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5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福建水仙花名聲在外,武夷水仙茶名頭也不小。
就岩茶而言,武夷水仙屬於外來品種。武夷水仙,作為閩北烏龍茶中兩個花色品種之一,品質別具一格,“水仙茶質美而味厚”(《建甌縣誌》1929年),“果奇香為諸茶冠”。今日武夷水仙已占閩北烏龍茶中的百分之六七十,成為閩北烏龍茶中的王者。
由來:水仙其實為“祝仙”
剛一接觸水仙茶的時候,腦海裏顯現的總是漳州水仙花那淩波仙子姿顏,跟眼前茶甌裏的烏黑幹茶老是對不上號。其實這兩者可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據載,武夷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間(西元1821年),是閩北較大的優質產品。所用的水仙種,發源于福建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據1939年張天福《水仙母樹志》載:“前八餘年,清道光間,有泉州人蘇姓者,業農寄居太湖……一日往對岸義山……經桃子崗祝仙洞下,見樹一,花白,類茶而彌大……試以制烏龍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當地‘祝’‘水’同音,漸訛為今名——‘水仙’矣。”
1929年,《建甌縣誌》也載:“查水仙茶出禾義裏,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嚴義山,山上有祝仙洞”。
檔案:一年采四季
水仙是無性系品種,半喬木型,自然生長樹高幅5米左右,葉色濃綠富光澤,葉面平滑富草質,葉肉特厚,柵狀組織雙層;花冠大,整齊美觀,開花不結實或極少量結實。採摘時按“開面”采,頂芽開展時,采三、四葉。正常年景分四季採摘,春茶(穀雨前後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後)。每季相隔約50天。
制茶過程,做青階段一般烏龍茶基本相似。做青後的工序則有不同,閩南烏龍注重外形的捲曲緊結,增加包揉工序與次數。閩北烏龍茶,為條形茶,不包揉。近來武夷水仙有的也增加包揉。殺青後的焙制工序,採用武夷岩茶的殺青與揉撚方法交叉實行,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術又有相異之處。
其製作工序是:萎凋(曬青或室內萎凋)、搖青、殺青、揉撚、初烘(俗稱走水焙)、包揉、足火。
成茶條索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清醇回甘,湯色清澈橙黃,葉底厚軟黃亮,葉緣朱砂紅邊或紅點,即“三紅七青”。
武夷水仙曾有過光輝的歷史,清光緒年間產銷量曾達500噸以上,暢銷閩、粵、港、澳、南洋群島、新加坡、英屬婆羅洲和美國三藩市等地。
品鑒 清醇數第一
水仙的成品幹茶有一股幽柔的蘭花香,有的則帶乳香和水仙花香。但無論何種香型,都帶有輕甜味。沸水沖泡之後,香味更為明顯和悠長。不過,水仙茶的最大優點是茶湯滋味醇厚。武夷山茶區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的說法。
公泰名茶的老山說,武夷水仙茶最重內質,其香氣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決定了水仙茶的內質水準。優質的水仙滋味醇、甘、鮮、滑爽,帶著黏稠度與柔韌性的“沙感”。
七茶齋的彭連春說,比較正岩水仙最簡單也是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沖泡比較。一般來說,在同樣的條件下,外山水仙雖醇卻無岩韻,往往三泡以後茶味明顯淡薄。而正岩水仙三、四泡韻味最佳,七泡猶覺甘醇。
還有一些武夷水仙稱為“老樅水仙”。所謂老樅,是指茶樹樹齡長,至少二十年以上,有的甚至百年以上。山水茶坊的高級評茶師陳學軍說,一般來說,樹齡較長的茶樹,樹型比較高大,樹幹比較粗壯,較耐抗病蟲害,茶芽中某些有效成分較多。用以製成的茶葉,就像人處於盛壯年時期具有成熟之美一樣,自有一種特別深沉的岩韻。
據介紹,目前市面上老樅水仙價格均已超千元,而來自吳山地的水仙,基本零售價格已經超越兩千元每斤。
來源:拙風文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