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2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種類介紹] 龍井茶的歷史 [複製連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4 09:55: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産茶的記載。西湖龍井茶之名始于宋,聞於元,揚于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西湖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産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産的"寶雲茶"已列爲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西湖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禦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産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産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余香不聞嗅。但見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西湖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爲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産,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爲珍品,所産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産茶,爲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西湖龍井茶已被列爲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西湖龍井茶。

如果說在明代西湖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西湖龍井茶則立於衆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制,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爲"禦茶"。從此,西湖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産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民國期間,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爲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西湖龍井茶的發展。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爲電鍋,選育新的西湖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制技術,建立西湖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西湖龍井茶生産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龍井茶的產地
西湖龍井主要産于西湖龍井茶區的獅子峰、龍井、靈隱、五雲山、虎跑、梅家塢一帶,
歷史上,西湖西湖龍井茶有"獅"、"龍"、"雲""虎"四字型大小之稱。
在這四個字型大小茶區內群峰疊翠、雲霧繚繞、土質肥沃、四季分明、日照、雨量和溫濕度均十分宜茶,生長條件得天獨厚。
其中以獅峰龍井和梅家塢龍井最爲有名。

"龍井茶、虎跑水"是爲杭州西湖雙絕,沖泡龍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沖泡之時,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這一沖泡手法,雅稱鳳凰三點頭。鳳凰三點頭不僅爲了泡茶本身的需要,爲了顯示沖泡者的姿態優美,更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體現。三點頭像是對客人鞠躬行禮,是對客人表示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的敬意。

  
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之盛譽。優質龍井茶,通常以清明前採制的爲最好,稱爲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的稍遜,稱爲雨前茶,而穀雨之後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藝衡曾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語。

評定一杯茶的優劣,必從色、形、香、味入手。龍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稱。其色澄清碧綠,其形一旗一槍,交錯相映,上下沈浮。通常採摘茶葉時,只采嫩芽稱"蓮心";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則稱爲"旗槍";一芽兩葉,葉形捲曲,形似雀舌,故稱"雀舌"。聞其香,則是香氣清新醇厚,無濃烈之感,細品慢啜,體會齒頰留芳、甘澤潤喉的感覺。綠茶大多沖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當客人杯中的茶水見少時,要及時爲客人添注熱水。龍井茶初品時會感清淡,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爲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賞龍井茶,像是觀賞一件藝術品。透過玻璃杯,看著上下沈浮的茸毫,看著碧綠的清湯,看著嬌嫩的茶芽,龍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畫、一首春天的詩。讓人置身在一派濃濃的春色裏,生機盎然,心曠神怡。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一般習慣上稱西湖龍井,也有人直接稱為龍井。龍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因此西湖龍井可以說是三名巧合,四絕俱佳。
龍井茶採摘十分細緻,要求苛刻。高級龍井茶,在清明前後採摘。清明採製的龍井茶,稱為明前。明前龍井,為龍井茶極品,產量很少,異常珍貴,常成的龍井茶,歷史上又分蓮心、旗槍、雀舌等花色。
西湖山區各地所的龍井茶,由於生長條件不同,自然品質和炒製技巧略有差異,形成不同的品質風格。龍井茶因有獅峰、龍井、五雲山和虎跑山4個不同產地而有「獅、龍、雲、虎」的品種區別。其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龍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這四個特點被稱為「四絕」。其葉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齊。特別是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谷雨前採摘的「雨前茶」,葉芽更為細嫩,沖泡以後,嫩勻成朵,葉似彩旗,芽形若槍,交相輝映,所以這種茶又叫「旗槍」。其湯色明亮,滋味甘美。鮮嫩的茶芽,在攝氏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使每片茶葉都能達到「直、平、扁、光」,堪稱特種「工藝茶」。
龍井,原名龍泓,傳說三國時就已發現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時從井底挖出一龍形大石,於是更名為「龍井」。龍井產茶唐代就有記載,宋代已經聞名。蘇東坡品茗詩中「白雲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這種茶的形如彩旗的特點。清代,龍井茶尤為乾隆皇帝所讚譽。向有「黃金芽」「無雙品」之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2-4 09:56:12 |只看該作者
龍井茶

龍井茶龍井茶是中國著名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龍井茶村。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種,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

茶品簡介

  御茶西湖龍井:西湖龍井位列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歷史,明代列為上品,清順治列為貢品。清乾隆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贊龍井茶,並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建立於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龍井茶  龍井茶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採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採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槍”者為極品。   先時此茶按產期先後及芽葉嫩老,分為八級,即“蓮心、雀舌、極品、明前、雨前、頭春、二春、長大”。今分為十一級,即特級與一至十級。一斤特級龍井,約有茶芽達三萬六千個之多。獅峰山上的龍井為龍井茶中之上品。該茶採摘有嚴格要求,有只採一個嫩芽的,有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其制工亦極為講究,在炒制工藝中有抖、挺、扣、抓、壓、磨、搭、捺、拓、甩等十大手法。作業時變化多端,令人叫絕。四絕品質則是:色綠、香郁、味醇、形美龍井茶  清代品茶名家讚譽龍井:“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瀰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浙江龍井茶,堪與傳統名茶"西湖龍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譜中的後起之秀。蕭山是浙江龍進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 浙江龍井茶在我市的社會價值要超過它的經濟價值。在招待親朋好友時或喜慶宴會後,如能飲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可以增添親切熱烈的氣氛。

產地分佈

  龍井茶名聞中外,根據產地分獅、龍、雲、虎,即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四地,民國後梅家塢的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們按照五個產地的不同品質劃分龍井茶的品質排名,分別是獅、龍、雲、虎、梅。解放後,龍井茶在浙江省內得到了廣泛的種植,品質參差不齊,現在統一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以西湖龍井品質最佳。

龍井茶  

【龍井茶與虎跑泉】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祇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都昏倒了,狂風豪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猛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猛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豪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成"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18棵御茶龍井茶  

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獅峰山,山上林木蔥蘢,片片茶園碧綠蒼翠,九溪十八澗蜿蜒其間,流水潺潺,雲霧繚繞,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享譽世界的“四絕”佳茗——西湖獅峰龍井茶。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有用欄杆圍起來的“十八棵御茶”,在當地茶農精心培育下,長得枝繁葉茂,年年月月吸引著眾多遊客。   

“茶鄉第一村”——龍井村,因盛產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於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雲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雲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村內旅游資源豐富,御茶園、胡公廟、九溪十八澗、十裏琅珰、老龍井等景點點綴其中,為茶鄉增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整治工程重塑了龍井村山澗溪流景觀,再現了茶鄉農居溯溪而上、擇水而居的山地景觀風貌,基本存回了富有西湖龍井茶鄉特色的自然村落風貌。   

西湖龍井茶區——獅峰山、龍井村、靈隱、五雲山、虎跑、梅家塢一帶土地肥沃,週圍山巒重疊,林木蔥鬱,地勢北高南低,既能阻擋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區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雲霧。良好的地理環境,優質的水源,為茶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龍井茶被譽為“中國第一茶”,也實在是得於這山泉雨露之靈氣。  

“天下名茶數龍井,龍井上品在獅峰。”獅峰龍井之所以馳名,還要感謝乾隆爺。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學著茶女採茶。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趕回京城,也帶回了一把已經乾了的杭州獅峰山的茶葉,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太后想嘗嘗這茶葉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如同神仙一般。”乾隆皇帝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   

龍井現為直徑2米左右的圓形泉池,泉水經飲馬橋,黃泥嶺,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龍井之水的奇特之處在於攪動它時,水面上就出現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一樣不斷擺動,人們以為“龍鬚”,然後慢慢消失。這一奇觀,引得遊人到此,樂趣倍增。

層級品種

  以往,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定層級標準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層級,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同年,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層級樣。   

特級 一芽一葉初展,扁平光滑   
一級 一芽一葉開展,含一芽二葉初展,較扁平光潔   
二級 一芽二葉開展,較扁平   
三級 一芽二葉開展,含少量二葉對夾葉,尚扁平   
四級 一芽二、三葉與對夾葉,尚扁平,較寬、欠光潔   
五級 一芽三葉與對夾葉,扁平較毛糙   

龍井茶的品種:   

1、群體種  
 
群體種是龍井茶最早的品種,也是目前來看茶葉品質最好的,現在人們常說的獅峰山上的西湖龍井茶就是這個品種。一般來說,群體種採摘的時間較其它品種要晚一些,大約在清明左右。該品種的種植面積僅限於西湖產區,面積十分有限。   

2、龍井43  
 
龍井43是中國家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分枝密。特早生種,在青島地區一芽一葉期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堿4.0%。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   
特點:香味和濃度都適宜,回甘持久,龍井43一般適合炒製成綠版,湯色清綠明亮。   

3、平陽特早
  
中葉類、灌木型、特早生種。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期4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
特點:香氣高是它顯著的特點,同一時期採的茶葉,平陽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4、大佛白龍井龍井茶 
 
大佛白龍井的製作原料為安吉白茶,2000年安吉白茶被處於高山雲霧之地的新昌鏡屏鄉茶農從安吉引進試種獲得成功,2002年又被該鄉龍井茶炒制高手炒製成龍井。2002年6月,鏡屏鄉主要負責人帶著幾位茶農,拎著炒製成龍井的白茶樣品,找到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沈培和主任,得到這位國內資深茶葉專家的高度評價。沈培和認為,白茶炒製成龍井,在技術上是一大突破,其外形扁平光滑、氣味嫩香濃郁,滋味鮮爽,葉底肥嫩、綠亮成朵,感官品質良好。經農業部茶葉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理化檢驗,其氨基酸含量達7。1%。在沈培和的建議下,桐橋灣村炒制的白茶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佛白龍井。白茶適宜在高山雲霧地區生長。其葉片呈橢圓形,淡綠色,春季嫩葉除主脈外,均為白色,尤其一芽二葉最為明顯,後隨葉片成熟和氣溫升高,逐漸變成淡綠色,夏秋時均為綠色。白茶春芽鮮葉氨基酸含量一般為6。19%左右,茶多酚10。7%左右,咖啡堿2.8%左右,適制綠茶。
特點:其色澤嫩綠,口味較濃,香氣相對平陽早要低些,滋味鮮爽,營養價值較高,是消費者理想的保健綠茶。   

5、迎霜   

該品種系杭州市茶科所從福雲自然雜交後代中採用單株選育而成的小喬木型、中葉類無性系良種。發芽早,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強,生長期長,茸毛多,葉黃綠色,持嫩性強,但抗逆性稍弱。一芽三葉,百芽重為45.0克。產量高,紅、綠茶兼制,尤其適制名優綠茶
特點:香味高並鮮濃。   

6、浙農117
 
浙江大學選育的優質、高產、早生的紅綠兼用的無性系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鑒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持嫩性強、適制扁形與針形茶、芽壯色綠。發芽時間早、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時間在5月上旬、育芽力強、抗逆性強,
特別是抗寒性突出、製成的綠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鮮爽口。   

7、浙農139   

浙江大學選育優質、高產、早生的無性系良種茶樹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鑒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春茶開採期比早生種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適制名優綠茶,香氣高而持久、味鮮醇有回甘,並有耐貯藏的特點,單產比福鼎大白茶增27%。葉色翠綠、產量高.
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   

8、烏牛早   

該品種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開始發芽,公曆3月上旬就可以開摘。由于烏牛早外形和西湖龍井相似,產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用它來冒充西湖龍井。

種植採制
  採茶 “女兒紅”得之不易   
採茶“明前龍井”又叫“女兒紅”,最早的時候“明前茶”的採摘必須由未婚女孩子來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雙唇採下,因為用手指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製成茶葉後仍去不掉。現在雖然已改用手來採茶,但規矩還是不少,諸如:必須小心輕柔地摘下葉片,摘一片就要馬上放一片入茶籃等,據說葉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麼手的溫度就會令葉片由綠變紅。   

龍井的採制,春季分四次,品質因採摘鮮葉的早晚而定,以早為貴。驚蟄初過,是茶農採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時機,至清明前採頭茶,稱為“明前茶”,嫩芽初迸狀似蓮心,故稱“蓮心”。一個熟練的採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採摘嫩芽十二兩,故極為珍貴,稱得上珍品中的絕品。再加上採摘的辛苦,還沒成茶就已先讓採茶女們付出了幾多勞苦。

鮮茶葉  

而過了清明後採摘的茶葉就大不如“明前茶”那麼珍貴了,谷雨前採摘的二春茶稱“雨前茶”,量比較多,已有一葉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槍,故又稱之為“旗槍”;立夏之前採三春茶,茶芽旁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形似雀舌,稱為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後一月開始採摘,這時茶已成片,並附帶有茶梗,稱之為“梗片”,在過去是供茶農的後代練技術用的。   

龍井茶多種植於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於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採、夏鋤、秋剪、冬肥,一點都耽誤不得,古語就有“人誤茶一季,茶誤人一年”之說。   

龍井茶還有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劃分,主要是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而定的。我國絕大部分產茶地區,茶樹生長和茶葉採制是有季節性的。通常按採制時間,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但劃分標準不一致。有的以節氣分:清明至小滿為春茶,小滿至小暑為夏茶。有的以時間分:5月底以前採制的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採制的為夏茶。7月以後採制的當年茶葉,就算秋茶了。   

1、一般每年3-5月份採摘和製作的茶葉,稱為春茶。春茶分為明前茶、雨前茶、雨後茶。“明前茶”是清明節前(4月5號之前)採制的茶葉,分為四個等級:特特級、特一級、特二級、普通二級。“雨前茶”是清明後谷雨前(4月21號之前)採制的茶葉,分為兩個等級:一級、二級。加工  
2、一般6-7月份採制的茶為夏茶。   
3、一般每年8-9月份採制的茶葉為秋茶。   

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動炒制。鮮嫩的條芽,在八十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色彩、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乾茶。

品質特點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慄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   

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層級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一青綠一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昧;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一青綠一黃褐。 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現在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動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動炒制的差。

鑑別審評
  
鑑別方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四大招數:   
一、辮“色綠”:乍一看,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逼人眼的,必是沙鱉。我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進階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峰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火軍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死翹翹、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跡;   

二、聞“香郁”: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進階“獅峰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鐘,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裊裊昇起,而且其中又摻幾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易露餡;   

三、品“味醇”: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裏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麵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嚥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幾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即使是跟本塘極易亂真的新昌、諸暨有幾處高山茶,淡淡甜味兒一律若蔗糖,蜜糖甜味兒無存;   

四、觀“形美”: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制,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桿兒很爽焉。   

總兒言之,概而言之,那四大招數,辯色是“基礎”,聞香屬“前提”,品味乃“關鍵”,至於觀形,除非高手,大可忽略不計。      

審評內容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它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乾評外形,濕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產地的區分等。

紫砂壺 虎跑泉水 龍井茶  
1•外形審評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葉100g左右,放在茶樣盤內評外形,主要評定形態、色澤、茸毛等項因子。通過外形評定,可以判定其屬於西湖龍井還是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它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別龍井茶的產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目前市售龍井茶中識別混亂的原因。但有經驗的審評者,根據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對大多數茶葉的產地是能夠加以區分的。   
2•茶湯色澤的審評高級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佔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別龍井茶的產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產於西湖區梅家塢、獅峰一帶的早春茶葉,如制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產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別。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慄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于改變了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別。其它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產地。在江南茶區,室溫條件下貯存的龍井茶,過梅雨季後,湯色變黃,香氣趨鈍。   
4•葉底的評定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人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為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層級評定龍井茶的層級應對照標準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準樣有差別的(如有機茶),只能按嫩度與標準樣相當的層級確定。目前大部分散裝龍井茶制後就上市,部分不標層級,祇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產品標簽和層級,這些茶應對照標準樣評定。 龍井茶的層級與色澤有一定的關係,高級春茶,色澤嫩綠為優,嫩黃色為中,暗褐色為下。夏秋季制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制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人文歷史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程序中,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龍井茶葉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為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餘香不聞嗅。但見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嚥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歷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為兩山絕品”之說。萬歷年《錢塘縣志》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為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唯杭之龍井扁且直”  
如果說在明代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龍井茶則立於眾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制,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為“御茶”。從此,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民國期間,著名的龍井茶成為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為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制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品質標準,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從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併發揚光大,一則是龍井茶品質好,二則離不開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所以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裡面蘊藏著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龍井茶的沖泡方法:泡茶時先將85℃--90℃的沸水衝如洗淨的茶杯裏,然後投入茶葉,稍許,便可觀賞到茶葉在水中緩慢舒展、游動的姿態。   

【龍井茶的傳說】
  
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稱於世的龍井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傳說,其中有關“龍井”和“十八棵御茶”的傳說可以反映龍井茶的歷史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地神仙應邀赴會,神童仙女,吹奏彈唱,奉茶獻果,往返不絕。正當地仙捧著茶盤送茶時,忽聽善財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滾亂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盤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塵世間去了。地仙驚得魂出竅,臉煞白,三步並著兩步地往宮裏走。   
這時,呂洞賓一算,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忙接過地仙的茶盤,把僅有的七杯茶分給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著,並掏出一粒神丹對地仙說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這兒我暫時替你照應著”。地仙非常感激,道謝後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間數載。”地仙一個觔斗下到凡間,落到了杭州,變成一個和尚,到西邊山上尋茶杯。這天,他看見有座山象只獅子蹲著,秀石碧壑,山間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門口坐著一位80多歲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禮問道:“老施主,這兒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暉落塢。聽先輩說,有天晚上,突然從天上‘忽隆隆’地落下萬道金光,從此這兒就叫做暉落塢了。”地仙聽了心裡又驚又喜,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嗎? 原來大娘房旁有口堆滿垃圾的舊石臼,裡面長滿了蒼翠碧綠的青草。有根蜘蛛絲晶瑩閃亮,從屋簷邊直掛到石臼裏。地仙明白了,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說:“老施主,我用一條金絲帶換你這石臼行嗎?”大娘說:“你要這石臼子嗎?反正我留著也無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馬鞭草織一條九丈九尺長的繩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剛離去,大娘心想,這石臼兒臟呢,怎麼沾手呀!于是找來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長著十八棵茶樹的地裏,又找塊抹布來指揩乾淨。沒想驚動了蜘蛛精,蜘蛛精還道有人來搶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聲巨響,將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層。地仙帶繩迴轉一看,石臼不在了,祇好空手回天庭。   
後來,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去了,留下一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原來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龍井寺,後又改名為現在留存的龍井村胡公廟。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經過仙露的滋潤,長得越來越茂盛,品質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峰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著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採摘新芽,不覺心中一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著採起茶來。剛採了一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太后有病,不覺心裡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后請安。其實,太后並無大病,祇是一時肝火上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一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麼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一股馥鬱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一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一把茶葉,幾天後已經乾燥,併發出濃郁的香氣。   
太后想品嚐一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后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採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專門採制,進貢太后。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御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御茶園”卻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龍井的外形與傳說:   

一、古時龍井旁住著一位老婦人,週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心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裡總想稍事休息,于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採辦了沒有?”老太太長籲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採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長者指著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裡,有何為,不如將此石臼賣於我好麼?”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祇得將錢收下。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長得比往年好,並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二、龍井茶現在的扁形特點相傳源於清乾隆皇帝。據傳乾隆巡遊杭州時,喬裝打扮來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老和尚獻上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獅峰龍井請乾隆品飲。乾隆飲後頓感清香陣陣,遂親自採茶,並在匆忙中將所採之茶放入衣袋帶回京城。時間一長,茶芽夾扁了,卻備受太后讚賞……乾隆傳旨封胡公廟前茶樹為御茶,每年炒製成扁形龍井進貢,供太后享用。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般認為,龍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臨近的安徽大方茶製作的影響所致。

沖泡品飲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于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要少喝或不喝。   此外,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品龍井茶的講究:   

水溫方面,則套用約75到85℃的水。千萬不要用100℃沸騰中的水,因為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因為「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到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然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開啟,不要合上。至於在茶葉份量方面,茶葉剛好把茶盅底遮蓋就夠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中茶文化-龍井的泡法沒有一定的方式,不過享受龍井茶時不僅祇是品味其茶湯之美,更可以進一步在沖泡程序中欣賞龍井茶葉旗槍沉浮變化之美;在這裡我向茶友們介紹三種龍井的沖泡法,或可稱之為「龍井沖泡趣味」,這些方法是在「香港藝術館茶具文物分館」製作的「中國茶藝」vcd中習得,我將它取名為「三弄龍井」,希望能讓茶友們在沖泡龍井時帶來一些小樂趣。另值一提的是「中國茶藝」龍井篇的片尾提到:『無味之味,實為至味也』,這句話頗值品嚐龍井的茶友們慢慢體會。   

一弄龍井:上投法   

龍井茶葉,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賞她們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態。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   
4.再仔細些欣賞,這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呢!   
5.雖然已經可以品飲了,但總難舍,再看她一眼。   

二弄龍井: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3.可以喝了!但還是難舍,容你再多看她幾眼。   

三弄龍井: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濕,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龍井茶的功效
  
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輔助說明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堿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回圈,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6、減肥作用:茶中的咖啡堿、肌醇、葉酸、氾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   
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8、抑制癌細胞作用:據報導,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堿、桑色素和兒茶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3 18: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