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5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言開三句必有茗 ,滿城儘是茶葉店”。詞句描述的是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茶產業發展的空前盛況。盛世興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花草茶;龍井普洱鐵觀音,佛手肉桂碧螺春……近20年來,多少茶起茶落,演澤出一幕幕千姿百態的茶海故事:傳奇和鬧劇同在,神馬與浮雲並存。繁華背後,隱憂迭起。中國茶市之盛,中國茶市之華,在閩茶為優的福建烏龍茶主產區之一的泉州市,表現得尤其淋漓盡致,讓人一覽無餘。而泉州一隅凸顯出的中國茶市之怪,雖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卻甚感娛樂無窮。筆者且將其劃出典型十怪,並排予座次,僅供娛樂,切勿對號入座。
第十怪:茶價混亂
“1992年以前,市面上很少有超過100元一斤的鐵觀音茶葉”,安溪雪山村30齡茶農蘇連春回憶說,“當時茶價和米價差不多,茶葉成品清一色為毛茶,沒有空調沒有挑茶(淨)工人,大壺沖泡大口喝茶”。1992年的秋天,安溪鐵觀音“魏說”後人魏月德發起安溪首屆茶王賽,茶王茶賣出500元的價格,時稱天價。
隨後的20年裏,安溪鐵觀音乃至中國茶市茶葉價格畸型飆升,天價鐵觀音、天價普洱、天價龍井、天價金駿眉、天價半葉觀音……百萬千萬不算浮雲。質如海深的茶葉成品精細加工到半葉,鑲鑽鍍金的包裝把茶禮外形由臺式顯示器進化到滑鼠,價比天高的茶價將量價單位從“斤”往“克”裏扯。20年後的今天,如果你拿著一泡茶葉找100個茶葉行家諮詢零售價格,如有兩個報出同樣的價格水平,奇跡要誕生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這泡茶葉是神馬,要麼兩個行家是神馬。
第九怪:萬能副業
在茶行遠超米店的泉州街道,如果你是一個有心的人,可以嘗試去瞭解一下店主從事的職業。茶農或茶商出身的店主所占的比例或許不會超過一半,另一半的店主或店長要麼其本身在別的崗位工作、要麼是各行各業人士的親屬。大概2000年以來,如果有上班族不知業餘時間幹點啥、閑餘資金投資啥,周邊的人就會告訴他:開個茶店。開茶葉店因而莫名其妙成了各行各業人士首選的“萬能副業”。
第八怪:小舅子情結
曾經聽到多位茶販和茶農感慨:“如果能做某機關部門、某國企或大型民企茶葉供應商,那該是多好的一個美差。”
美差倒是美差,卻是名“差”有主。筆者曾經做過調查,在裙帶關係盛行的泉州,機關部門、國企的茶葉一般都由簽字人物的親屬擔任,有甚者親自出馬,大張旗鼓打造茶葉品牌。一個更有趣的現象出現在大型民企,有大型民企(假設如安踏、特步、九牧王等)崛起的地段,其周邊必有繁榮的商業區配套,其中不乏高檔裝修的茶葉店。他們的主人八成是大型企業老總或重量級人物的小舅子(妻子的兄弟)或其他親屬。
為什麼是“小舅子”?筆者認為,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凡大型民企老總,其必經歷一段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而在那段歷程中,肝膽相照的兄弟朋友或直系親屬必然傾力相助,大事成就後成為公司中的重量級人物,唯有“小舅子”這個微妙角色是“裙帶美差”的不二人選。
第七怪:造殼大賽
或許是受到新華網“中國七萬茶廠不敵一個立頓”一文的刺激,中國茶企一夜奮發要造一個比肩或超越立頓的品牌,泉州大企或為熱情高漲。而後,大張旗鼓大擴門面,裝修材料無所不用其極,豪華程度超過金店,就差沒擺一排金元寶在店裏。
一場“造殼大賽”還在泉州田安路前赴後繼,而其結果使正常消費者望而卻步,有的店面甚至門可羅雀,而其清一色造牌模式必然潛伏嚴重後患。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導致沒有裙帶關係的加盟商盲目加盟,一刀痛快過後,產生負面連鎖反應,試問有幾個品牌茶企經得住“每年10到20家左右加盟店關閉”無情事實的考驗?
立頓品牌有百年的積澱,葉茂中說的“立頓除了品質一般,其他都好,鐵觀音除了品質好,其他都一般。”這不外乎一句客套話,也可以理解成誤導。原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現任河南省委書記)指出,“一斤幾元的茶與數千元的茶所含物資成份是一樣的,只是味道有所不同而已。”
有資深品牌策劃人士指出,葉茂中號稱中國品牌策劃第一人,其最厲害之處莫過於“沒有多少人記住他所做過的策劃案,但卻有很多人知道他是策劃人”,同樣的原理,“喝過立頓茶的人,一般記不住茶葉什麼味,但卻記住了立頓這個茶葉品牌”,這就是一個有積澱、有文化的人士和品牌的魔力。而“喝過上等鐵觀音的人,一般只記住茶葉什麼口味,但卻不管什麼品牌”,這種原屬中國茶企品牌發展青春期的正常現象間接導致了不少泉州茶企創牌步入誤區。
“須知一個世界級的品牌不是裙帶關係就能支撐得起的,一個把大眾消費群拒之門外的品牌是沒有多少競爭力的,立頓並非以高檔裝修、高價銷售取勝,一切以人為本,趕超立頓,首先要做的是構築一條和立頓一樣粗壯的大眾消費鏈”。
第六怪:“錢”威茶王
什麼是茶王?茶王是冠軍茶葉還是冠軍茶人,是制茶能手還是賣茶能手?這類問題有時讓人摸不著頭腦。2000年以前安溪茶王賽評選出來的茶王幾乎為制茶能手,自己制茶自己參賽,即便獎金微薄、獎狀粗糙,尚能保持原汁原味,透明權威。而2000年以後,當茶王賽引入炒作模式,其演繹出來的一系列茶王亂像著實讓各界人士大開眼界:當肥頭大耳替代拗黑瘦弱的身軀,當財大氣粗佔領禳中羞澀的獎台,在“某某”杯和“叉叉”杯茶王賽上,五花八門的新茶王身披彩條、手持金杯、左右搖擺,惹得多少看客頻頻搖頭,多少茶農感慨萬千,如果宋代詩人張俞在場,一定脫口而出“遍身羅綺者,不是種茶人”。
第五怪:金屋藏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前面五怪再怪也容易讓人接受,必竟是為了生活或生意,而排名第五的這一怪顯然層次高出一籌。在中國著名的“二奶城”深圳買洋樓包二奶的大老爺們,如果他們有相識的雇美少女開高檔茶店的朋友,一定大受啟迪,佩服不已。在物欲橫流的太平盛世裏,金屋藏嬌從來都是一個讓女性咬牙切齒、讓男性羡慕不已的活。在樂衷此道的達人眼裏,“醉翁之意不在茶”顯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跟“二奶城”的二奶們不同,雖然業界皆知,但茶店嬌人藝高膽大,平時坐店待客侍主,茶季時期隨主下鄉,其主也樂,其嬌也樂。
第四怪:創新創怪
創新,是一種難得的境界。歷史證明,創新不但會使創始人士或企業賺得盆滿缽滿,還可以讓他們名滿天下,甚至成為經典載入史冊。創新的事物或思想符合人類發展進化或進步邏輯,容易被接受和廣泛推行。創新出來的東西,雖然相比舊物形狀等方面有些奇怪,但創新不等於創怪。創新能促成時代經典,創怪只能嘩眾一時,當然其在娛樂方面的功能不可抹煞。
在風起雲湧的中國茶市,年年有創新,歲歲有創怪。從茶葉種植到成品加工,從茶葉銷售到品牌推廣,金駿眉、金觀音、半葉觀音、一葉觀音、帝普洱……,安溪鐵觀音的傳說、半葉觀音傳說、白茶娶妃、扁平包裝、歷史人物營銷……,打著創新的旗號,茶葉新品此起彼伏,營銷模式層出不窮。是創新還是創怪,自有時間和後人公斷,身處當代的我們與其抗拒它們地毯式的轟炸,不如坐山觀虎享受它們帶來的娛樂快感。
第三怪:熱錢爆炒
熱錢從來都是一隻黑手。在中國股市進進出出幾十年,在遊戲伎倆被越來越多股民看穿後,熱錢調頭把黑手伸向茶市,用同樣的手法玩轉茶葉新品。爆炒普洱大賺一筆,留下一個爛攤子讓普洱茶農和茶商苦不堪言;爆炒金駿眉又賺一筆,又留下一片狼藉讓武夷茶農茶商收拾。抽身離開一段後,熱錢本性難改必然捲土重來,下一個目標會是哪個新品:金觀音,半葉觀音,一葉觀音,永春佛手,還是帝普洱?
第二怪:鐵觀音一枝獨秀
熱錢炒過安溪鐵觀音嗎?答案自然是有的,而且是長期跟蹤。為什麼鐵觀音十幾年來都能頂住,即便全國種植縣域達到80多個,即便品牌連鎖、小店經營、網路銷售、電話銷售多管齊下,鐵觀音仍安如泰山,個中奧秘不外乎得益于清香型鐵觀音品質標準的出臺(筆者此前在《星茶大戰:半葉觀音PK金駿眉》一文中亦有詳解)。在眾多茶客納悶不已、穩定消費中,安溪鐵觀音緊鑼密鼓繼續進軍海外市場。
第一怪:炒牌圈錢?
“世界上最可怕的強盜不是搶人的財,而是搶人的心;中國茶市最怪的現像不是一斤茶葉賣出千萬天價,而是千萬斤茶葉賣出一元的價格。”當華祥苑推出“川和”名茶,當理想茶行連續推出公共辭彙品牌“名茶村”、“大家名茶”,當柔佛巴魯地熱推“半葉觀音”、“百禮香”……原來眾人以為的茶葉品牌以“賠錢推直營店上市圈錢,以及開子公司抱團融資”為主要目的的揣測將被悉數推翻,茶葉品牌依靠茶葉銷售和收取加盟費的舊模式即將被更新,除了搶佔中低端市場,他們還在密謀著什麼?
商業界有一個邏輯:豬多了,有人帶頭買賣豬賺錢;茶葉多了,安溪人牽頭做茶葉買賣;房子多了,溫州人首當其衝炒房謀暴利。每個年代都潛伏巨大商機,在炒房接近OUT的今天,依據商業邏輯,看著滿世界的商標、專利和品牌,善於捕捉商機的達人們顯然已經在行動了。
來源:天下茶農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