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3-29
- 最後登錄
- 2021-9-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969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969
- 相冊
- 16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茶的製造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要各方面的條件相互配合得宜,才能製出令人回味無窮高品質的茶葉。目前茶葉的製造已可工業化大量生產,但許多參加比賽得獎的茶葉仍是手工製作,像是一件藝術品。茶葉由茶樹上採摘後,經不同的加工過程可製作出各式不同的茶。一般茶葉的製造過程包含了採摘茶菁、日光萎凋、室內靜置萎凋、炒菁、揉捻及乾燥等步驟。其中,茶菁的品質影響成茶的品質甚鉅,而品種、季節與採摘時間則會影響茶菁的品質,一般而論春茶、冬茶品質佳,秋茶次之,夏茶最差。
摘下的茶菁(茶樹的嫩葉),需立即進行發酵的步驟,其中「日光萎凋」主要是利用太陽能使茶菁的水分蒸散,並活化茶菁中的酵素開始進行發酵;「室內靜置萎凋」則是延續日光萎凋所引起的發酵作用。製茶學所稱的「發酵」,與一般食品的發酵(如釀酒、醬油)不同,並沒有微生物的作用,而只是茶菁內單純的酵素作用。發酵完的茶菁接著利用高溫破壞茶中酵素的活性,這步驟即稱為「炒菁」,目的是固定茶的風味。
為使茶葉易於沖泡,製茶者會把炒菁後的茶葉進行「揉捻」,利用外力使茶葉捲曲成形、並使茶葉組織細胞遭到破壞,汁液流出附著在茶葉表面上。最後進行「乾燥」,利用高溫來停止茶菁中所有的生化反應並降低水分,固定茶葉品質,同時也具有改善香氣及滋味的效果。
茶葉的種類繁多,分類方式不一,有依產地、季節、茶樹品種來分類的,也有依外觀形狀、色澤、香氣或製法來區分的。目前較廣為接受的方法,是依茶的發酵程度來區分。由上述萎凋(發酵)程度的不同,可把所得成品分為不發酵茶、部分發酵茶及全發酵茶三種。
「不發酵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是綠茶,綠茶在製造過程中並無萎凋及攪拌等過程,茶菁摘採後直接進入炒菁步驟,炒菁是把茶菁中的酵素作用完全抑制,也因此保有最多茶菁的原始成分,例如兒茶素與葉綠素,因此茶湯的色澤較綠。
「部分發酵茶」的製程則是較不發酵茶多了萎凋及攪拌步驟,在這過程中,茶中一部分的化學成分會因酵素作用而發生了變化,產生了特殊的香氣及滋味,沖泡出茶湯的色澤與綠茶不同,變成金黃色至琥珀色,代表產品包括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木柵鐵觀音等。
「全發酵茶」製作過程特殊之處在於其萎凋的程度最高且最完全,因而茶菁內原有的一些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聚合生成茶黃質及茶紅質等有色物質,故茶湯色澤是深紅色,代表產品為紅茶。
此外,還有一種後發酵茶,主要利用黴菌使不發酵茶(綠茶)進行微生物發酵,近來廣受歡迎的普洱茶即屬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