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2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2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傳統喪葬方式
布農族的喪葬為室內葬。若死者在生前沒有欺侮過人,或者偷過東西,則埋於室內;反之則埋於室外。挖掘墓穴,由同氏族的人來做,墓穴為一方形的洞,長寬約一米二到一米五,深一公尺半,四壁及底均由方形大石板砌成。下葬時屍體的頭須朝向太陽落下去的地方,但依通志及黃應貴所述,男性面向東,女性面向西。最後在墓穴頂上蓋一塊石板,然後殉葬品放在石板上,再於其上填土。
屍體埋葬後,普通都不祭祀,或者去翻動墳墓。喪忌中不食酒肉,不掃除家屋,不洗身體。橫死的人多就其所死之地的附近,找一個地方埋葬,如果找不到石板時,隨便挖一個洞,將屍體屈肢縛好,臉朝東方放入洞口。但是有人在屋裏被人凶殺,則此屋以後棄而不用。屍體由凶手的父兄背負,遠離凶宅,在野外埋葬死者。
頭骨架
昔時,布農族部落決定出草時,動員組織就緒後,前一晚大家集合在會所中,由隊長作夢卜,得夢吉,則於清晨出發。出草完返社時,「首先提敵首至出草領袖家門外,做首次的歌舞祭儀,而後將敵首拿到會所入口的地板上,大家便解散。」次日便在會所舉行敵首祭儀。
出草回來祭敵首的儀式,在屋外屋內都有相當多儀節。不過最終敵首除了置於部落特有的頭骨架上或會所內之頭骨架,多置於馘首者或頭目家住屋外。有在簷下的,有的門前正中央處,或屋後的頭骨架。僅卓社群先置於屋前的頭骨架,三年後移入屋內粟堆旁,也有放在粟倉後牆隱密處。卡社群也是三年後搬入屋內,吊在粟倉邊牆上。在卡社的例子裏,剝皮肉就在會所裏左方的人頭架前,此處還有爐火,上置陶壺,供煮頭骨。另外,並設有一石桌,專於剝製頭骨時,放置頭骨之用。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