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1-13
- 最後登錄
- 2011-9-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85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4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安溪部落介紹
S`yuh(部落舊名)/三叉坑部落(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或典故-三叉坑位於台中縣和平鄉自由村,屬規模不算大的泰雅族部落,S`yuh是部落舊地名,指的是九芎樹,當時三叉坑地區長有數棵九芎樹,喜以植物命名的祖先便以九芎樹(s`yuh)稱呼此地。
部落組成:921地震時全倒43戶、半倒6戶,人口總數約210人。
部落產業:部落因不擅務農,多數族人變賣土地,造成近30年來部落土地大量流失。因此,現在除了幾位公務人員以外,多數族人只能以打零工生活,教育水準低落。處在強勢民族環境之下,開發並培訓族人天賦的潛能是必要的,諸如:編織、釀酒、傳統歌舞、技藝等,運用文化特有的優勢,結合地方觀光事業是為思考方向。
部落遷移史:S`yuh的族人早年住在現今和平鄉公所後方之捎來坪,因抗日失利,家族遂往北遷至大雪山林道13公里附近,後又遷至大雪山林道約39公里處,最後被日本人遷至今雙崎部落。1946年,因與雙崎部落不合,在宗教的導火線下舉家牽至今S`yuh一帶。
Mihu(部落舊名)/雙崎部落(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或典故-Mihu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靠近指的是雙崎很接近對岸。另一個是靠的意思,指的是雙崎部落所在地正好依偎著山。
地理位置:大安溪沿線部落屬於泰雅族北勢群聚落,並緊鄰雪霸國家公園入口,沿線蘊含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與族群文化資源,沿線三叉坑、雙崎、達觀、象鼻等部落各自發展部落特色並串連成一具有原住民族群特色和兼具文化產業發展潛力的部落群。其中雙崎部落傳統的名字是彌互(MIHU)部落,舊稱埋伏坪,在日本時代曾是沿線最壯大種滿櫻花的部落。
部落組成與主要產業:雙崎部落現有居民約兩百戶,經濟生產以農事栽種和勞動生產為主,有種植經濟價值高且頗負盛名的日本富有甜柿,部落中目前有編織班、彌互部落重建協會、自由國小等等組織,將在民族學院部落教室開設泰雅編織與拼布班、泰雅母語班、生態導覽解說訓練等等。
K-Ling(部落舊名)/竹林部落(漢名)
地理位置:竹林部落位於台中縣和平鄉達觀村第一個部落,包含第五鄰與第七鄰,將近一百戶左右,居民大約300人,其中有泰雅族、漢人與少數的阿美族,大部份都是果農,也有在外地之工作者。
部落名稱由來典故:從前竹林部落口有一棵很大的龍眼樹,即以龍眼樹命名為地名。K-Ling的族人與L'olu的族人早年是同一家族,一起遷移至此,因L'olu的耕地面積不夠大因此分為K-Ling與L'olu兩個部落。
部落組織:社區裡目前有些重要的組織:甜柿產銷班、家政班、媽媽教室、長壽俱樂部、自來水管委會,都與社區息息相關著。
L'olu(部落舊名)/達觀部落(漢名)
地理位置與環境-達觀村位於台中縣和平鄉西北端,大安溪上游之泰雅原住民部落,西北以大安溪與苗栗縣泰安鄉相隔,地理特性為四周群山圍繞,屬雪山山脈西南側的山區型部落,極具『親山親水』的優勢條件。氣候年平均溫度23度,其中七、八月最高約為28度;最低溫係一、二月約為16度;降雨最多在五至八月,最少是在十至十二月份,氣候涼爽宜人。
主要產業及資源:居民大多栽種果樹為主,近幾年來相關單位發掘在達觀部落內培植栽種甜柿、鷹歌桃、桶柑等作物之品質頗受肯定,栽種面積達300餘公頃。在盛產期時均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採果。社區具有豐富天然資源及延續傳統文化資材,如田園景觀:「地型景觀、生態資源、水域資源及陸域資源等」、農村文化:「農業經營、林業經營及泰雅族文化等」,以上均需仰賴妥慎規畫整合,才能在發展休閒農業的同時,帶動社區產業經濟繁榮。
D'Lving(部落舊名)/桃山部落(漢名)
地理位置:桃山位於台中縣和平鄉達觀村最後一部落,大安溪中上游,桃山部落依山傍水,四面桃花盛開的優越的地理位置,人口戶數200戶左右,大約600人,平時務農為主。
部落人文介紹:原本平靜的生活,在921地震及WTO的衝擊下,部落景象讓人憂心,在民族學院的推動下,課程的學習,能夠學得一技之長,面對更多的問題,期盼能珍惜資源,藉著整合讓沿線部落串連起來,在大環境的變化下,民族意識的抬頭及覺醒之重要,期待著部落振興的願景。
部落名稱由來或典故:族人是在日據時代由Mihu部落被日本人遷移至此,這些族人自稱為S'v'ji,與Mihu同義,意思是我們是Mihu的人。D'Lving是後來雪山部落裡有一片櫸木林,才改名。
T'lawan(部落舊名)/士林(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或典故-原名為「司令馬那邦社」。在台灣光復以前,日本軍隊為了鎮壓原住民的起義抗暴,在此地設置警察司令住在所本部。管轄天狗、象鼻住在所,日警並在本部四週裝設了重要的鐵絲網,以防止原住民趁夜間擊襲。台灣光復以後,在民國35年(1946)三月改名近音之士林。
Sulu(部落舊名)/蘇魯(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或典故-與T'lawan同屬士林部落,但因族人來自K-Ling與L'olu,是士林部落成立之後才到當地的,所以稱為sulu,意思是後面的,後來的。
Knguhu luma(部落舊名)/大安(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典故-Knguhu是鼻子的意思在大安溪常有前面、先來的意思;luma指的是桂竹,早年大安溪的桂竹就是從這個部落開始種的所以稱這個部落為Knguhu luma。
S'wuzau(部落舊名)/天狗(漢名)
部落名稱由來典故-是大安溪沿線最上游的部落。關於部落名稱,部落有兩個說法:早年部落居民到這裡時,因這裡地勢平坦,且土地肥沃,適合栽種,所以將此地稱為S'wuzau,就是土的意思;另一說法是:當初此地有泥漿,常有山豬在此地打滾、覓食,因此稱為S'wuzau。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