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4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泰雅族人口有81,545人,其中設籍臺北市的泰雅族人有5,315人。(內政部戶政司,2009年第7週統計資料)
泰雅族大多居住在海拔300到2,500公尺之間,主要分佈在臺灣中北部山區,包括臺北縣烏來鄉、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臺中縣和平鄉、南投縣仁愛鄉、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
泰雅族的族名「Atayal」,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人類學者認為,泰雅族是高山原住民中最早移居臺灣的前驅,而其擴張得相當快速,後因語言、分佈區域、社會組織及風俗習慣之差異,逐漸發展成眾多不同的分支。依據民國93年1月以前的相關學術分類,Atayal主要分作泰雅亞族(Atayal)及賽德克亞族(Sediq),一般習以泰雅族作為統稱,實際前者又分為賽考利克(Squliq)和澤敖利(Cúli)兩個方言群,後者則分為德克達雅群(Tgdaya)、道澤群(Tauda)及德路固群(Truku)。
根據不同方言群的泰雅族人傳說,其祖先起源包括「石生」、「樹生」抑或「石樹合生」:
為巨石裂岩所生
地點位於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附近的台地上,附近名為「Pinsebukan」(賓斯布干)的地方,在泰雅族語意為「裂岩」,意即祖先之地。太古時代,此處有一塊大石頭,有一天突然裂成兩半,從中生出一男一女,此即人類的始祖。這兩人結為夫妻,逐漸繁衍子孫,留住此地者,即為今日Atayal族,下到平地者,成為其他的種族。
為大霸尖山上的巨石所生
大霸尖山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東端,緊鄰新竹縣尖石鄉之處。相傳太古時在Papak waqa八分高的地方,有一大石突出,其內潛藏一男一女,烏鴉和Ssiliq兩鳥推知此事,每日便前來此處祈禱人類的出現。一日Ssiliq的祈禱奏效,轟然一聲,大石裂為兩半,從中出現一男一女。兩人結婚、繁衍子孫,經數百年後,成為今日的Atayal族。
萬大溪與萬榮溪上游之白石山上老樹根所生
昔日中央山脈名為Bunobon∕Bnuhun的地方有一棵大樹,其半面為木質,半面為岩石,頗為奇怪,有一天此樹修練成精,化身為一男一女之二神,此二神便繁衍出許多的後代子孫,使得原來的居住地愈來愈狹窄。而賽德克族語Pusu-qhuni意指樹根,即為賽德克族的發源地。而Pusu-qhuni鄰近的山岳則統稱為Bnuhun,即為現今白石山、牡丹山及能高山南峰附近的山區。
上述泰雅族發祥地的來源傳說,雖缺乏具體佐證,但至少可以說明:
1.泰雅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巨石或長在巨石上之樹很,分裂兩塊後誕生的,他們似乎流傳有巨石的傳說。
2.泰雅族相信鬼神,認定人類是鬼神生的。
3.這三處地方皆位居於深山,代表著泰雅族居住在深山的年代是很久遠的(小島由道、安原信三,1915;佐山融吉、大西吉壽,1923;廖守臣,1984)。
文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