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族是臺灣平埔十族中唯一保留完整語言與文化的族群,約在1500年前就居住在蘭陽平原的「蘭地三十六社」(噶瑪蘭意為「住在平原的人」),清朝以後逐漸遷移至花蓮縣新城鄉的「加禮宛六社」。噶瑪蘭族歷經顛沛流離,夾在平地人與平地原住民中,幾乎無法分別,至近年內才爭取回復原族名。
*工藝藝術
噶瑪蘭族因被漢化的原故,傳統工藝技術多已失傳,目前保留較完整、具有特色,且堪稱為臺灣非常重要的工藝文化資產為「香蕉絲織布」,此種工藝現已少見,是當今臺灣原住民族當中唯一以香蕉纖維編織的民族工藝。
香蕉絲織布,使用的是纖維較韌之「蕉」,噶瑪蘭傳統的香蕉織布僅使用原色,不加色染,原料經歷剝除皮肉、接線、繞線、整理經緯線等等過程後,再上機進行編織。
噶瑪蘭族的木雕多以人物、動物和植物為主,所雕之人物均為半形式化之正面像且兩側對稱,戴有高帽,加以頸飾、手飾及腳環。動物以側面為表現方式,而植物主要是以檳榔樹為圖樣,檳榔是噶瑪蘭人的嗜好品,常拿以待客和祭祖;至於設計上常採用的圖紋,皆頗具文化意涵,像是盛裝的青年人,代表紀念與教育的意義、鹿是狩獵的對象且有豐收的意義、植物的圖像四周常雕刻魚紋,代表本族與魚捕的密不可分,並且祈求多魚的象徵。
*經濟生活
農耕-旱田耕作法(小米、玉米、地瓜及旱稻)
狩獵-焚獵、打鹿、鏢鎗和弓矢狩獵(山羌、山鹿)
捕魚-鏢魚(海螺、海膽、海參、海菜、烏魚、蟹)
*風味山產
青苔拌鹽
*傳統服飾
衣料-香蕉布、麻布、錦
特色-崇尚黑、白兩色,年長者全身黑色打扮。夏季以香蕉葉的末稍纖維曬乾軟化後,製成難得一見的香蕉布,十分涼爽透氣
*音樂舞蹈
織香蕉布之歌
*宗教信仰
善靈(神靈、祖先之靈Tazusao、神靈)
惡靈(惡靈、鬼Kuit)
自然靈(山神Saluman、獵物神、各種自然精靈)
*歲時祭儀
海祭
豐年祭
*神話傳說
冬瓜美人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