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5-6
- 最後登錄
- 2024-1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165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1859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神社是日本人與神道教的精神圖騰與信仰中心。神社雖起源甚早,但咸信與神道教相同的,該宗教建築的真正深殖民心與發揚,應該是19世紀中的明治維新之後。
神社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主神 —「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而後者則以全日本現今將近十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與近年頗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最為著名。
其實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類似神社的祭祀單位,如祠堂、家廟、宗祠……等等,而天皇家將神道信仰與國家政權結合,強化大和朝廷的統治正當性與神性,因此產生了獨特的廟宇系統:神社!撇開繩文與彌生時代不談,日本人建築神社的目的不外乎祈求神祐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與祭祀前人。而另外最特殊的目的之一就是鎮魂!
所謂鎮魂,也可以說是平息怨靈或是超渡生前力量強大的亡者!在神代。讓國神話當中天照大神欲立其子孫為葦原中 國之 君主,遂命大國主將國土交出,中間曲折不提,天津神得其國後為大國主神建一雄偉宮殿,其為出雲大社之前身。然而神話背後的真相很有可能就是大和這個氏族強取出雲國之後,為了安撫民心與鎮壓祭祀敵方戰死者而建造的神社。而今日出雲大社祭祀的主神就是大國主神,而敗逃的御建名方神(大國主之子)也被祭祀於諏訪大社。這都正好說明了建神社出於擔心敗亡者作祟,於是欲以祭祀鎮魂的方式來換取現世安穩。另一代表則是平將門,這位日本史上少見欲取天皇而代之的將領,其下場也是敗亡且首級也被取下檢視,後來也是因為作祟而建神社祭之。
其他如強調大和朝廷正統的伊勢神宮、宮崎、橿原、鵜戶、霧島……等都是祭祀天皇家的先祖或是歷代天皇。
而最初的神社應該就是自然崇拜或是薩滿信仰的廟宇,國家當權者往往就是祭司,如魏志。倭人傳當中的卑彌呼女王,其事鬼神,能惑眾!可以掌握當時尚未開化的石器時代日本人。既然事鬼神,那目的一定不脫前述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與鎮祀亡靈!
「神社」,指的是舉行神道儀式,進行祈禱、祭祀的木造社殿及相關的附屬建物、社地等;不但是日本「神道教」藉以展現宗教意義與政治道德的實際建物,也是文化與權力的象徵。完整的神社建築,通常包括神殿、拜殿、鳥居、手水舍;規模較大的神社,還包含足以表現莊嚴氣氛的廣大社地及樹木,甚至權殿、幣殿、御饌殿、祝詞殿、舞殿、神樂殿及社務所等相關設施。
所謂「神道教」,原是屬多神系統的日本傳統宗教信仰,祭拜山川神靈或氏族保護神。在日本國家體制漸趨完備的過程中,神道神亦成為全體國民參拜的神明。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塑造以天皇為國家統治中心的天皇制國家,積極扶植神道教,除重視其宗教性外,並賦予國家儀典的政治性質。
目前日本數量最多的就屬稻荷神社,其地位與起源就如同我們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再來數量排第二的就是八幡神社,這神社的起源就比較複雜了,但它的散佈也與源賴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權有關,加上其他逸事使得八幡神社的數目高居全國第二!
PS。八幡大明神後來與佛教合一,成為八幡菩薩,同時身兼戰神與鐵器鍛冶之神。
自古以來,日本的神社即有「天社」、「國社」之分。明治4(1871)年,日本宣布「神社為國家祭祀」、展現明治國家神道「國教化」立場後,發展出「社格」制度、編排神社位階,以進一步確立國家與地方在宗教上的秩序關係。
社格制度的編排,使神社基本上可分別為「官社」與「諸社」。官社有「官幣社」、「國幣社」兩種,又各自分別為上、中、下三等;明治6(1873)年,加列「別格官幣社」。官幣社由皇室奉獻帛料,國幣社則由政府的國庫支付。奉祀皇祖神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因定為「國家總鎮守」,所以被賦予超越一般社格的地位。諸社可分為府、縣、鄉、村等層級,由各府、縣、市、町提供帛料。此外,還有一些神社屬於不具社格的「無格社」。
官社中則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六種。而諸社則分為府社、蕃社、縣社、鄉社、村社六種。其餘的神社則稱為「無格社」。1873年增加了紀念歷史上功臣的「別格官幣社」。重要行政單位所在地的神社,其地位「社格」通常較高,也較受重視。
以台灣而言,社格最高的是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是「國幣大社」。往後各地所興建的神社大體都是以台灣神社為藍本興建。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會到神社參拜,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時刻,如相親、考試、懷孕等,日本人亦會到神社購買相對的守護符以求平安。而在不同的節日,如夏祭,人們亦會神社舉行祭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