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1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652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形體由軀體.元氣和精神三部分主成。大自然用了一個肉身將我裝載,用生存讓我勞苦,用衰老讓我清閒安逸,用死亡讓我靜靜的休息。看透生與死是一條坦蕩大道,因為終結與開始不可能固定,所以活著不要認為是喜事,死亡不要認為是災禍。算來人們所知道的,總比不上他所不知道的多;活在世上的時間,遠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時間長。莊子說,知道自然的作為是什麼,知道哪些應該是人為的,那就是最高境界了。知道自然的作為,就要順應自然;知道人應該做的,就是用自身的智慧認識應該知道的,用智慧還不能認識的來保養自己的智慧,使自己能享盡天年而不至於半途夭亡,這是最有智慧的表現。孔子說,人們自取危害的事,是在男女枕席之上,飯桌餐飲之中,對這些都不懂得警戒,實在是過錯。
老子說,從本源來看,生命這玩藝兒只是精氣的聚合之物,雖有長壽短命之分,相差又有多少呢?人活在天地之間,好比駿馬過隙,一刹那罷了。綿綿不斷.蓬蓬勃勃,萬物都在出生;悠悠忽忽.無聲無息,萬物都在消亡。既已變化而出生,又已變化而消亡,有生命的為此哀傷,人類為此悲痛,解除這天生的殼兒,扔掉這天生的皮囊,紛紛亂.團團轉,魂魄將要消散,軀體相繼跟隨,這就是大歸啊!孔子說,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身死還在其次。
中山公子牟對瞻子說:“我雖隱居在江湖之上,心卻掛念著巍巍宮門,怎麼辦呢?”瞻子說:“看重生命,看重自己的生命,功名利祿就微不足道了。”中山公子說:“雖也知道應該如此,可就是不能戰勝自己的心念。”瞻子說:“不能戰勝自己的心念,那就聽之任之。”中山公子說:“聽之任之,豈不使精神受到傷害嗎?”瞻子說:“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名利之心,又強迫自己不放縱,這就叫雙重的傷害。受到雙重傷害的人,就無法進入長壽之人的行列了!”
黃帝做了十九年的天子,政令通行天下,聽說廣成子在崆峒山上,便去拜見他,說:“我聽說先生已到達修道的最高境界,請問這最高之道的精微。我想吸取天地的精華,幫助五穀生長來養育百姓,我還想主宰陰陽以使萬物滋盛。”廣成子說:“你要問的是萬物的根本,但你想要主宰的卻是萬物的殘渣。從你治理天下以來,雲氣還沒彙聚就下雨,草木之葉還沒等到發黃就已凋落,太陽月亮的光輝漸漸暗淡了。你這巧佞之人的心胸如此狹隘,又哪配跟你談論最高之道!”
黃帝退回去,捐棄了國家政事,築了一間特別的屋子,用白茅做墊席,獨居了三個月,然後再去向廣成子請教。廣成子頭南腳北躺在那裏,黃帝從廣成子腳頭,雙膝著地匍匐而前,先拱手拜了兩拜再叩頭,然後問道:“聽說先生達到修煉的最高境界,請問怎樣養生才能活得長久呢?”廣成子一躍而起,說:“問得好啊!過來,我告訴你最高之道。最高之道的精微,深深沉沉.渺渺茫茫;最高之道的頂峰,昏昏暗暗.死寂無聲。什麼也不要看,什麼也不要聽,精神與形體抱而為一,保持清靜,形體將自然純正;一定要寧靜,一定要清心,不要勞役你的形體,不要消耗你的精氣,這樣才可以長生。謹慎地守住你的內心,五官一概封閉,心知一多就是失敗。我守住‘元一’,置身於無限和諧,所以我修煉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體未曾衰老。”黃帝又拜了兩拜,扣首至地,說:“廣成子可稱為天了!”廣成子說:“來!我告訴你。獲得我道的人,上可為天皇,下可為人君;失去我道的人,活著只能看到光,死了便化為泥土。如今那萬物都生於泥土,最終又返回泥土,所以我將離開你,進入那無窮的門庭,遨遊於那無窮的曠野,我將與日月同輝,我將與天地同存。迎我而來的,我一無所知;離我而去的,我昏昏不曉。人啊都將死去,而我卻獨自長存呢!”
天和地無窮無盡,人的生死有一定期限,拿這個有限的身體,寄託在無窮的天地之間,短暫得如同駿馬過隙。不能使自己的情趣快快樂樂,不能頤養自己壽命的人,都不是通曉大道的。小人為財死,君子為名亡,他們改變自己的純情.喪失自己的天性的目的雖然不同,至於拋棄自己應該做的事而去追逐那不該做的事,都是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做小人,應該回頭去追求你的天性;不要做君子,應該順從自然之理。無論是曲還是直,都要依照自然準則去行事,隨應形勢而變化;是也罷,非也罷,只管抓住那大道的環心,獨自完成你的心意,與大道一起漫步遨遊。不要執著你的行為,不要成就你的仁義,否則將喪失你所實踐的大道;不要為你的財富而奔波,不要為你的成功而獻身,否則將喪失你的純情本性。恬淡.寂靜.無為,這是天地的準則,道德的本則,清淨無為那麼憂患就不會進入內心,邪氣就不能侵襲身體。不要為求福而行善,不要為招禍而作惡,受感動後才有反應,被逼後才有行動,不得已才去做事。拋卻心智與乖巧,順應自然之理。悲哀與歡樂,是德性的偏邪;喜悅與憤怒,是大道的過差;愛好與厭惡,是德行的失誤。所以內心不憂不喜,是德性的最高境界;專精純一而不變異,是寂靜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事物相遇,是虛無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事物相違背,是純粹的最高境界。
通達性命實情的人偉大,只通于智慧的人渺小;通達天命的人順利,只懂個人命運的人靠碰運氣。
文出:老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