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44|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何謂六堆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30 19:42: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何謂六堆

●六堆命名:聚居台灣高屏兩縣的客家人,為保鄉衛家,抵禦外侮而組成的「六隊」鄉團義兵,為了有別於軍「隊」,遂諧音改稱「六堆」,「堆」亦有聚落的意義。
●六堆沿革: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威脅到高屏客家六人聚落的生存時,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媽祖廟聚議,成立六隊﹝堆﹞鄉團;中堆﹝竹田鄉﹞、先鋒隊﹝萬巒﹞、後堆﹝內埔鄉﹞、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美濃、高樹﹞、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一次的團結衛鄉,凱旋而歸。由於平亂有功,獲清廷救建忠義亭,以後即成了以忠義亭(祠)為精神堡壘的高屏兩縣客家村庄的總稱。目前六堆鄉鎮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在清朝時代皆隸屬鳳山縣,日據時期也同屬阿猴廳或高雄州,光復後美濃改隸高雄縣外,餘則隸屬屏東縣,所以六堆鄉土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的結合體。
●地理位置:六堆鄉土以東經120度30線為中心,是自北緯約21度25,至21度22之扭曲的長方型。除內埔、萬巒、竹田、麟洛、長治五鄉毗鄰成為客家庄中心地區外,佳冬、新埤兩地另於南方連成一地,北有高樹,隔一河鄰接美濃、杉林,六龜則遠在北部另成一區。
●六堆分布如下:
        右   堆:高樹、美濃、六龜、杉林、甲仙一部份、里港武洛、旗山手巾寮。
前   堆:長治、麟洛、九如圳寮、屏東市田寮、鹽埔七份仔。
中   堆:竹田。
後   堆:內埔。
先鋒堆:萬巒。
左   堆:新埤、佳冬。


~~~~~~~~ 六堆鄉鎮命名來源 ~~~~~~~~
● 長治鄉 ●
命名:本鄉之命名,乃取「長治久安」之義。
沿革:長治鄉原名為長興,日據時代設庄役場,隸屬高雄州。民國卅四年光復後,屬高雄縣轄,改稱為長興鄉。卅五年劃歸為屏東市,改為長治區。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再改為長治鄉。
● 麟洛鄉 ●
命名:本鄉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由嘉應州﹝即今之廣東縣﹞人徐俊良先生來此開拓,發現大龜特多,俗讀「有龜必有麟」,乃認為「麟趾呈祥」之兆,遂命名為「麟落」後改稱為「麟洛」。
沿革:日據時代原設麟洛區,後地方制度改革,改稱為長興鄉。民國卅四年本省重光,復改為長治鄉。至卅九年四月奉准將長治鄉劃分為兩鄉,成立麟洛鄉。
● 萬巒鄉 ●
命名:本鄉面臨大武山,因萬山重疊,成為一天然屏障,故名之日「萬巒」。
沿革:本鄉在清康熙二十七年,即有廣東、福建兩省人士來此開拓。日據時代,本鄉隸東港辦務署。設萬巒、佳佐、赤山各庄役場。後合併赤山、佳佐兩座,改為萬巒區,屬高雄州潮州郡管轄。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改稱為鄉,屬高雄縣轄。至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始改隸屏東縣。
● 內埔鄉 ●
命名:據說內埔原係為最初廣東移民來此開拓之地,後向外開拓,遂揩先闢之地為「內埔」。
沿革:本鄉清朝時代隸台南府鳳山縣管轄,設管事辦理地方行政。至日據時代,初設警察官吏派出所。後改置辦務署。旋又廢縣設廳,置街、庄,將原有內埔、新東勢、新北勢、老埤等地區,合併成立內埔庄役場。至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始改稱為鄉。
● 竹田鄉 ●
命名:本鄉當時係以多竹林、水田而命名。
沿革:清康熙初年,有廣東居民來此拓荒,原屬台南府鳳山縣所轄。至日據時代,改隸鳳山縣潮州辦務署內埔支署,設二崙、鳳山厝二區庄役場,後因區域變更,將原有二區合併新北勢區,改置竹田庄役場。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改稱為鄉。
● 新埤鄉 ●
命名:廣東客家居民移來墾荒初期,為灌溉田園,乃在此處築一座大埤圳,名日「新埤頭」,本鄉即以此而得名。
沿革:本鄉原屬台南府鳳山縣,先置總理辦理行政事務。至日據時代,改隸台南縣。後又合併茄苳腳區編歸阿猴廳東港支廳管轄,旋又改設新埤庄役場。民國卅四年本省光復,改稱為鄉。屬高雄縣管。卅九年冬行政區域調整,始劃歸屏東縣管轄。
● 佳冬鄉 ●
命名:本鄉原稱「六根」,嗣因周圍多值茄苳樹,且極茂盛,遂改稱為「茄苳腳」,後取「秋收冬藏」之意,復改稱「佳冬」。
沿革:本鄉在清朝時代,曾設鳳山縣港東中里六根庄。至日據時代,改置茄苳腳區,隸屬阿猴廳。迨民國九年,改制改革,屬高雄州,稱佳冬庄。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將原庄役場改為鄉公所。
● 高樹鄉 ●
命名:高樹舊稱「大車路」,據說舊時大車數台可以併行,意謂道路之廣潤也。民國三年,日人在各處測量,以本鄉位居高地,且樹林茂盛,始定名為高樹。又據傳地當時有一株木棉樹,高冠群木,且分枝甚多,形如車蓋,因之得名。
沿革:本鄉係於清乾隆二年,有廣東、福建兩地移民來此開拓,先設東振公館,辦理糧租,及管事一人調解民事。至日據時代改為東振新區,後合併加納區置高樹庄,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改為高樹鄉,屬高雄縣轄。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始劃屏東縣。
● 美濃鎮 ●
命名:美濃原稱瀰濃,因本地以水原源,汲用不息,位於山明水秀之間而取瀰;鄉民皆務農為業而取濃,民前二十八年改名美濃以迄今。
沿革:乾隆元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人林豐山、林桂山,約同四十餘客家移民,在今美濃靈山山麓,集體搭建房屋二十四戶,從事墾殖,備嚐艱辛,終漸有了村落形態,在名稱「瀰濃」,是為美濃開拓之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30 19:43:15 |只看該作者
美濃鎮、高樹鄉(右堆)
美濃、高樹兩鄉鎮開庄較遲,但其先人早就來到里港鄉武洛村附近居住,一說武洛庄人於鄭成功時已來到此地,一說謂與其他五堆先人一樣,是於公元一六九八年前後由濫濫庄溯上麟洛河再沿隘寮溪下游到了武洛。或者兩者兼有。因為此地係河床浮復之平原,較其他各堆開發容易,不久由原鄉源源來到很多墾民,聚成一大庄頭。可惜此種地方易遭水災。又因為孤立的村庄屢遭他族的迫害,因之居民四散,人數漸減。
正在如此不安之際,武洛庄的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兩位鄉賢,探悉現在的美濃鎮一帶密林叢生之區,土地肥沃,實堪墾殖,即想將武洛庄民遷此開墾。可是該地前有鄭成功先賢建立之明月樓(密藏錢糧文物)、清風院(練武場兼戰略研究所)及鄭母國太一品翁夫人(日本婦人田川氏)鄭父芝龍兩座紀念碑,是一禁區,朱一貴亂後,清朝政府亦指定為禁地,不准人民涉足其間。林桂山兄弟聰明睿智,且在剿平吳福生之亂時曾立大功,靈機一動,以「安置臨危之武洛庄民,供其墾殖,以酬軍功」為由,特向鳳山縣令錢沫氏申請准令開發美濃這一片禁地。層轉清廷,至公元一七三六年春,敕賜義民享食耕地為由,准予入殖,是年秋即有武洛住民一百餘人,隨林統領前往美濃開庄,以後出武洛及原鄉遷來者眾多。最初開庄在靈山、雙峰山及月光山麓,林桂山、林豐山兩位先生等修建有福德壇,為瀰濃庄開基伯公,至今香火不熄,並立有紀念碑一座。
公元一七三七年(乾隆元年)鎮平縣涂百清鄉賢率同鄉廿餘人開拓龍肚庄,次年劉玉衡鄉賢等一百五十餘人墾居九芎林竹頭角(現廣興村),公元一七四八年李九禮鄉賢等墾拓吉洋庄。因為地曠人稀,又甚肥沃,移民蟻聚,不辭勞苦,乃成六堆中人數最多而最繁榮的地區,以後再發展到杉林、六龜、甲仙等地,武洛庄仍有客家人,但人數少了。
至於現在的高樹鄉,其先人亦由武洛庄遷來,公元一七三八年有邱、楊、梁、賴、葉、何、徐、鍾、黃、廖、曾等姓十八伙房從武洛遷來先開發東振新庄,以後發展到高樹、菜寮、大埔、及大路關等庄,俱是夾在閩南村落間,幸得相處至為融合,共存共榮而至於今。
◎ 美濃鎮現在共十九里,均為客家里,如下:
現里名         舊名         備          註
中圳里         埤頭下         包括「人字石下」成一里
東門里         上庄           
泰安里         瀰濃庄           
彌濃里         瀰濃庄           
福安里         牛埔仔           
合和里         柚仔林         包括畚箕窩成一里
祿興里                     
中壇里         中壇庄           
德興里         金瓜寮           
清水里         清水港         又稱仙水港,與三降寮成一里
吉洋里         吉洋里         又稱揭陽庄,包括溪埔寮、成功新村、精忠新村
吉和里         和興庄         包括福興、四維、下九寮
吉東里         上九寮         包括內六寮、外六寮、大頂寮
龍山里         河壩寮         包括九坑、十坑、橫徑仔
獅山里         竹子門         包括龜仔頭、大崎、橫山仔、龍缺
龍肚里         龍肚庄         包括牛欄窩、上坑、北巷、殺狗坑、茶頂、東角
廣德里         竹頭角         包括竹山溝
興隆里         竹頭角         包括大埤頭、羌仔寮
廣林里         九芎林         包括食水坑、尖山仔、茅窩仔、下凹
(註):除吉洋里的成功新村、精忠新村數百人為大陳義胞外,均為客家。
◎ 高樹鄉現在共十九村,客家村有六村,客、閩各半有四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高樹村        高樹下        1. 高樹鄉鄉公所在地
2. 昔有高大木棉樹一株、遠望可見而得名,民國三十九年改高樹庄為高樹村。
長榮村        高樹下        1. 原為高樹庄一部(日據時期為第二保)
2. 光復後合併南部、私埤二小庄而成一村,命名長榮村。
東振村        東振新庄        古時東振新庄,今則稱「老庄」,東振庄於光復後分成二村,一為東興村。
東興村        東振新庄        1. 與東振村同為高樹鄉最早村庄,今稱「老庄」。
2. 由高禾坪、禾坪崗、埔羌頭下(福田)、竹圍仔四地區合成一村。
廣福村        舊大路關          
廣興村        新大路關        因受口社溪由中間沖開,溪南另成一庄
大埔村        大埔庄        原係純客家庄,今客、閩人約各半
建興村                  今客、閩人約各半
菜寮村        菜寮        今客、閩人均有
新豐村        尾寮        今客、閩人約各半
◎ 六龜鄉現在共十二村,客家村有三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新寮村         新寮庄           
新威村         新威庄           
新興村         新威庄         由新威分成一村
(註):六龜鄉除上述三村為客家村外,其餘各村均有客家,全鄉今約有18000餘人,客家人約90000餘人。
◎ 杉林鄉現在共七村,客家村有四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上平村         崁頂庄         鄉公所所在地
新庄村         新庄         杉林鄉最早開拓之村
月眉村         月眉庄           
月美村         月眉庄         或稱合新庄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1-30 19:43:43 |只看該作者
麟洛鄉、長治鄉(前堆)
麟洛鄉亦與竹田、萬巒、內埔三鄉同時,即公元一六九八年前後,由濫濫庄溯上麟洛河而至麟洛再發展到竹架下庄,田心庄、老田尾庄等,幾乎全部為客家庄。據說,最初開庄的是嘉應州人徐俊良先賢。開拓之初曾發現大龜特多,所謂「有龜必有麟」乃象徵「麟趾呈祥」之兆,故定名為麟洛,與長治兩鄉合為「前堆」。日據時期亦初分為麟洛、長興兩區,後合為長興庄,光復後併入屏東市,不久復歸為長治鄉。嗣於民國四十年四月再度分為長治鄉、麟洛鄉,以迄於今。
長治鄉的開庄,與其他地區稍為不同,除一小部份閩南族及一部份由麟洛逐漸移居至此之外,最主要的村庄及姓氏(邱、張、羅、黃、廖五姓)是邱永鎘先賢開墾火燒庄時帶來的,邱永鎘先賢於公元一六八六年和六堆的先人一樣,隨軍來台,因其素有商賈之才,軍隊解散後未隨眾人前來濫濫庄開墾,獨自留在台南盧、林、李三姓行,當小夥計,後來老闆器重,命其攜款前來屏東開設分行,祇因當時的屏東居民不多,四圍的里港,萬丹等衛星村落更未發達,因此來往人少,買賣不多,批發行的生意難做。就在此時,聞知先到濫濫庄的同鄉,已進到麟洛、內埔等處開墾,且有成就,乃即回去台南向其老闆辭職。隨由安平回去原鄉招集前記五姓青年,以香園樹下(現香揚村)為基地,進而入殖火燒庄潭頭庄等現在的長治鄉一帶。尤於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由隘寮溪攔水鑿圳引入之後,開墾事業更加順利。當時來台的農民多是單身漢,以竹條搭寮於墾地中間居住,早出晚歸,常常忘記熄滅爐火,因此農寮被燒不止一、二次,於是後來被人稱為「火燒庄」。此一事實,六堆各地皆然,亦可窺見當時纂路藍縷之一端哩。
前堆當時分為上下前堆、上前堆就是現在的長治鄉,下前堆則為麟洛鄉,當時有下記各庄:
上前堆計十一庄:竹葉林庄、崙上庄、火燒庄、新潭頭庄、舊潭頭庄、下厝庄、香揚腳庄、溪埔庄、新威庄、田寮庄、三座屋庄。
下前堆計六庄:麟洛庄、上竹架庄、下竹架庄、老田尾庄、徑子庄、田心庄。
◎ 麟洛鄉於民國四十年由長治鄉析出成一鄉,全鄉共七村均為客家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麟頂村         麟洛庄         在麟洛庄北、東柵
麟蹄村         麟洛庄         1. 麟洛庄庄頭
2. 麟洛鄉鄉公所所在地
麟趾村         麟洛庄         麟洛庄尾
新田村         麟洛新庄         光復後由新庄、老田庄、新圍三小庄合併成一村,命名為新田村
田中村         上竹架下
上竹架下         光復後上下竹架庄合成一村,命名為田中村
田心村         田心村           
田道村         徑仔庄         光復後改名田道村
◎ 長治鄉共十六村,客家村十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進興村         新潭頭庄         1. 新潭頭東半部,與河壩寮(上寮下寮)成為一村命名進興村
2.長治鄉鄉公所所在地
新潭村         新潭頭庄         新潭頭西半部,與三座屋、單座屋合併成一村
長興村         長興庄         俗名火燒庄,長興村為長治最早開庄部落
崙上村         崙上庄           
德協村         德協庄         又稱竹葉林庄,德協於光復後分成二村,北為德協村,南為德成村。
德成村         德協庄        
香楊村         香櫞樹下         早基該地香櫞樹,其果實香櫞瓜,日據時改為香楊
潭頭村         老潭頭庄           
復興村         份仔庄         光復後份仔,新威(荊桐腳)命名復興村
德榮村         下屋庄         光復後下屋與煙墩下、芎蕉腳合成一村,命名德榮村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1-30 19:44:06 |只看該作者
竹田鄉(中堆)
由濫濫庄(現在的萬丹鄉四維村)出來最早開荒的是竹田鄉,於公元一六九八年開始入殖,沿河而下,到了要糶糴庄,砍伐巨木,驅蛇逐獸從事開發。以後發展到頭崙庄、二崙庄、中崙庄、美崙庄及其他各庄,繼以二崙庄為行政中心。竹田原名頓物,現在的竹南村開闢為新街(較接近潮州地區)成為交通中心,物質頓集於此,故稱頓物,日據時改名竹田始成為鄉公所所在地(民國九年)。西勢也於不久後變為客家庄。
日後糶糴庄成了萬巒、內埔、竹田三鄉米穀買賣的中心,又是「壟船米」出口的河港,以後劃分六堆時,此一地區叫做中堆,因其位於六堆的中心。西勢忠義亭的建立,即在其後不久。中堆分為上中堆、下中堆,當時的部落有下列二十三庄,是一個大堆。
上中堆十一庄:為新北勢庄、竹頭角庄、西勢庄、竹圍子庄、四十份庄、楊屋角庄、八壽陂庄、四座屋庄、和順林庄、老北勢庄、頂頭屋庄。
下中堆十二庄:為二崙庄、頭崙庄、南勢庄、頓物庄(竹田)、和尚林庄、新街庄、糶糴庄、頓物潭庄、溝背庄、履豐庄、崙上庄、美崙庄。內埔鄉的美和村原名忠心崙庄,據聞最初屬於中堆。
◎ 竹田鄉現在共有十五村,客家村有十一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竹田村         頓物庄         鄉公所所在地
竹南村         頓物潭         頓物潭與新街合併成一村
糶糴村         糶糴庄         光復後糶糴庄與崙頂仔合併成一村
西勢村         西勢庄         光復後西勢庄與過溝仔合併成一村
南勢村         南勢庄           
頭崙村         頭崙庄           
二崙村         二崙庄           
美崙村         尾崙庄         光復後由美崙與中崙合併成一村
履豐村         溝背庄         光復後溝背與新屋下合併成一村
永豐村         五甲埔         光復後五甲埔改名
福田村         竹頭角
楊屋角         光復後竹頭角與楊屋角合併成一村,改名為福田村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1-1-30 19:44:31 |只看該作者
內埔鄉(後堆)
「後堆」的客家庄,亦在公元一六九八年前後開庄。據聞,下樹山庄之林姓祖先,係由萬巒二溝水移來,或係內埔鄉開庄之始,再據後來此地成為內埔地區米糧出口港之事實來判斷,可靠性極大。除林姓之外還有賴、李、馮、鍾、利、黃、曾各姓人,由濫濫庄沿河而上至下樹山,再到內埔及其他各庄。相傳內埔一帶之林木比下樹山少得多,很快就被這批先人發現,於是乎,到了下樹山的人陸續轉到此地,先拓成一塊旱田(客家語叫為「埔」),因在四週密林之內,乃將此地叫為內埔。
依照六堆的地勢,內埔雖被排為後堆,但於交通方便上說,實是六堆中心。雖有俗諺「頭美濃、二萬巒、三麟洛、四內埔」這是以人口的多少來說,如依商場之繁榮言,內埔應居首位,現在仍如此。公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貴之亂六堆成立之初,邀集士紳協議對策時,也在內埔媽祖宮集會,可知早已是六堆自治中心,亦是文化中心,至於六堆忠勇精神的殿堂---忠義亭,最初大家都曾希望建築在內埔的,後來因各種緣故,主持者(鳳山縣令)終選了西勢。當初後堆包含下列十五庄:
內埔庄、番仔埔庄、檳榔林庄、早仔角庄、忠心崙庄、羅經圈庄、茄苳樹下庄、竹山溝庄、下樹山庄、泥埤子庄、新東勢庄、東片新庄、景興庄、上樹山庄。
◎ 內埔鄉現在共有二十三村,客家村有十四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內埔村         內埔庄         1. 內埔鄉公所所在地
2. 民國五十八年內埔村分成二村
3. 內埔村為東半部,尚包括魚寮下、七份仔、竹東成一村。
內田村         內埔庄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分內埔村西半部與溝背、埤頭下成一村。
東寧村         老東勢         光復後由老東勢與塘堵、新屋下成一村
東勢村         新東勢         光復後新東勢、凹仔底(大和庄)成一村
富田村         老北勢         光復後老北勢與溝背、新屋下、上和順林、中和順林、下和順林等小庄合成一村,更名富田村
豐田村         新北勢         1. 光復後改名豐田村,民國六十二年東半部析出振豐村
2. 豐田與上竹頭角、細庄仔成一村
振豐村         新北勢         1. 民國六十二年由豐田村析出一村名振豐村
2. 與西溝尾成成一村
竹圍村         竹圍庄           
上樹村         上樹山           
美和村         中心崙         光復後中心崙(忠心崙)改名美和村,並與羅經圈合為一村
和興村                   光復後由下樹山、牛埔下、茄苳樹下、竹山溝、柑園泥埤仔等小庄合併成一村,命名和興村
興南村         番仔埔         1. 光復後番仔埔與檳榔林、早仔角三庄合併成興南村
2. 檳榔林後來另成一村
義亭村         檳榔林         1. 民國四十一年二月由興南村析出成一村
2. 檳榔林庄更名義亭村
東片村         東片新庄         1. 光復後東片新庄改名為東片村
2. 與軟窩(景興)合併成一村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1-1-30 19:44:54 |只看該作者
萬巒鄉(先鋒堆)
公元一六九八年秋,居住濫濫庄的溫、張、林、鍾等數姓青年,沿河來到萬巒鄉二溝水(現已崩消),發現了官倉肚一帶,雖是巨木密林卻是可以開拓之地,乃即遷居屋場(又曰庄坪),是為萬巒開庄之始。該年冬天一日午飯後休息時,忽然發覺耕牛失蹤,大家恐惶起來,乃即全體出動,跟隨牛腳跡去追尋。可是叢林之下,不見天日,葛藤錯綜,只好一步一步披荊斬棘屠蛇驅獸,費了半天,才來到離庄坪不過二公里處,發現了牛群。牠們竟在水塘嬉水混浴,看到主人來,嘶喊歡迎。農民們趨前一看,原來是一口如噴如湧的泉塘,苦於缺水的當時,大家喜出望外,雀躍起來,乃即決定遷居於此。泉水在今萬巒鄉萬和村,李姓宗祠左傍,鄉人叫它「仙人井」。於是以此為中心,建設了萬巒庄。既認定前途有望,乃即派人回去濫濫庄,甚至派人遠回原鄉,邀集大批農民到此墾荒。人定勝天,不久闢出良田百頃。以後逐漸開拓頭,二、三、四、五溝水暨其他地方,一共十三庄:
萬巒庄、頭溝水庄、二溝水庄、三溝水庄、四溝水庄、溝背庄、五溝水庄、高崗庄、鹿寮庄、硫礦崎庄、大林庄、得勝庄、成德庄。
六堆民團成立時,因此地出了「走過馬三尺」的身材魁梧強壯勇敢的劉庚甫先生(曾被選為六堆大先鋒),乃被命名為先鋒堆。後來又出了二位水利專家林捷昌、贊昌先生兄弟,設計建設了萬巒埤及其他埤圳,因此,遠望如「萬巒層疊」的高台地,變成肥沃水足的良田,本鄉轄另有平埔族的赤山、萬金二村及潮州府屬移民來的佳佐、新厝、新置等村庄,俱以閩南話為常用語。此一帶土地,原由排彎族開拓,清政府派兵駐屯後,排彎族移去山上,乃有前述人民遷居此處。
◎ 萬巒鄉現在共有十四村,客家村有八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萬巒村        萬巒庄        1. 萬巒庄一部分,光復後分出一村
2. 萬巒鄉公所所在地
萬和村        萬巒庄        萬巒庄一部分,光復後分出成一村
萬全村        萬巒庄        萬巒庄一部分,光復後分出成一村
鹿寮村        鹿寮庄        光復後由鹿寮庄與頭溝水合併成一村
硫黃村        硫黃崎        光復後由硫黃崎與三溝水合併成一村
泗溝村        四溝水        光復後由四溝水庄與溝背庄合併成一村
五溝村        五溝水        光復後由五溝水新庄與大林庄、得勝庄合併成一村
成德村        寮  下        寮下包括日恭寮、妹姑寮、仲義寮、張屋寮、泉水坑寮等。通稱寮下,光復後更名為成德村

SOGO榮譽會員

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結紮代替撲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1-1-30 19:45:18 |只看該作者
佳冬鄉、新埤鄉(左堆)
佳冬、新埤兩鄉先人亦由濫濫庄,沿河到此開庄,據說是先到現在南州附近的南埔,和閩南人雜居,居住幾年間,客家人增至幾十家後,覺得諸多不便,乃沿當時的「北岸河」到了現在的新埤鄉南豐村(舊為南岸村)開基,其年代與其他各鄉差不多。由商岸庄才開始展到打鐵庄(因有打鐵寮)建功庄(朱建功先生開庄)昌隆庄(先開東埔,後開戴昌隆先生所有地附近)茄苳腳庄(佳冬)乃至新埤庄等各村庄。北岸河在當時是內社溪的下游,水流量很大,常鬧水災,因此當時的墾民就在南岸上游種樹以作護岸,猶似今日的保安林。竟甚成功,不但抵制了洪水,甚至後來河流轉道南邊成為砂崙河,不久後又沖闢了現在的新埤河。因此北岸河、沙崙河浮復為旱地,新埤區墾植面積增大。日後新埤河越來越大,終將新埤地區和佳冬地區劃分了。幸得兩地區的密林不多,拓荒較易,不久成為良田千頃,居民數萬。佳冬因有海岸,小舟可以寄港,近海交通方便,是六堆唯一有海產之地,新埤、佳冬兩鄉合併為左堆,其分佈如左下:
左堆十三庄:現屬佳冬鄉者當時有:茄苳腳庄、石公徑庄、下埔頭庄、昌隆庄、半徑仔庄。現屬新埤鄉者當時有:新埤頭庄、打鐵庄、南岸庄、建功庄、千三庄、餉潭庄、糞箕湖庄、胡盧尾庄。餉潭庄以及糞箕湖庄是由平埔族和客家族開拓的,尤其糞箕湖附近的社寮、全住客家人。可是內社河沖開新埤河後,常有洪水氾濫,居住不安,客家人才遷至新埤附近一帶,餉潭、糞箕湖兩庄現已變為平埔族的部落了。
◎ 佳冬鄉現在共有十二村,客家村有六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佳冬村        六根庄        1. 日據時改名茄苳腳,光復後分二村
2. 佳冬村是佳冬鄉公所在地
六根村        六根庄        1. 日據時改名茄苳腳,光復後分二村
2. 六根仍照舊名,稱六根村
昌隆村        東埔庄
昌隆老庄        光復後昌隆庄分成二村,東半部為昌隆村
豐隆村        昌隆庄        昌隆西半部為昌隆新庄,光復後昌隆西半部與武丁潭、三間屋合併成一村,命名豐隆村
萬建村        半徑庄
(半埂庄)        日據時改名半見庄,光復後改名萬建村
賴家村        下浦頭        光復後下浦頭與葫蘆尾(葫蘆頸)合成一村
(註):石公徑(石峰徑)清朝時代原為客庄,日據時改名「石光見」,光復後分成石光、玉光二村,現在已成福佬庄。
◎ 新埤鄉現在共有七村,客家村有四村,如下:
現村名         舊名         備          註
新埤村         新陂頭
(新埤頭)         1. 新埤鄉鄉所在地
2. 光復後新埤與干三(萬興)、埔角、河壩底合成一村
打鐵村         打鐵庄         包括阿四寮、打鐵寮合併成一村
建功村         建功庄         建功與沙崙、番仔角、新竹寮合併成一村
南豐村         南岸庄         南岸與下寮(北岸庄)、豆腐寮、珠高寮合併成南岸村,民國六十八年八月改名南豐村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2 22:2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