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2-16
- 最後登錄
- 2022-6-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狀態︰
離線
|
寒門子弟要出人頭地,把書讀好參加科考,可能是再正確不過的一條康莊大路,舉目所望,沒有比試場更公平的地方了,經過努力,拿出實力,未來的世界必定不一樣。
古時候的「科考」換到我的年代叫「聯考」,如今加添「基測」、「學測」及「甄試」這些多元就學新制度,使五育均衡的莘莘學子,不必考試也被明星大學搶著要。
社會變遷,考試方式推陳出新,如果錯失正統學校的完整栽培,還有機會在社會大學承續才情,各類管道任由自己悠遊,已脫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閉。
時光回到從前,科考卻無異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寫照,教育不普及,民生不充裕,貧窮人家子弟有幸接觸筆墨之後,一定參加鄉試、會試、殿試以求鯉躍龍門。
胸有點墨的書生和目不識丁的苦力,是舊社會最鮮明的對照,《西廂記》、《聊齋》等古典文學,也曾讓我深深迷戀白面書生的翩翩風采,恨不得自己也有能力「小姐贈金後花園」。
戲曲一出現「新科狀元騎著白馬迎娶當朝公主」的故事,神話的炫惑頓時溢滿胸中,今生雖無緣當公主,但狀元郎出現夢中,已足以撫慰乾涸的心靈。
讀書人奪得功名後入閣治國,此時是不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個人造化。晚清名臣曾國藩在科考中奪得進士,既無縛雞之力,也從不懂兵法,卻以傑出的識人之術,創建湘軍,重用李鴻章,平定了太平天國,是慈禧時代位高權重至極的漢臣。
最近重讀他的傳記,讀到他六十歲回顧功高震主的一生,深覺自己學問淺陋,毅然走出八股文,留心時務經濟,「考試能選拔人才,但落第者不一定都是庸才……功名富貴乃天數」他感嘆。
沒錯,這句話橫古越今,都有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