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清乾隆二年(西元一七三七年),客家移民薛啟隆開拓此地,中心地名為「虎茅莊」。當時此地已有人大量種植桃樹,至乾隆十二年左右,因桃花盛放,搖曳生姿,形成一片美麗花海,故為此地取名為「桃園」。乾隆三十年,形成一街肆,有福州、客家兩族移民陸續遷來增建店屋。清嘉慶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年)三月,淡水廳下發生漳泉分類械鬥,當時桃園街肆有為數眾多之漳人居住,漳州人敗,所屬店屋大半遭到焚毀,清嘉慶十四年許,漳州人又圍築土牆以嚴防客家侵害,並重建店屋,由草屋變為瓦店,面目一新。
清嘉慶十八年,於中南街建景福宮,奉祀漳州土神「開漳聖王」,並為公議會宴場所。清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淡水廳下再發生福客分類械鬥,盜匪乘隙四處蜂起,富豪姚蓋有乃與街民謀議,改土牆為石堡,以嚴防盜匪侵害,清道光十九年,徐玉衡提倡設置四門,並修補壁堡,於是此地成為桃澗堡之中心市場以及粗製茶之集散地。
此地地名初稱「桃園」,但福佬人通常稱「桃」為「桃仔」,故此地亦多稱之為「桃仔園」。「桃仔園街」之名,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之《台灣府志》(續修),但同治九年出版之《淡水廳志》則寫作「桃園」或「桃仔園」。清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土地清丈時調製之魚鱗冊則記做「桃園」,日本領台後明治三十六年(西元一九○三年)土地查定時,正式為此地定名為「桃園」。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