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彰化鹿港的鳳山寺創建於清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
並且於清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竣工,寺廟中主祀神祇為廣澤尊王,
是自泉州府南安縣鳳山寺所恭請香火來台供奉,配祀神祇為夫人媽、
將軍爺以及太子爺。民國七十九年時因道路拓寬將中埕拆除,並將具有精
湛交趾陶工藝的三川殿移至正殿旁,形成特殊的樣貌。歷史悠久的鳳山寺
擁有兩塊新見宇修建時所立的古碑,一為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的
「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另外一塊則是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的
「重修鳳山寺碑記」,是鳳山寺廟史中相當重要的文獻資料。此外,
廟中的古匾與建築皆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
創建年代之商榷
明白有關廣澤尊王成神由來及種種神蹟傳說經過,方可知曉大正15年
(民國15年,西元1926年,按該年亦是昭和元年)3月,今鹿港鳳山寺
中所立木質「重修鳳山寺碑記」之前言部分所敘之典故:
及立於道光10年(1830)2月「鹿溪新建鳳山寺碑記」前言之:
以上分香由來說法與坊間一般說法:
「鳳山寺乃是由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移民,自大陸廣澤尊王祖廟鳳山寺
恭請香火到鹿港祭祀的」,並無太大出入。不過鳳山寺之創建年代與坊
間說法則出入甚大,自從卓神保《鹿港寺廟大全》記鳳山寺創建年代為
「清乾隆45年(1780年)」嗣後一堆著作不稽考詳實,承訛踵謬,輾轉
抄襲,誤導至今。
大正15年(丙寅年,1926年)往上溯一百又三年,為道光4年
(1824年)。前引之「鹿溪新建鳳山寺碑記」亦載:
此碑文值得注意及解讀者,有下列數端:
(一)鳳山寺之創建,由梁獻瑞在道光2年(1822年)捐金首倡,繼由甘
武略等22人經理,地主盧西池獻地,於道光2年9月動工,4年(1824年)
10月完成,計工程期二年有餘,花費銀元一千五百二十九元。
(二)該廟之創建,碑文明白記載是「卜地於鹿溪官倉之左」,顯然是
新建,而非改建。按《彰化縣志》記:「郭聖王廟,在鹿港粟倉邊。」
而倉廚「一在鹿仔港米市街西畔,計一十六間,雍正年間建,門首有匾
曰『天庾正供』」兩相比較,正合符節。而鳳山寺創建之前早已「奉香
火以東渡,塑神像於鹿溪,降乩治病,起死回生」等,綜合上引資料,
似可推論:廣澤尊王香火之東渡始於雍正年間,初未建廟,雖云塑神
像,可能奉祀於民宅,或臨時設壇祭拜。再,信奉之徒,極有
可能是在米市街從事搬運之苦力階層等人士;其後神光廣被,聖德誕
敷,廣為信仰,遂決定正式建廟。
(三)此役倡建,經理、董事、撰書等諸人,合計24人,與他廟創建改
建等人物名單比較,顯見陣容龐大。亦見信仰之虔誠與普及。而建廟工
程始終二年,花費一千五百多銀元,碑文中有「登斯堂也」之語,自可
想見廟之規模形制至少為二進式,壯麗寬敞。
(四)鳳山寺創建於道光2年9月,完工於4年10月,至10年2月才立碑紀
念,似可推論:完工之後,歷經安座、建醮、圓醮、慶成等過程,才在
道光10年整個完成,方才立碑紀念。
(五)鳳山寺之創建,經理人士24人中,以洪姓、林姓較多,亦可想見
此時鹿港兩姓氏族之分佈較多。而郭姓僅有一位,正符合鹿港之奉祀情
況。按鹿港街內共有三座供奉郭聖王寺廟:保安宮、鳳山寺、聖神廟。
聖神廟是車圍的角頭廟,以施姓為主,鳳山寺為角頭廟,唯有
保安宮是郭姓專有,另外在街鎮外之洋厝里郭厝,尚有郭姓專祀之郭聖
王廟,名長安宮。保安宮相傳創建於雍正3年(1725年),則其時郭姓已
有保安宮之奉祀祖佛郭聖王,對於鳳山寺於道光年間之創建,自不會那
麼熱心。
碑文中提及諸多人物,茲查索志書,所得不多,就所知略為介紹其生平
以供參考。廖春波:彰化鹿港人。道光5年(1825年)拔貢,高鴻飛以翰
林知彰化縣事,聘廖春波主講白沙書院,時以詩、古文辭課士,一時風
氣所靡,彰人士競為吟詠。曾分纂《彰化縣志》。在此,要順帶提出一
問題,按周璽《彰化縣志》卷十二〈藝文志〉雖有收錄諸碑文,其中固
然有「鹿港新建鳳山寺碑記」,但與今存鹿港清代諸碑文數量作一比
較,雖然不成比例,換言之,其間必經過一番篩選,碑文作者廖春波曾
分纂《彰化縣志》,彼雖不免有私心予以輯入,但能選入仍有一定的代
表性與重要性,易言之,一方面反映廖春波之文才與地位,另一方面是
否也有能反映其時郭聖王信仰之盛。
二、清代沿革與古文物
鳳山寺落成於道光4年,此時期留下之古文物,尚存者有道光10年之前引
石碑,及道光3年之木籤及木籤筒,每支木籤背後墨書兩句籤詩,恐為全
台首見,極應好好保存,不要輕易使用,另有五件錫製燭座、香爐,確
為古物,惜不知確切年代。
嗣後至咸豐6年(1856年)有一次大修,距道光4年也有三十餘年,此次
重修留下若干古物可為佐證,如三川門壁上嵌有交趾陶壁飾落款年代為
「咸豐丙辰年(按即6年,1856年)」;正殿有二匾,一為「忠孝義」
匾,上款「咸豐丙辰陽月(按即農曆十月)」重修,下款「欽加二品銜
安平協水師左營遊府熊/欽加同品銜北路理番廳鹿港海防鄒/暨闔港紳
商仝立」;二為「威武英烈」匾,上款「咸豐丙辰陽月重修」,下款
「閤港紳士泉廈八郊船商舖戶仝立」。另三川殿門口之獅座落款分別為
「廈郊船戶新福來」、「葉天賜觀敬奉」,應該也是此次重修時古物。
其他尚有一木製籤筒,上橫寫「鳳山寺」,中為「保嬰神方」,左右落
款為「咸豐丁巳年(即7年,1857年)」、「仲夏(即5月)吉置」,現
由附近某居民廖炯奇所收藏,當然也是此時期古物,也說明此時郭聖王
以保嬰神能聞名,兼具醫神職能,更為左近信徒所信奉。
清代時期第二次重修為光緒3年(1877年),距上次咸豐6年,又已21
年。日治初,明治30年(1897年)12月曾作一寺廟調查,當時鳳山寺之
紀錄為:建物佔地48.39坪 ,廟地60.5坪 ,家屋、田園、金榖收入均無紀
錄,想必此時沒有其他廟產,而建立年代及修建為「建立不詳,光緒三
年重修」,所在地為德興街。
清末日治初期之鳳山寺,除上述調查資料外,在「清末的鹿港」調查文
中亦有若干資料,轉錄於下:「十二、鳳山寺:位於竹篾街,
祀廣澤尊王,二月、八月兩次例祭。右邊有興化宮、三山國王廟等小
廟,此略。」雖是短短約四十字,名列眾寺廟之最後,卻彌足可貴,至
少讓我們知道,在鹿港眾多寺廟中,鳳山寺算是排得上榜,尚有其份量
與香火之維持。
三、日治時期之變遷
日治時期之鳳山寺情況,今所知不多,茲據大正初年所調查的
《寺廟台帳》記錄,摘要如下:廟地65坪1合3勺,寺廟建築地50坪 一
合,創立年代約二百餘年前,信徒約八千人(原寫約三千人,後塗刪,
改成一萬人,再塗刪改為八千人,可見信仰之盛),祭祀圈為鹿港支廳
鹿港區鹿港街(可知確為閤港廟,但信仰圈仍大體限鹿港一地)。住職
僧道為信徒協議任免「顧廟施選(俗人)」,並且施選家族住在左廂
房,爐主管理人原為「蘇振」,後因死亡,刪掉改成「陳質芬」。祭祀
神明有:主神廣澤尊王(木像五尊),從祀印童(紙像)、劍童
(紙像)、馬(紙像)、馬夫(木像),配祀有廣澤尊王 夫人
(木像)、太子爺(木像)、西秦王爺(木像)、蘇王爺(木像)。例
祭日:1月23日 (廣澤尊 王 夫人)、2月22日 (廣澤尊王)、6月24日
(西秦王爺)、8月22日 (廣澤尊王)。按,鳳山寺今正殿主祀廣澤尊
王,配祀夫人媽(妙應仙妃)、將軍爺及太子爺,其他另有蘇府大王、
玄天上帝、濟公活佛,呂山法主,左側奉祀西秦王爺,可謂神明依舊,
變化不大,只不過日趨雜祀化,這也是全台寺廟常見普同現象,而建物
佔地約50坪 ,形制為兩進式,左有廂房,亦變化不大。
這些資料中,其中管理人陳質芬,新修《鹿港鎮志人物篇》有傳,茲引
錄於後,作為補充。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0-11 13:5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