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315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廣澤尊王郭聖王
【台灣雲林麥寮聖藝神佛雕刻鋪藝術網: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是由台灣早期的先民自福建泉州攜帶而來的神明,泉州人視為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又稱“保安尊王”,也稱郭王公、郭聖王或聖王公。
廣澤尊王與一般民間崇奉的神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生前沒有像媽祖那樣救苦救難的善舉,也無像關公那般忠孝節義的事蹟,更沒有像孚佑帝君的苦心修行。 他只是一位年僅十餘歲的小孩童,因為曾經善待主人所聘請的一位地理師,因而得到地理師的指引而得道成仙。
廣澤尊王姓郭名洪福(一說為郭忠福或郭乾),清朝泉州南安縣人。 幼年喪父,因家境困窮,受僱於地方富豪的家為牧童。 雇主是個為富不仁,生性吝嗇的人,為了改葬祖墳,請了一位獨眼的地理師來家裡選風水,為祖宗找個龍穴造墳。 由於生性吝嗇因此對待地理師也很刻薄,甚至還將掉到糞坑而死的羊請地理師吃。 地理師知道後非常生氣,故意不將好風水告訴他。 反而是陳家的牧童待他很好,於是便決定將這風水吉地給忠厚善良的郭洪福。 地理師於是問郭洪福:“你想當皇帝還是當神仙?當黃帝可享一世福,而神仙會世代受人參拜。”郭洪福說:“我想當神仙。”地理師於是要求郭洪福將他父親的骨灰帶來給他,然後將骨灰遷葬在吉地上,並且指引他到飛鳳山打坐修行,不久郭洪福就得道成仙。 同鄉居民知道郭洪福成仙后,便在當地蓋了一間小祠祭拜他,後來因經常顯靈紓解民困,尤其對保國衛民,大有貢獻,感恩的居民就奉他為“保安尊王”,並將小祠改成大廟。 泉州的鳳山廣泉寺就是廣澤尊王的主廟,在海外華橋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在許多的僑居地也有仿建的廟宇。
廣澤尊王的神像與其它神像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右腳盤著腿,據說這是他在山上虔修時,他的母親打聽到他的下落,趕來找他時,正當他升化之際,只拉下他的左腳,右腳仍盤著腿,升化成仙。
泉州人渡海來台時,將廣澤尊王置於小匣內,隨身攜帶奉為守護神,他們相信廣澤尊王專門保護出外人,所以至今台灣泉屬移民,家家戶戶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內上香致敬。 台灣各地所建的廣澤尊王廟,都是泉州人遷移來台時,分靈或分香奉祀的。
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都是廣澤尊王的祭日,祠廟在此日要獻演戲曲,和上供牲醴,並舉行盛大的神輿繞境儀式,尤其是泉州郭姓移民,更是隆重的祭拜。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
據西羅殿的信徒說法:
大太保尊稱: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二太保尊稱: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三太保尊稱: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四太保尊稱: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五太保尊稱: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尊稱: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七太保尊稱: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八太保尊稱: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九太保尊稱: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十太保尊稱: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十一太保尊稱: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十二太保尊稱: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十三太保尊稱: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以上敘述皆出自於“說聖王.道信仰.透視台灣廣澤尊王”一書。
【台灣苑裡聖賢宮:廣澤尊王】
△生平
廣澤尊王郭忠福,福建南安縣人,生於後唐同光初年二月二十二日,生性至孝,氣度不凡,因童年家貧,在清溪為楊姓富人牧羊維生。 後其父病逝,無力擇地安葬,遂將其父焚化入罐,安置於茅屋中朝夕敬拜。 尊王放牧時,每思及父親無法安葬之事,常痛哭失聲,當時楊宅中聘有一名精通勘輿的名師,見忠福孝親之情,有意加以點化,加上楊姓富人待人苛刻,不執賓禮,只有忠福誠心侍奉,於是暗中將楊宅中的吉地—圈羊處,告訴忠福,將其父骨灰埋葬於此。 並囑其葬父後,攜母東行,如遇牛騎人、人戴銅笠時,該地即棲身之處。
△左足下垂
忠福依言東行,母子二人走到詩山十二都庵眉寨時,適逢暴雨,忠福看到牧童避雨於牛腹下,和尚手拿銅鈸遮雨,知道此地即為母子二人定居之處,於是結茅于詩山寨下,後晉高祖天福年間八月二十二日,忠福十六歲,忽牽牛上山,坐於絕頂古藤下圓寂升天,其母見狀急拉左足,後里人立廟奉祀時,即依尊王昇天之貌“左足下垂”雕塑聖像。
【地方神靈: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又稱聖王公、郭聖王、郭尊王等。 原名郭忠福,安溪縣(或云南安縣郭山)人,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性至孝,相傳少小為人牧牛,路至遠,每日必歸家省親。 父亡後,偕母遷徙南安縣詩山。 後晉天福二年(938年)牽牛攜酒登郭山絕頂,日暮不歸,主人異之,入山尋找,見忠福蛻化於古藤上,酒盡於器,牛存其骨,時年十六歲。 里人異之,在郭山下立廟祀之,稱郭山廟或將軍廟,因山勢似鳳凰,故稱鳳山寺。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年),里人吳德“奉忠福神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神麾以白旗,火遂滅”,敕封“威鎮廣澤侯”,敕建“威鎮廟” 。 宋慶元元年(1195年)和開慶元年(1259年)先後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和“威鎮忠應孚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在南安等地影響很大,是當地的保護神,所謂“上則為國保障,佐時太平,下則為民休庇,相世榮達。禦災孚佑,福善禍淫。消水旱之災,屏盜賊之患。利國安民,週且悉,悠且久。”(清·光緒《郭山廟志》卷六《藝文》)
明清時,南安縣有數十座廣澤尊王廟,僅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一帶就有十三座,稱“十三行祠”。 泉州府屬各縣及漳州、廈門等地也有廣澤尊王廟。 “八月某日為廣澤尊王聖誕,遠近男女,於前後一個月間,咸躋山叩拜,謂之上香山。又以神於某日往安溪某山,掃其父母墓,率皆往焉。人持一紗燈,書神號,一紅羽旗,書鳳山寺進香。”(《溫陵歲時記》)
明清時期,廣澤尊王信仰隨南安移民傳到閩東、閩西和台灣省及東南亞地區,至今這些地區仍有廣澤尊王廟,台灣省最多。 福鼎縣點頭鎮百姓,每逢廣澤尊王誕辰和成聖歸天日,都要設宴祈福,舉行祭儀。 舊時遇時疾病災,必舉行出巡活動,歷時二日,儀式隆重。
廣澤尊王的祖廟南安詩山的鳳山寺近年已修葺一新,殿宇巍峨,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 每逢二月廿二日廣澤尊王誕辰和八月廿二日廣澤尊王忌辰,當地群眾必舉行盛大祭典。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