑),餑餑裡要包一種特製實心小金元寶,比花生米還要小。本來應當包一隻財神餃子大家來吃碰碰財氣,可是大家怕老佛爺吃不著不高興,所以一包就是四隻,每年這四隻財神餃子,都是老佛爺一個人吃出來。有一年吃財神餃子,是隆裕皇后主持其事,老佛爺吃來吃去,只吃出三隻財神餃子,臉上漸有不豫之色。無巧不巧那只財神餃子偏讓隆裕自己吃了出來。大家也正急得手足無措,還是李蓮英靈機一動,立刻走到皇后跟前用二仙傳道手法偷偷把小元寶拿過來,乘人不備塞在新煮好的餃子裡,請老佛爺再吃幾隻新煮的餑餑。哪知,舉箸而嘗,一吃而得,自然僵局解開。事後隆裕感念李蓮英解圍有功,還給了不少賞賜。後來隆裕當國,雖然有人在隆裕面前媒孽其短,愣說光緒猝死,兇手就是李蓮英,弄得他整天提心吊膽,忐忑不安,可是他終於得保首領終老田園。
  
  李蓮英慧黠善弄,畢竟讀書不多,器小易盈,後來寵信日專,對人表面上仍舊謙恭有禮,可有時在不知不覺中也會露出他悖謬倨傲的氣焰。恭王退出軍機之前,叔嫂每因國事齟齬不歡。恭王新得一枚祖母綠扳指,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偏偏有一天被李蓮英瞧見,嬲著王爺賞給他見識見識,王爺告訴他,等我玩夠了再賞你玩。哪知過了沒幾天,慈禧召見恭王,在庭對時,看見六爺手上戴著一汪水般的翡翠扳指,要六爺摘下來瞧瞧。哪知慈禧一面摩挲一面誇好,頗有愛不釋手的樣子,一邊問話,順手就擱在龍書案上了,恭王一看扳指既然歸趙無望,只好故作大方,獻給宸賞了。過了沒幾天恭親王在軍機處等候朝參,李蓮英特地親自到軍機處叫起兒,走出屋門向後一轉身,一挑大拇指說:「六爺請您鑒賞一下昨天奴才新買的這只翎子如何?」(太監所帶翎子,跟一般文武官員的翎子不同。太監帶的翎子叫喜鵲尾兒,羽毛紛披遮滿腦後。)恭王的愛物祖母綠扳指赫然戴在李蓮英拇指之上,氣得恭王渾身發抖,可是又能為之奈何呢!
  
  甲午戰敗,李鴻章入宮請罪,慈禧眷念舊勳,不但沒有降罪,還勉慰有加,李氏感激涕零免冠泥首,因為庭對時間較長,忘記複帽,就倉皇退出西暖閣,大紅頂子三眼花翎朝帽,倉促之間就擱在地上啦!這屬於失儀大不敬兩行罪名,可又不能重新進殿拾取,只好嗒然退出,等回到賢良寺不久,李蓮英居然親自把那頂大紅頂子的朝帽給李中堂送回來了,並且還替慈禧傳旨溫慰。據李的公子伯行說,送還紗帽,又得天語眷顧,李蓮英輕而易舉就揣著兩千兩銀封回宮繳差啦。
  
  慈禧對李蓮英寵信日堅,而小李子也就囂張日甚。光緒十六年(1890)光緒正好二十一歲舉行大婚,表面上是太后撤簾歸政,其實一切軍國大計,光緒依舊是秉命而行,大權暗中仍然操在慈禧手裡。當光緒二十年甲午慈禧六十萬壽,光緒率同文武官員,先期演習慶賀儀注。原定巳時舉行,屆時文武百官花衣頂戴地齊集仁壽宮,等候督總管李蓮英駕到而行開始演習。左等右等直到午後,李大總管才姍姍而來,王公大臣一個個飢腸轆轆,足足等了三個時辰。李不但了無愧色,而且毫無歉意,光緒恪於群臣滿懷激憤,於是傳旨把李蓮英廷杖四十,事後李蓮英記恨在心加鹽添醋訴之太后,才促成改立大阿哥、珍妃沉井種種禍根。新城王樹楠《德宗遺事》上說,庚子之亂,珍妃被崔玉桂推入景祺閣前水井之後,太后德宗逃難西安,途經保定。在西關外有一座普濟寺,相傳觀音簽頗著靈異,於是李蓮英乘人不注意,虔誠地求了一枝,靈簽上說:「勸君行善莫行兇,萬頃心田常自摩,欺善怕惡傷陰騭,天理昭然禍自多。」禍亂當前,也增加了李蓮英不少警惕。保定的地方官員倉皇接駕,除了給太后準備了寢所,其餘僅給李總管收拾了一個下處,有被有褥,而對光緒卻未認真收拾臥具。夜寒甚重,光緒蜷臥一鋪冰涼的土炕上,久久不能成寢。恰巧李蓮英起身小解,見到光緒這種狼狽情形,忽然想起在西關所求靈簽,雖然珍妃落井是崔玉桂動手,可是宮裡誰都知道珍主兒跟李總管積怨已深,珍妃沉井明眼人都明白是李總管的傑作。李蓮英在荒亂中覺得太后春秋已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光緒親政大權在握,還能饒得了他嗎?於是心思一轉,立刻進屋跪在光緒面前說:「讓皇上這樣吃苦,都是奴才疏忽,伺候不周,只是現已夜深,無法籌辦了,請皇上遷就委屈,暫用奴才的鋪蓋吧!」結果他把床鋪讓給光緒,自己真在牆角蹲到天亮,爾後光緒時常提起這件事呢!慈禧駕崩隆裕垂簾,李蓮英能夠平安出宮隱息田園,其中是不無道理的。
  
  李蓮英軀幹修偉,因為操刀自宮非常徹底,雖有良藥挽回一條生命,可是臉色蒼白,剛過中年已經皺紋滿臉形同老嫗,尤其喉音尖銳異常刺耳。有些對瞭解內廷情形的人愣說李蓮英與慈禧有私,李的住所靠近慈禧寢宮。殊不知清宮定制,王子年過十二歲就要分宮而居,各宮宮門之內都歸嬤嬤宮娥上夜,內監人等只能在宮外聽候差遣,等閒難越雷池一步。李蓮英下處在北四所,距離慈禧寢宮步行,至少需半小時方能到達。那種匪夷所思傳聞,純出揣測,實在未容深信。
  
  慈禧辦完喪事,李蓮英靠山已倒急風轉舵就告退離宮,他在北平東皇城根接近帝闕,置了一所宅院。雖比不上小德張在永康胡同私宅珠簾玉戶,可也穿廊圓拱,雕樑粉壁,足娛晚年。並且過繼兩個侄兒,作為嗣子。東華門著名的飯館東興樓,他佔了三分之二的股權。宣統大婚在出宮之前,為了縮減開支,裁撤禦膳房,改由東興樓包飯,李蓮英感念故主舊恩,所包伙食,僅算成本。他有時還到東興樓查看有無偷工減料情形,優遊林下堪娛晚年。到了民國十五年春天忽然得了急性肺炎,終以送醫太遲不治,死後葬在德勝門外自置塋地裡。他這一死,兩個敗家精的嗣子,一個賽一個的狂嫖濫賭,將他一生聚斂而來的財產,變賣得一乾二淨。到了民國二十年左右,在德勝門曉市時或發現珍貴皮氅外褂、碧縷牙筒翠幛圍肩,大半出自天家珍異。一般古董家都認定是李蓮英生前恩賞御賜,紛出高價搜求。他的兩位嗣子在抗戰期間貧病交迫,先後倒斃街頭,一代權監的聲威,也就從此煙消霧散了。


   

大太監李蓮英
  
  1911年3月4日,李蓮英在北京死去
  
  假如李蓮英壽終正寢,為何墓中身首異處?———
  
  從1984年開始,佟洵展開了對李蓮英死因的調查。她發現,據現存史料記載,李蓮英是因病而終,但這無疑與李蓮英棺木中的景像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發現了史料中的一個疑點,隨後她又相繼發現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終於,佟洵做出了一個令社會譁然的推斷,李蓮英是被人害死的。這一觀點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爭論聲不絕於耳……
  
  史料記載,李蓮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來到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借閱檔案。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著手準備畢業論文,選擇的人物是清朝太監李蓮英。
  
  對於李蓮英離開皇宮之後的生活狀況,種種史料都有著幾乎雷同的記載。那就是李蓮英因病而終,並沒有任何意外發生。但問題卻在於,假如李蓮英果真是壽終正寢,又該如何解釋其墓中身首異處的現實呢?
  
  一天,當佟洵又一次讀到李蓮英的墓誌銘時,發現其中一處模稜兩可的表述:他的墓誌銘用了一個隕字,隕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沒有病死的含義。此外,佟洵還發現,雖然相關史料中都提到李蓮英是因病而終,但對他的病因卻隻字未提。
  
  1985年,佟洵發表文章《李蓮英死因之謎》。文章中,不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蓮英之墓的全過程,以及李蓮英身首異處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蓮英死於非命的觀點。但在學界,卻有不同的聲音。唐益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員。這些年來,他幾乎翻閱了全部的清代太監檔案。對於李蓮英究竟是否死於非命,他並沒有給出肯定或否定的評斷,但他認為,在那些流傳於民間的種種說法中,有諸多值得商榷之處。
  
  在唐益年眼中,機警圓滑的李蓮英絕不可能是被宮中仇敵所殺。唐益年認為,在清朝開國之初,順治皇帝就立了一個鐵牌,規定了太監不許干預朝政,所以李蓮英根本不可能參與朝廷內的黨派之爭,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黨人,等他臨死出宮時,對於政事更沒影響了,所以殺他沒任何意義。同時唐益年還認為,李蓮英被悍匪殺死於討債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無論是李蓮英的財富地位,還是他離宮後歲過甲子的年齡,都不可能親自出門討要債務。
  
  研究員稱,李蓮英被殺於後海。
  
  爭論沒有結果,新的聲音卻再次出現。1990年,《縱橫》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李蓮英身首異處之謎》的文章。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館已故研究員顏儀民。他在文中不僅肯定了李蓮英被人殺害,而且詳細描述了李蓮英被殺的細節:李蓮英在出宮後,一直住在護國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天,李蓮英突然接到一張請帖,發帖之人是清末第一號實權人物,袁世凱的紅人,九門提督———江朝宗。請帖中說,要請李蓮英在什剎海會賢堂吃飯。面對這張非同一般的請帖,李蓮英猶豫不定。權衡半天,李蓮英最後決定:準時赴宴。不過,他萬萬沒料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暗算。事後,其家人在後海找到了李蓮英的頭顱,身軀卻不知下落。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6-21 14:21:57 |只看該作者
不過

在歷代權闚當中

他也算是比較善終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9 15: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