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8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46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阿美族舞蹈的最大特色,就是有舞必有歌。現在我們常常聽到的「迎賓舞」、「豐收舞」,並非阿美族人自己對於舞蹈的分類方法,多是外人為了理解加諸的情境定義。實際上,決定舞蹈與舞蹈差異的是歌曲,而每一首歌都搭配著各自的舞步組合。從年祭、一般性歌謠到宴會場合的歌謠,不但歌曲的嚴謹性逐漸減少,舞步動作和歌曲之間的對應關係也應情境的活潑而鬆動,個人技巧也有較多的展示空間,產生了所謂接近即興創作的自由組合(平珩,1987)。
然而,年祭歌舞仍是傳統樂舞保存較完整、較不容易改變的部分,根據平珩(1995)有關阿美族宜灣年祭歌舞的舞蹈分析中,阿美族年祭舞蹈有以下特色:
隊形
大抵都是圓圈牽手而舞(因應場地有時形成橢圓等)、排列按照年齡階級層長幼順序。據聞以往在阿美族人的觀念中,年祭中圍成圓圈是為了形成保護不受惡靈侵入,因此若有人非得離開,必須馬上依序遞補。然而大多時候,除內圈長老之外,男性舞隊以開口圓為多。隊形變化尚有螺旋形、蛇形和蜈蚣形,前者是舞隊以前進集中和後退拉開的行進方式造成螺旋的合與開,在視覺上十分具有動態性的效果。另外一種隊形則是隊伍轉身背向圓心牽手而舞。通常隊形的變化依賴領舞者的臨場反應,在連續好幾小時的舞蹈中,如何靈活運用隊形變化與場地空間以營造活潑熱烈的行進,也可看出領舞者的經驗與技巧(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阿美族舞蹈中的隊形,大都是牽手圍成圈而舞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