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7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賽德克族人口約有9,700人(參考資料來源:南投縣仁愛鄉公所),於民國97年4月正名獲准,成為臺灣第14族。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Truwan),為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主要以臺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其後在不斷的遷徙當中形成兩大聚落,以中央山脈為界線,分出東、西賽德克族。東賽德克族散居東部花蓮山區,即今日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西賽德克族集中分布於現今南投縣仁愛鄉,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
賽德克族人
圖片來源:網友和平國小黃勤聰校長拍攝
很久以前,白石山區有一塊巨石聳立在山頂上,山頂上又長了一棵巨木,巨木分叉成二枝,樹葉茂密。有一天,天空巨變,雷電交加,風雲變色,突然自天空降下大雷,穿過濃密雲層,打在巨木及巨石上;頓時,天搖地動,巨木一枝斷裂,一會兒,有三人自巨石中出來,二男一女,其中一男看到四周山巒起伏,樹木叢生,又回到巨石裡;另外二人,覺得外面世界多采多姿,景色優美,不再回巨石裡。從此以後,後代子孫滿山谷(李素芳,2000)。
Sediq(賽德克)族發源於中央山脈白石山區的 Pusu Qhuni / Rmdax Tasil,是該族群代代口耳相傳的起源地,今被稱之為牡丹岩。在其長遠遷徙歷史的發展中,賽德克族的祖先來到今南投仁愛鄉境內之地定居、繁衍,在人口自然的增長與吐嚕灣鄰近腹地不敷使用之境況下漸次遷出吐嚕灣之地,逐漸形成該族群後來分別定居於 Tgdaya、Truku、Tauda(Tgdaya及Truku稱 Truwan;Tauda稱之為Plngebung)等三個區域。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