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4-1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195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7781
- 相冊
- 2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客家民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一般而言是因廣東省有九種不同的口音,也就是因鄉音的不同而導致唱腔的不同。
所謂的九腔包括有;海陸腔,四縣腔,饒平腔,陸豐腔,梅縣腔,松口腔,廣東腔,廣南腔,廣西腔等。
所謂的十八調指歌謠裡有,平板調,山歌子調,老山歌調(亦稱南風調),思戀歌調,病子歌調,十八摸調,剪剪花調(亦稱十二月古人調),初一朝調,桃花開調,上山採茶調,瓜子仁調,鬧五更調,送金釵調,打海棠調,苦力娘調,洗手巾調賣酒調(亦稱糶酒),桃花過渡調(亦稱撐船歌調),繡香包調等十八種調子。嚴格的說,客家民謠不只九腔十八調,但由於其它腔調,較無特色以致失傳無法考據罷了!
也許這樣的說法尚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客家民謠是無法只以九種腔或十八種調子可包含的。更有人認為九腔十八調是客家三角採茶戲所唱的曲子。雖然有諸多的爭議,但定義的問題並不足以影響我們欣賞的本質,不是嗎?
客家民謠據說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起初是為了抒發喜怒哀樂情緒所哼出來單調的歡呼或哀嘆聲,後來配合了撐船,挑擔,砍樹,走路等自然活動哼出聲音以表達情緒,壯膽,或為對岸,遠山的人對話高聲喊叫,而逐漸演變成歌調。目前台灣流傳的山歌,可分為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三種主要的調子,任何歌詞都可以由唱的人自己去整理與創作。而小調如:桃花開,思戀歌,十二月古人等等,特色是每首小調的音調與詞句都是有心譜出而永不改變的,所以它有一定的歌詞,歌譜,比較容易用現代五線譜及簡譜來載。
老山歌
又稱大山歌,是最原始的客家民謠。曲調悠揚,豪放,節奏流暢自由,聲音拖得很長。只要是同一
類型的歌詞,不管內容為何,都可以用這一種曲調唱出。
山歌子
又稱山歌指,由老山歌變化而來。但節奏固定不若老山歌自由且較為快速。
平板
又稱改良調,是由老山歌,山歌子改變而來。也是山歌由荒山原野慢慢走進茶園,家庭,戲院的產
物。就音樂本身的角度來說,平板使山歌由原始的自然小調進入了大調的雛型。聽來更感開朗,詼諧。
山歌子與平板的曲式,體裁,格局均相同,甚至所使用的歌詞也可相互適用。因此很多人分不出何者為山歌子,何者為平板。有人說山歌子較婉轉動人,平板則較平淡;山歌子較高亢嘹亮,平板則較低沉渾厚。其實唱得好的人,照樣能把平板唱得婉轉動人。平板固較低沉,但也有高亢嘹亮,把結尾提高上揚的唱法。音域,音質因人而異,殊難定論。唯一不同的即為調性,山歌子是小調,平板有大調的味道。曲子中以拉,執行,米為主的是山歌子,若有別,稀土,米,溶膠,矽等音,而結尾的音又落在溶膠的應為平板。
二,山歌的曲[骨架][前奏][間奏]
1。骨架:
客家民謠的演唱者,除了是即興的作詞家外,往往還是個即興的作曲家。雖然老山歌,山歌子,平板是有固定的曲調,但套上歌詞後可以發現:同一類的歌曲沒有一首是完全一樣的!除了因演唱者的不同而有個別差異外,主要是因為使歌詞和曲調配合。可能一首歌的第一段起頭和第二段不同,但與客家話的聲調,口氣吻合。若將二段曲調改為相同,那麼歌詞可能就唱不順了。而擅於利用滑音(滑音),振音(顫音),連音(Mordento),倚音(Appogiatura),回音(Grupetto)等各種方法裝飾中心音,甚至已經打破半音的界限,已實際在使用比半音還小的音。這也是使客家民謠看起來雖然只有三個主要的音,卻甚富音樂性與表達性的因素。
所以,這裡所歸結出來固定的曲調只是一個模糊的骨架。如何使它長肉,穿衣,灌注靈魂,端看演唱者的造詣了。
2。前奏:
客家民謠有很多絕妙的前奏曲。不但曲調優美,節奏生動。而且僅從簡短的幾小節就隱約可體會整首曲子的味道,所以聽到不同的曲子用同樣的前奏時,大概可斷定是屬於同一類的曲子。
3。間奏:
一般山歌,前段唱完之後不要馬上接後段,因為中間有間奏。就山歌子和平板來說,其間奏的旋律,節奏大致各與其前奏相同。唯獨老山歌的間奏只是幾個長音或短暫的一,兩小節而已,唱者可以自由地緊接第二段。因為沒有標準的拍子,所以打擊樂器無法加入。故老山歌的間奏沒有打擊樂場。
轉自:客家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