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4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阮是十三囝仔丹,自小父母就真散(貧),
為著生活不敢懶,每日出去收酒矸,
有酒矸通賣否?歹銅仔舊錫簿仔紙通賣否?
每日透早就出門,家家戶戶去加問,
為著打拚顧三當,不驚路頭怎樣遠,
有酒矸通賣否?歹銅仔舊錫簿仔紙通賣否?
頂日去迺太平通,今日就行大龍峒,
為著生活會妥當,不驚大雨和大風,
有酒矸通賣否?歹銅仔舊錫簿仔紙通賣否?
「有酒矸通賣麼?歹銅仔舊錫簿仔紙通賣麼?」聽到這樣的叫聲或歌詞,很多人都會不期然的勾起早期生活的一些記憶,而腦海中也一定會浮現出早期收破爛收購酒矸歹銅錫者的形象來。 收酒矸可以說是古早時代傳統式資源回收形態,收酒矸者手推著腳踏車,或是腳踩著三輪車,走庄頭踅庄尾,四處吆喝收購舊貨,然後再轉賣以賺取利潤,他們所收購的東西多元龐雜,從酒矸、簿子紙、鵝毛、鴨毛、雞毛到各種廢銅廢鐵等,都是他們收購的對象,有的是論件計錢,有的則是論斤論兩收購,賣的錢雖然有限,但是對經濟狀況普遍困窮的早期台灣農村,多少有些助益,尤其是對早期的小孩子而言,撿拾舊瓶子廢鐵絲等賣給收購者,便成為他們主要的零用錢來源。因此每逢假日,鄉下小孩便四處去搜尋各種可以賣的舊鐵罐、廢銅絲鐵線等來賣,有時候甚至會把家裏還堪用的鍋蓋、鐵具偷偷的拿去賣,被大人發現時,免不了一頓臭罵或狠打,但是對沒有什麼零用錢的早期農村小孩而言,只要有錢,一時的打罵又算得了什呢? 有些收酒矸的在收購破爛的同時,有時還會兼賣冰棒,芋仔冰或麥芽糖之類的小孩零食,因此有些小孩把辛苦搜羅來的歹銅舊鍋賣給人,換取零錢的同時,一時嘴嚵往往又會把錢換成冰棒或麥芽糖來吃,一來一往的同時,錢又回到那收破爛者的口袋中去了。
收酒矸是早期台灣農村的一種特殊行業,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似乎鮮少再看到那腳蹬腳踏車,後架上載滿各類舊物的畫面了,收酒矸的人物,似乎隨著歲月流光的消逝,也一併消聲慝跡了。要回味早期那鄉野的風情,似乎只能借助於張邱東松先生的「收酒矸」這首歌了。
張邱東松成名的歌曲除了「燒肉粽」之外,就要算「收酒矸」這一首歌了,這首歌完成於一九四六年,那是台灣剛光復後的年代,那時的台灣社會,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就業空間窘絀,有些人只好做起小生意以渡三餐,賣肉粽,收酒矸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當時張邱東松受到台灣廣播電台演藝股長呂泉生先生的鼓勵,創作了這樣一首反映當時社會情景的歌來,很奇怪的是這一首歌才流行,卻被中共用來宣傳台灣民生困苦,很多小孩子也因為這首歌的影響,愛出來撿拾舊銅舊錫,因此當時的台北市教育局長便下令禁唱,使得這樣一首具有社會寫實風味,質樸好聽的歌蟄伏了一段時間,直到第二屆教育局長游彌堅先生上任之後,才在呂泉生先生的關說之下,解禁再度流行,而傳喝開來。這樣一首歌和燒肉粽一樣,雖然描寫的只是小市民的生活,但是從大時代的環境來看,卻具有不同的意義在。 【張秋東松先生作詞.作曲】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