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9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美濃伯公[6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9 19:12: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伯公就是俗稱的土地公,整個美濃鎮約有300多座伯公壇,可見美濃人對伯公有著崇高的信仰,開基美濃福神壇(開基伯公)於1936年設祠位於靈山山麓,它是美濃鎮的發祥地也是美濃人的信仰中心。

大部份的美濃居民都是來自廣東省蕉嶺和梅縣等客族,先民來台時定居於屏東縣里港鄉東側的武洛庄和高樹鄉,清康熙末年「鴨母皇帝」朱一貴事件使得里港的客族先民與當地的閩南居民爭戰因而分裂,當時先民有意至別處開墾,在一次尋找失去的牛隻時來到了美濃靈山下和福安一帶,看到了遺失的牛隻在此地悠閒覓食,此後美濃先民常至此處放牧,由於當時此處被滿清政府列為禁地,有意至此開墾的武洛庄右堆統領林豐山、林桂山兄弟,因剿平吳福生之亂時立功,便以「安置臨危之武洛庄民,供其墾殖,以酬軍功」為由,向清廷陳情,希望能到此處開墾,並在乾隆元年(1736年)獲准。

 
乾隆元年仲秋,林豐山、林桂山兄弟帶領武洛庄民前往靈山開墾,為祈求保佑風調雨順、五榖豐收,於靈山山麓興建土地公廟並奉為「開基伯公」,立開基碑文:「今我廣東粵民嘉應州籍遷台居武洛庄,右營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統率同胞萬餘人等,請命天朝褒忠之譽,賜食將斧劈避荒,剷除蔓莖,承先德澤,就殘山剩水為宗社,願山川幽魂勿作荒郊之鬼,生時各為其主,死當配祀社稷,同享春秋,乘佑我等及後裔,忠孝為天,智勇護土,永熾其昌,今晨吉期,開基福神新壇甫竣,我等同心誠意祭告山川,懇上蒼此土可大亦可久,將奕世而瀰濃。大清皇運乾隆元年仲秋吉旦,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等同立」。

 
時至今日,「開基伯公」依舊古老樸實,美濃居民稱該處為「鰱鯉吐信」,指的就是穿山甲吐舌頭覓食螞蟻的樣貌,據說這裡不能使用石灰、水泥等建材興建,因為水泥建築會使得穿山甲無法覓食,因此當地居民不敢大興土木,此得樸實的風貌一直保存下來。


資料來源:玩全台灣美濃民宿網



 
美濃稱土地公為「伯公」,稱土地公廟為「伯公下」。根據筆者田野實察約有三百八十座,可謂美濃客家居民最親近的神祇了。本文企望透過小區域歷史發展的了解,以及土地伯公的區域分布、管轄範圍、祭祀組織與活動、造型建築演變、型制內涵以及伯公會的運作來探討其與聚落居民互動,並深究社會變遷與土地伯公信仰的關係。

美濃平原明顯的劃分成早期屯墾型態因素支配的舊部落以及日治時期從北部移民的南隆農場。來自不同區域的客家族群卻形塑出同一造型的露天石碑伯公壇,面臨不同社群與族群的融合與調適時,互相影響的程度到底有多少?社會變遷下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都與時俱進,土地伯公信仰有何改變?儀式的差別、簡化、以及人群的組合和伯公會的運作是作為探討兩大區域異同的基點。

 
在美濃的拓墾討論中,與其他鄉鎮的比較,觀察出美濃的一些特殊性。美濃有著像是農業人口佔多數、相當比例的細小耕作戶、人口穩定的特性,加上長期以來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型態,對可耕地的極盡開發以及完善水利灌溉系統的要求,再再面臨不可知的災害,轉化成普設土地伯公的心理藉慰。

美濃向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社會,在日治時期獅仔頭水圳的開鑿、菸草的引進,美濃農村經濟大為改善,一一反映在伯公壇的修建,民國六十年代興起的伯公壇改建風潮,在美濃地區379座伯公中,目前的型制維持露天祭壇的伯公壇,約四分之一,其餘均改建成廟祠。伯公壇的改變或許容有惋惜與沮喪,但在文化的接觸互相學習下,其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是歷史經驗的沉澱與留存。也即是長期的共同生活的一群人在生態環境的適應上,在人群組織的方式上,甚至在概念的形成上,不斷地面臨選擇與作決定,於是決定其生活方式、社會型態及其理念系統。其中容許個人對其文化接受有程度上的差異;容許他對外來文化的引進與吸收;容許他創造,選擇新的文化要素。文化的改變、創新豈不以此為基礎?「土地崇拜」的傳統,存在於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文化體系中,其所呈顯的深層意義,即是一種「人與土地」的關係;或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對土地的崇拜之情,是對其「負載萬物、生養萬物」的酬謝。不同的文化群體也將因應環境、生活型態、農作方式而有著不同的「土地崇拜」形式,透過土地崇拜衍生出不同的人群組合型式,再依其「生活方式」型塑出不同的文化區域;不同的區域會呈顯出不同的「文化景觀」,美濃土地伯公以露天石碑式伯公壇呈現,顯示出美濃特有的文化景觀,讓人和土地更親近、更緊密,縱然,型式一直在演變,但在意的是那份對土地的謙卑與敬意。 自知對待土地公的翻新在意的不是我的想法,也不是別人的想法,在意的是『當地人的想法』,只有當事人才能決定某一特定與其相關文化的前途。土地公的存在,不是為了古蹟而存,它的存在意義、祂的生命力乃表現在因為祂與當地人的互動關係上;呈現在當地人的祭祀行為以及親臨場域的感受上。為了祭祀方便,一再地重修,勢不可免,只是,在新與舊之間;在嶄新與頹落之際;我們也希望,在翻修之時,能儘量保存原有的規格與樣貌,庶免新式潮流取代了原有信仰。曾如林美容所說:「土地公廟為聚落的指標」,從美濃開基伯公的設立到伯公會的籌組以及散佈各各角落的土地伯公,我們似乎可以說先民是帶著伯公篳路藍縷開疆闢土的;只要安奉了土地伯公,則-心中就已經篤定。



資料來源:客家論文集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堡主 + 1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2 20: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