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茶討論] 品茶論道話黑茶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31 02:09: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騎馬要騎千里馬,喝茶要喝千兩茶”。

  喝千兩茶?若是足額,是真夠你喝一壺的,但這個“千兩茶”,於今已不再限於重量了,而是指黑茶的一個品種,一個在20世紀50年代幾乎絕產的一個傳統黑茶產品,21世紀以來在湖南益陽煥發生機後,風靡國內外及國際市場,尤在東南亞盛譽雀起,被譽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

  什麼茶,能襄括如此高榮耀的桂冠?

  我們不妨細細地來品!

  茶之為飲,種類繁多,根據製造方法和品種差異,可分為綠、紅、青、白、黃、黑六大類。而千兩茶,就是屬於這六大類中的“黑”類,在茶學界俗稱為“後發酵茶”。以每卷(支)的茶葉淨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為篾簍製成的花格狀包裝,故又名“花卷茶”。全部製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做工精細,加工技能強,難度大,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乾燥,成品只要存放在乾燥、無異味的場所,時間越久,其藥理保健功效越突出,而且口感更加自然、醇厚。

  社會活動中“涉黑”不是好事,而食品一旦“涉黑”,往往是營養豐富,且多有補腎、防衰老、保健益壽等功效,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等不一而足。黑茶也不例外,除了一般的解渴、補充人體水分功能外,還有許多其他的附加功能,令人愛不釋“杯”。

  其一,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黑茶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等,這些都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且黑茶在發酵中,由於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形成了相對較短的糖鏈和肽鏈,短肽鏈比長肽鏈更易被人體吸收,對人們補充必需的營養特別有利,尤對以牛、羊肉和乳酪飲食為主,缺少蔬菜和水果的西北地方居民,更是他們的生命之茶。

  其二,有助化食解膩健腸胃。黑茶中咖啡鹼、兒茶素化合物和茶葉皂甙等,在殺滅或抑制人體口腔、腸胃中有害微生物生長的同時,又能促進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生長繁殖,改善腸道微生物環境,提高胃液分泌量,因而具有顯著的消滯脹、解葷膩、止泄、去便秘、健腸胃等作用。

  其三,防病抗衰增強免疫力。黑茶中含量豐富的兒茶素、茶黃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含量較多的複雜類黃酮等都具有清除人體自由基的功能,因而具有抗氧化、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對人體的血脂、血糖、血壓、血管硬化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能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管壁鬆弛、軟化,增加有效直徑,從而抑制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達到降血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許多科學家還先後發現黑茶對多種癌症具有抑制作用。

  如此好的東西,為何一度幾乎絕產,而後才起死回生,走向輝煌的呢?這多得益於邊陲大漠人“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事實。我國邊境、高原和牧區的蒙古、藏、回、維吾爾、哈薩克等20多個少數民族,多以牛、羊肉、乳酪、糌粑為主食,罕有蔬菜、水果,加上氣候寒冷、乾燥,用餐之後,“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只有把從內地運過去的磚茶,熬製成汁濃味厚的茶水或奶茶喝下去,才能消食化膻,通身舒暢。“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於是磚茶成了維繫他們生存的生活必需品。

  這裏的磚茶,就是黑茶,且由於主銷大漠邊陲,人們就給了它一個一目了然的名字—“邊銷茶”。

  在經濟短缺的時代,內地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不可能高,很少有粗茶淡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富貴病,儘管黑茶功能多,人們並無多大需要,只是源源不斷運往祖國的大西北、大草原,運往非洲國家,僅僅作為邊銷茶、援外茶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當時作為加強與少數民族團結的“政治茶”,價格低廉,生產企業只要保證完成國家計畫而已,品種單一,質量標準不高,包裝也不講究。“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兩茶時新而需求不時新”。沒有發達的市場,黑茶這個產業也只在默默無聞中延續。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各種富貴綜合症也隨之而來,富足而知生命的寶貴,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講究。由於保健的需求,對黑茶的認識逐步刷新。從“邊銷茶”消食化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現這實實在在是個好東西。於是,黑茶從牆內開花牆外香,反過來促進牆內香,牆內牆外一齊香起來,很快香遍了大江南北,香遍了四海五洲,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一舉成名天下知”。

  而今黑茶,市場需求巨增,品種應有盡有,包裝賞心悅目,價格節節攀升,呈現出一派產業繁榮的可喜景象。

  最早的黑茶產自四川,是由綠毛茶經蒸壓制成的邊銷茶。我省黑茶,源起安化,後擴大到益陽、常德、岳陽、長沙部分縣市。安化素稱茶鄉,唐宋時期,茶葉產量譽甲天下,明清時期,是黑茶的生產最為旺盛的時期。明萬曆23年,朝廷正式定為官茶,遠銷西北諸省,到16世紀末期,取代四川黑茶,居全國領先地位,暢銷歐美,俄英等國茶商有“無安化字型大小不買”之說。

  黑茶源源不斷銷往西南、西北,在經貿上出現了內地與邊疆的“茶馬互市”,即茶馬交易。唐代、宋朝初年,內地向邊疆少數民族購買馬匹,主要用銅錢,但這些地區的牧民將銅錢用來鑄造兵器。因此,從國家安全和貨幣尊嚴考慮,宋朝政府在太平興國八年,正式明令禁止以銅錢買馬,改用布帛、茶葉、藥材等來進行物物交換,而其中最為興旺的是茶馬交換。為了使邊貿有序進行,還專門設立了茶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馬於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職官志》)。元朝茶馬互市減弱,明代再度恢復,一直進行到清代中期。

  黑茶運載工具陸路主要靠馬幫,與“茶馬互市”的連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歷史上特定意義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主幹有滇藏道和川藏道等,其中川藏道向內地的再延伸,就到了安化。可以說,安化是“茶馬古道”的最初始源頭。

  感于安化黑茶在“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地位和民族貢獻,我曾作過小詩一首,以表其功:

  茶馬古道白沙溪,
  日夜蕭蕭向域西。
  載得楚天無限意,
  迎來邊塞永相依。

  題目是《安化黑茶頌》。詩中“茶馬古道”,是專有名詞,“馬”字不合韻,不能換字,只能將就了;白沙溪是資江的支流,交彙于黑茶搖籃—安化縣,這裏有始建於1939年的白沙溪茶廠,創造了中國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花磚茶,湖南第一片茯磚茶。這裏曾經“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日日夜夜車轔轔、馬蕭蕭,把黑茶和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輾轉運往“域西”,由此與藏區、邊疆保持不可分割的關係,令藏區各部歸服中央,心向統一,推動了藏、漢民族的團結,推動了邊疆地區與祖國的統一。

  如今黑茶通過進一步的拓展開發,已成為不僅是安化縣、而且是益陽市的支柱產業,去年,益陽全市黑茶總產量達1.8萬噸,創產值6億多元;“安化千兩茶”、“益陽茯磚茶”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省、市、縣各級領導對黑茶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採取多種舉措加速黑茶生產、加工、流通和文化的開發,由湖南省政府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等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湖南(益陽)黑茶文化節暨安化黑茶博覽會”,也將於今年10月在益陽舉行,力爭把益陽打造成中國黑茶產業中心,打造成湖南最大的茶業交易市場和集散地。

  黑茶的春天已經到來!

來源:拙風文化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9 13:4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