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7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術繪畫] 哥德藝術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1-29 01:4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定義

        哥德藝術(Gothic art)始於12世紀,盛行於13世紀,15世紀隨文藝復興的到來而衰落。但在北歐地區,它仍延續到16世紀以後。它源於法國,很快遍極全歐洲。『哥德』一詞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稱呼這種藝術風格的名字,意思是「蠻族」,輕視的字眼,直到18世紀才獲肯定。

二、藝術表現

   建築

     哥德式大教堂以交叉肋拱、高扶壁、飛扶壁、尖拱結構和新裝飾體系的廣泛應用為特徵。高、直、尖的造形有強烈的上沖趨勢,暗示接近天國的信念。教堂不純粹做宗教禮拜用,而是各地的公共生活中心,由於凌駕普通建築之上,遙遙可見,因此教堂的規模又代表當地人民財力的象徵。哥德式教堂採用圓花窗和彩色玻璃鑲嵌畫,代替了牆壁,使整個建築幾乎成為一個透明體。陽光普照的日子裡,走進哥德式教堂,感覺好像走入彩虹裡一般。

     哥德式大教堂,以輕盈靈巧、高聳挺拔的造型,與厚重敦實的羅馬式教堂,形成鮮明的對比。

 
《聖母院》


        著名者如﹕

        第一座哥德式教堂是法國的《聖德尼(St.-Denis)教堂》(1140~1144年)。

        巴黎《聖母院》(1163-1250年,另正面圖),雕花受伊斯蘭影響,有輕盈之感。上雕歷代帝王,象徵政教合一。

        法國《夏特(Chartres)教堂》(塔高106M,1194~1220),大門雕刻和旁邊玻璃 表現最特別。

        雷姆(Reims)教堂(1225~45)。

        義大利《米蘭教堂》(1310年)。混合南北作風,構造複雜。

   雕刻

        歌德式雕刻大半安置在教堂的外部,一般人物造像以修長的形體、拘謹的姿態和公式化的服飾所產生的垂直靜止的效果著稱。著名代表作有﹕

        早期代表作是「夏特教堂」的大門雕刻,圓柱上排滿著瘦長的獨立人像,盡管還顯得僵硬、呆板,但已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

        「雷姆教堂」西門雕刻《天使訪問聖母》(1230),是哥德式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人物的衣飾順人體流動,有三度空間立體感,也洋溢著撫媚優雅的人體和真情流露的人類情感。

        巴黎聖母院藏的「聖母像」(十四世紀初,約1330),以人間情感的表現取勝。雕刻中的小耶穌不再是一個拘謹的救世主,而是一個撫弄母親衣領的孩童。

        阿米安教堂(1220年)的《十二月令勞動圖》,表現了對日常生動活潑的觀察能力。

        義大利布拉多(Prato)教堂的《聖母像》(約1315),作者喬凡尼‧皮沙諾(Giovanni Pisano),扭轉的頭部和突出的臀部,更強調三度空間的結實感,扭轉的形態是受古代法國的影響。

   繪畫

        繪畫在歌德藝術中不怎麼重要,因為教堂中缺少作畫的牆壁(義大利例外)。歌德式繪畫重視細部,對透視不感興趣,通常人物趨向世俗化,都以公式化的建築或自然的花木當背景,富裝飾性,畫面有高雅、和諧、平靜的感覺,同時也帶有幻想性的氣氛。重要的繪畫有︰

    玻璃鑲嵌畫

        是主要的繪畫形式,例如科隆大教堂教堂的《魚在陸上吐出聖約拿》玻璃鑲嵌畫(約1280,科隆大教堂)。藝術家並不是直接在玻璃上作畫,而是像嵌畫一樣,用不規則的碎片玻璃經過剪裁後嵌在輪廓線中,在諸如眼睛、頭髮、衣褶等細部,則用黑色或灰色的顏料畫在玻璃表面上。

    手抄本插畫

        畫面突出畫框,多產生一些空間感,例如法國歐諾雷大師(Honore'),1295年,在祈禱書中畫的《大衛和巨人》。林布(Limbourg)兄弟的《十二月令圖》(例如其中的十月令圖,1410),這是在《美好的時光》手抄本中的月曆插圖,細筆描寫一年十二個月中,人與自然在一起生活的狀況,將許多細節湊在一起,成為人類在大自然生活的鳥瞰。

    祭壇木板畫

    奇馬布艾(Cimabue)的《聖母豋寶座圖》(約1285-86,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表情較保守、平面化。

    杜秋(Duccio)的《聖母豋寶座圖》(1308~11),有柔和可親的生動感。《報聖母逝世的消息》,人物與背景第一次產生明確的三度空間感。

 
《哀悼基督》

    喬托(Gitto,1267~1337)《哀悼基督》(裝飾壁畫,1305~06,義大利帕度亞‧斯克羅維妮教堂),每個人都統一在同一空間中,人開始有個性、動作,姿態有重量感,畫面有象徵性。預告文藝復興將來臨。

文出:HUNG的藝術欣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0-11-29 09:02:51 |只看該作者
哥德式建築
我記得是以尖塔著名
而且利用彩繪玻璃讓教徒們有一種天神降臨的感覺
我個人還滿喜歡的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驛動的心 + 1 感謝您熱心參與論壇加分活動,論壇有您更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15: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