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2-16
- 最後登錄
- 2022-6-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3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西漢古隸自秦隸衍生,歷經一百三十年左右的傳寫,在西漢昭、宣兩帝之間逐漸趨於成熟,幾經美化、簡化、草化,演變而成漢代隸書,漢代早期的隸書,還未脫離篆法。
由里耶秦簡來看,漢隸是承襲前朝秦隸文字而繼續發展。它一方面吸收秦隸中初始萌生的波磔筆法,另一方面在筆勢上,產生左撇和右捺的波磔,使字的兩邊分布整齊,具有左右飛舞之姿,像古厝的飛簷,輕盈活潑。但是愈往後期則愈有規範。
至東漢後期隸書的發展已進入成熟時期,書法風格一碑一奇,瑰奇偉麗,面目眾多,且各領風騷。神道、廟堂碑上常見典型隸書,或樸厚,或娟秀,或典雅,其中以廟堂三巨制最經典,分別是《乙瑛碑》、《禮器碑》及《史晨碑》,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合稱孔廟三大名碑,備受書法家推崇。
《乙瑛碑》記載漢魯相乙瑛奏請朝廷置孔廟百石卒史執掌祭祀一事。其用筆方圓並施,線條肥瘦停勻,字型方正沉厚。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虛和則有《乙瑛》、《史晨》。」
《禮器碑》記錄東漢桓帝年間,魯相韓敕修建孔廟、增置禮器並免除孔子家族傜役稅賦等事蹟。碑文字跡清勁秀雅,神采肅穆有廟堂氣。清王澍《虛舟題跋》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
《史晨碑》分前、後碑,前碑是記錄東漢魯相史晨奏請祭祀孔廟之事,後碑則記載史晨祭祀孔廟和饗禮的盛況。前後碑字體如出一人之手,傳為蔡邕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