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 城 總 爺 街
總 祿 境 廟 誌
據耆老相傳本廟創建於明鄭時期或云更早,我總祿境福德正神昔未有廟,
先民來台灣開墾時於禾寮港北岸過坑仔建簡易茅屋奉伺福神,迨自明永歷37年清康熙22年6月
(1683)清將施琅奉命攻台,同年8月18日鄭克塽率領文武百官降清,隔年23年5台灣正始納入
清朝版圖,首任台灣總兵楊文魁,於康熙25年台灣府城鎮北坊尖山北麓建立台灣總鎮署,
在總鎮署經本廟旁至禾寮港北岸漸漸形成一條街時稱為過坑仔街,至康熙50年間過坑街因
總鎮署官兵進出市街必經之路而更名為總爺街,本廟於康熙年間由總爺街軍民鳩資,
將簡易茅屋改建為廟宇形式,廟名為總爺街福德祠。
據清乾隆17年重修台灣縣志卷六祠宇至記載,文廟土地祠,文武各衙門左俱有土地祠,
居民所祀土王曰[福德祠],在鎮北坊六:禾寮港街、總爺街、熟皮寮、赤崁樓左、粗慷崎、
林投井,在在有祠,每歲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沿戶鳩資演據,張燈慶讚,亦春祈秋報之意,
由此可知本廟為[總爺街福德祠]與位於總鎮署轅門邊土地祠今(鎮轅境頂土地廟)
區分為民建與官建之祠。至同治10年(1871)由總爺街境民發起捐款重建,光緒年間再度修葺,
日據時昭和6年,(民國20年)由總爺街崎仔腳集應道壇曾賜道長發起境眾鳩資重建新廟宇,
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炸本市時本廟略損壞,
台灣降復後民國47年由當時高齡77歲管理人曾賜老道長再度發起境眾鳩資重修廟頂,
並重新油漆,廟貌煥然一新。
清朝的政策與腐敗造成清兵無力防禦府城,嘉慶、道光年間府城防禦的工作漸由郊商與義民、
民團組織取代,近而以廟為中心形成境與聯境的組織,
本廟參與境的組織時將總爺街福德祠形成一廟(街)境,廟之名稱亦更為總祿境,
成為以廟(街)為境的特殊現象,本廟於府城聯境組織中屬鎮北十八境之一。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21 11:3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