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0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台式烏龍茶的外觀、香氣、口感、茶種、製茶技術遠勝世界上任何茶。除了政府試驗研究機關的努力之外,松柏長青茶區的茶農功不可沒。
松柏長青茶名稱的前身為埔中茶或松柏坑仔茶,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九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視察地方建設,茶農以茶恭迎,院長認為品質佳而命名為『松柏長青茶』。產地位於台灣中部、八卦山台地南端,生產面積2500公頃,年產量約一萬公噸,現已是全球半發酵茶的先驅。從茶樹品種、茶園栽培管理、製茶工廠設施都最符合二十世紀的科技。產量全台冠。1981年以後栽培的小葉種茶區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的茶苗90%以上都是由該茶區輸出。相對的製茶技術也隨著輸出、轉移。目前,全球台式烏龍茶不管是茶種栽培、製茶型態、茶成品外觀及茶葉產銷模式都有松柏長青茶的影子。
●發展簡史
◎1975年:蔣經國先生任行院長巡視茶區,茶農以茶恭迎,院長認為茶品質極佳,命名『松柏長青茶』。皇帝嘴的靈驗,從此該茶區終年長青,四季都有茶可採收。在此之前稱為埔中茶種或松柏坑仔茶。當時已是台灣三大高級茶區之一。
◎1978年:名間鄉農會辦理第一場優良茶展示比賽,共八十七名茶農參加。聘請台茶之父吳振鐸老師指導品評,奠定良好基礎。四年後辦春冬二季,茶件數保持在2500~3500件之間,並首創依茶樹品種分組比賽。
◎1980年:金萱、翠玉尚未命名(1981正式命名),茶農已經量產,因沒有正確名稱,茶農以試驗品系編號2027之後二數27稱呼。沿用至今使用普遍性高過正式名稱台茶十二號或俗名金萱。因品質佳、價位高、茶苗需求量大,茶農以較科技的扦插法快速繁殖(以前都是用壓條法),並學到了技術,因而變成茶苗王國。1981年以後栽培的茶園90%以上都由該區輸出,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
◎1983年:整個茶區在二年內全部由手採轉為機採(最能適應局勢變遷的茶區)。
◎1985年:首架布球揉緊機由名間陳姓茶農研發成功,改變揉捻方式,目前已廣泛全面使用這種機械揉捻。
◎1986年:名間鄉農會辦理『茶葉品質官能鑑定人員遴選』,提昇茶農茶商正確的評茶技術。目前該茶區內通過茶業改良場考試的人數最多。
◎1988年:應用冷凍技術將秋茶半成品冷凍玉冬茶生產時完成初製茶,提高茶價,靠冷凍技術疏解揉捻工人缺乏及賺取冬茶與秋茶間的差價,更因而發展出冷凍茶的喝法,流行了好幾年,茶葉真空包裝率先在該茶區使用。
◎1991年:茶農李錦士引進室內萎凋、恆溫恆濕空調系統,是製茶技術的一大突破。高鮮蜜綠的茶湯,墨綠的外觀已不必靠天候而靠自已。
陳煩堂先生選育的『烏龍早』漸漸為茶農接受。自木柵茶區引進『四季春』品種,此兩品種抗寒性高,香氣明顯,縮短冬季茶葉休眠時段。
小葉種茶苗及台式烏龍苗製茶技術輸至中國大陸、印尼、泰國、越南等地。
◎1993年:引進不織布覆蓋茶園防霜,從此一年四季都有茶可採收製造。改變製茶廠高投資低使用率及茶商必須囤積茶過冬的型態。
茶農陳榮守引進茶葉電腦色澤選別檢梗機械,改變初製茶買賣型態。沒檢梗的初製茶,茶商不願採購,如此可從檢梗代工廠統計出該茶區的年產量。1994年飲料茶大流行,飲料廠茶葉需求不足。
◎1994年:茶藝術、茶文化由名間鄉農會辦理推廣講習,成功的將茶文化帶進茶鄉,由茶商、茶農自願組成的茶文化團體因而產生。松嶺茶藝文化協會、松嶺鬥茶協會正式成立。
以松柏長青茶之名赴日本參加國際食品展。正式到國外推廣烏龍茶的飲用、沖泡方法。
◎1995年:碧峰茶葉生產班班長陳錦昌,邀集茶農自行辦理茶藝獎選拔。
◎1996年:松柏長青茶大宗銷往大陸,造成大陸百姓對台灣茶熱愛的風潮。
茶園管理引進軌道式系統管理,茶園施藥改變使用醣醋液、微生物菌類來趨蟲。
◎1997年:台灣省旅遊局八卦山風景區管理所設於該茶區。該所職員張昆生先生蒐集當地茶人文資料、老茶樹,展示於該所。繼立頓立體茶包引進網狀立體原茶茶包,茶葉外觀清楚看得見。袋茶大革命、傳統茶包、低級品或副茶包裝的觀念改變。
◎1999年:世紀末,政府為加入WTO,茶葉流通不再設限,東南亞生產大宗的台式烏龍茶回銷台灣,又逢近二十年的經濟不景氣,台灣的茶業真是世紀末關鍵年。
◎2003年3月:茶業改良場協助名間鄉特用作物加碼茶班,研發出飽含維生素等元素的「加碼茶」,三月間推出後一炮而紅。加碼茶」由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與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共同研究,名間鄉農會配合成立加碼產銷班。產銷班長李振昇說,把烏龍茶菁經過多重厭氧發酵,製成加碼茶,含有豐富的γ胺基丁酸,不僅不刺激,還有降血壓等保健功能。
資料來源:名間鄉農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