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5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茶 錄
宋•蔡襄
蔡襄(1012~1067),北宋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字君謨,為北宋著名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創制了小團茶,聞名於當世。
《茶錄》是蔡襄有感于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薦北苑貢茶之作。計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茶、①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九目。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進(1):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諭臣先任福建轉運使日,所進上品龍茶最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鑒,若處之得地,則能盡其材。昔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2),獨論采造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臣輒條數事,簡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錄。伏惟清閒之宴,或賜觀采,臣不勝惶懼榮幸之至。僅序。
(1)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朝奉郎、右正言,皆為北宋官職名。起居注,我國古代專門記錄帝王言行的冊籍。《隋書•經籍志》說:“起居注者,錄記人君言行動止之事”。
(2)丁渭茶圖:丁渭(966~1037),字謂之,蘇州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曾任福建漕使,督造貢茶,創制大龍風團餅茶。著有《北苑茶錄》三卷。
①:左旁:“人”,右旁:“覓”下部換“再”
色 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氣色也(1),隱然察之於內。以肉理潤者為上,既已未之,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故建安人開試(2),以青白勝黃白。
香 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正當不用。
味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屬諸焙所產者味佳(3)。隔溪諸山,雖及時加意製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損茶味。前世之論水品者以此(4)。
藏茶 茶宜箬葉而畏香藥(5),喜溫燥而忌濕冷。故收藏之家,以箬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則禦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經年,則香色味皆陳。于淨器中以沸湯漬之,刮去膏油一兩重乃止,以鈐箝之(6),微火炙幹,然後碎碾。若當年新茶,則不用此說。
碾茶 碾茶先以淨紙密裹捶碎,然後熟碾。其大要,旋碾則色白,或經宿則色已昏矣。
羅茶 羅細則茶浮,粗則水浮(7)。
候湯(8) 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9),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辯,故曰候湯最難。
①盞(10) “凡欲點茶。先須①盞令熱。冷則茶不浮。
點茶 茶少湯多,則雲腳散(11);湯少茶多,則粥面聚(12)。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13)。
(1)正如相工之瞟人氣色:相工,以替人占相為職業的人。瞟,邪視。
(2)建安:漢時縣名,唐稱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其縣境有建溪、鳳凰山等,以產“北苑貢茶”聞名。
(3)北苑鳳凰山:鳳凰山在福建建安縣西二十裏,為“北苑貢茶”的主要產地。
(4)前世之論水品者:指唐代張文新撰《煎茶水記》。
(5)茶宜箬葉而畏香藥:箬,讀音ruo4,柔嫩的香蒲。畏香藥,茶葉有很強的吸異味性,所以最怕和別的香料藥物擱置一起。
(6)以鈐箝之:鈐,炙茶器具。見下篇:“茶鈐屈金鐵為之,用以炙茶。”
(7)粗則水浮:水浮,指茶未粗大,水不能侵透,水和茶未不融溶。
(8)候湯:古人點茶專用木語。指掌握煎水的適度,則陸羽《茶經》“五之煮”中的“二沸之湯”。後世人說:“湯嫩則茶力不出,過沸則水老而茶乏”。可見,點茶水要煮到恰到好處,不老不嫩。
(9)前世謂之蟹眼者:唐代人多用“魚目”、“蟹眼”比喻煎水的程色。如皮日休《煮茶詩》:“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浮”。
(10)①盞,古人點茶專用術語。即在注湯前光用沸水或炭火給茶盞加熱。①,《集韻)解釋說:“火迫也”。
(11)雲腳散:古人點茶專用術語。指茶少水多時茶末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漂浮水中,如同雲腳一樣散亂。
(12)粥面聚:古人點茶專用術語。指水少茶多時.茶葉未聚在水面,如熬的粥面一樣。
(13)曰相去一水兩水:古人鬥茶,決勝負不止一次,例如鬥三次有兩次先見水痕者為負。宋晁補之有詩雲:“建安一水去兩水,相較豈知徑與渭?”
①:左旁“火”;右旁:上三個“力”,下“月”。
茶焙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箬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茶籠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
砧椎(1) 砧椎蓋以砧茶;砧以木為之;椎或金或鐵,取於便用。
茶鈐 茶鈐屈金鐵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銀或鐵為之。黃金性柔,銅及喻石皆能生[钅生](2),不入用。
茶羅 茶羅以絕細為佳。羅底用蜀東川鵝溪畫絹之密者,投湯中揉洗以冪之(3)。
茶盞(4)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5),其坯微厚,①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擊拂有力。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為之。竹者輕,建茶不取。
湯瓶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准。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
(1)砧椎:砧,讀音zhen1,砧板。椎,捶擊具,如木椎、鐵椎。
(2)銅及喻石皆能生[钅生]:[钅生],《集韻》解釋說:“鐵衣也”。即金屬的鏽。
(3)授湯中揉洗以冪之:冪,覆蓋、罩住。
(4)茶盞:茶杯。《方言》“盞,杯也”。
(5)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紺,深青帶紅的顏色。紋如兔毫,黑釉表面有細絲狀白色斑紋,形如兔毫。按,此杯名叫“黑釉兔毫杯”為建安貢品,北宋時皇家專用。
①:左旁“火”;右旁:上三個“力”,下“月”。
後序 臣皇柏中修起居注(1),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後知福州,為掌書記竊去藏槁(2),不復能記。知懷安縣樊紀購得之,遂以刊勒行於好事者,然多外謬(3)。臣追念先帝顧遇之恩,攬本流涕,輒加正定,書之于石(4),以永其傳。治平元年(5)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給事中臣蔡襄謹記(6)。
(1)臣皇佑中修起居注:皇佑為北宋仁來年號,時在西元1049~1053年間。
(2)後知福州,為掌書記竊去藏稿,知,主持。知福州,即任福州大守。掌書記,府衙屬官,掌管箋奏公文。
(3)多舛謬:舛,讀音chuan3,錯亂。
(4)書之于石:宋治平元年(1064),懷安令樊紀將蔡襄所書《茶錄》勒石,真楷小字,被視為書中絕品。
(5)治平元年:治平為宋英宗年號。治平元年是西元1064年。
(6)三司使、給事中:俱北宋官職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