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0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中國傳世人物畫:北魏卷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0-31 21:17: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傳世人物畫:北魏卷
 
《供養菩薩》北魏 壁畫 敦煌248窟 窟頂人字披東披 縱150釐米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內諸石窟的總稱,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東千佛洞及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五個廟石窟等。248窟是西域中心柱與中原殿堂建築相結合的新形式,具有敦煌本土特色,是莫高窟的洞窟。莫高窟屬於玉門系礫石,不適合雕刻,故大多為泥塑,現存者包括圓雕、浮雕、影塑,大小3000餘身。壁畫內容豐富,表現佛、菩薩及天神像;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神話題材;經變故事;供養人;佛教史跡故事;裝飾圖案和建築圖等。《供養菩薩》是248窟中最具藝術價值的壁畫,這些供養菩薩手捧鮮花奉佛,花葉用筆流暢,裙子暈染繁密,畫面表現出一種從北魏向西魏過渡的特殊風格。這些壁畫大量使用鐵線描,用土紅線打輪廓,石青色暈染明暗面,再賦色,最後用墨線提醒,暈染主要採取西域式凹凸法,即以明暗關係表現立體感,富有光影效果。

 
《飛天》北魏 甘肅麥積山石窟76窟頂部 藻井局部

  麥積山石窟在甘肅天水縣東南45公里處,秦嶺山脈西端,因其外形望之團團,如民間積麥之狀,故有此名。此幅《飛天》是麥積山現存最完整的一個飛天藻井,儘管藻井的前半部已嚴重的塌毀和剝蝕,但後半部餘下的七身飛天,色彩豔麗,線描清晰。從殘破處還可以看出,當時的繪製者先用比較淡的土紅色隨意勾畫出輪廓形象,待塗一層薄薄的白粉漿後,再隨類賦色作畫,最後則以濃黑的焦墨線勾勒。飛天與浮雲的線描非常纖細、挺拔遒勁,是典型的鐵線描法。飛天的顏面、肌膚全用純白色平塗,其衣裙飄帶,則多用青綠疊染, 僅在個別的地方,如雙唇和花飾處,略加朱砂點染。

 
《屏風漆畫列女古賢圖》
北魏 木質漆繪 縱約80釐米 橫約40釐米 山西省博物館暨大同市博物館分藏


  屏風漆畫1966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馬金龍墓中。墓主司馬金龍世代為北魏顯宦。屏風漆畫的題材來自劉向《古列女傳》等漢代文獻,其繪畫風格頗近似傳為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用筆連綿不斷,大有“春蠶吐絲”之風韻,顯得悠緩自如,其設色渲染合宜, 人物也悟對通神,表現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畫中女子的身姿動態的描繪,既能體現其身份特徵又各富個性。漆畫屏風共五塊,另有殘塊若干,漆板兩邊皆有繪畫,一面保存完好,色澤鮮明,另一面剝落嚴重,色彩暗淡。因為此漆畫以紅漆為底色,繪師都用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覆蓋力強的色彩來繪製,所以顯得富麗精緻,體現了漆畫藝術的深沉魅力。

 
《屏風漆畫列女古賢圖》
北魏 木質漆繪 縱約80釐米 橫約40釐米 山西省博物館暨大同市博物館分藏

來源:拙風文化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4 04: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