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儀式之基本概念(6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16 19:25: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儀式之基本概念: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的民族,故曰有三本:

天地者,生之本也。

君師者,治之本也。

祖宗也,類之本也。

為了報此三本,而形成了許多『崇德』『報本』的思想及祭祀的宗教活動。

古代天子以封禪郊祀以彰天地之德,「封」「郊」就是敬天,「禪」「祀」則是祭地,都是非常隆重的大典。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一方面以道家的思想及經典為基礎,一方面也沿襲了古制祭法,而加以分類變化,其儀式因事而異,統稱「科醮」或「齋醮」,「醮」就是「郊天」之郊,是敬天、酬神、祈禳、乞福的科典。

「齋」即是度亡超荐的幽法。

杜廣成先生刪定《散壇醮儀》:以牲牷血食稱祭,蔬果精珍稱醮,醮就是祭的別稱,是傳統的道教儀式。

河圖經品三洞之中,計有四十二等,咸以《太上》為主,次以《北斗》為宗,但能禮備樂周,心誠丹罄,必能除患降善,醮祭重禮儀,不尚糜費,唯誠為貴,容後另詳述之。

一般醮典多稱「金籙道場」,而齋科則稱「玉籙道場」或「黃籙道場」,因為啟建道場必須「請籙」。

「籙」是神的秘籍,記錄天曹各官屬吏的名諱及各種函、牒、文、憑。道教所行之宗教儀式

可上溯至上古之明堂制度,明堂始自黃帝,後世因襲其制,古時祭祀上帝、祖先,或朝諸侯,養老尊賢,一切重大典禮必在明堂舉行,是古代「政教合一」之所在。

道教的儀軌亦稱「科儀」,每一個醮典或齋會,都包括了若干種科儀及經懺。

最常見的科儀如:
升燈揚幡、玉壇發奏、啟師請聖、開光點眼、宿啟、捲簾、分燈、進表、朝斗、朝科及開路、沐浴、破獄、遊詣、祭橋、施罐等等不勝枚舉。

而醮科亦有清、瘟、水、火、土等的區別,分門別類,均有定制,俗稱之三朝醮,五朝醮則係指舉行朝科次數之謂,「朝」即朝禮之意,科目也很多,但仍以早朝三清,午朝上帝,晚朝青玄為主體,亦有以「早朝普化」「晚朝天師」的,係以醮會範圍而異。

道教以醮會為主要教典,其目的在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設醮咸被視為大事。

依據古制建醮設壇尚有「醮分三階,壇分九等」的規定,不可任意僭越;上階三等為國君所設,旛立國門之上;上階上等醮稱為「普天大醮」,壇稱「順天國興壇」,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行科四十九晝夜。

上階中等醮稱「周天大醮」,壇稱「延祚保生壇」設二千三百星辰聖位,行三十晝夜。

上階下等醮稱為「羅天大醮」,壇稱「祈穀福時壇」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行科十二晝夜。

二階上等醮稱「通天大醮」,壇稱「黃籙延生壇」,設六百四十星辰聖位,行科九晝夜。

二階中等醮稱「祈天大醮」,壇稱「黃籙臻慶壇」,設四百九十星辰聖位,行科七晝夜。

二階下等醮稱「保禳大醮」,壇稱「黃籙卻邪壇」,設三百六十星辰聖位,行科五晝夜。

三階三等為卿宦士庶所設,三階上等醮稱「延壽醮」,壇稱「贖命壇」,設二百四十二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

三階中等醮稱「降裕醮」,壇稱「集福壇」,設一百二十四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三階下等醮稱「保護醮」,壇稱「卻災壇」,設八十一星辰聖位,行科一晝夜。

由此可知道教建醮制度之嚴謹,及主持高功(大法師)之道行都不可能一蹴而成的。

另有煉度之齋法,分為以下五罐:玉宸罐(度人)、鐵罐(度鬼)水罐(度水亡)、火罐(度火死)、血罐(度兇喪)。

不論齋儀或醮典,以其範圍而配置科儀及經懺,都有一定制限,大凡建醮修齋,為求完美圓隆,多有開誦「道品經」、「霞品經」、「桂品經」以求其完整,道品為神霄真言,霞品是紫府秘笈,而桂品則係文昌規範。

而在文書上,至為講究,不但有上行下行的分別,還有榜、表、疏、悃、函、牒、劄、引:等等種類,都是其他宗教所欠缺的,一時也無法詳盡的介紹,建醮期間,應該全面齋戒,所以又有「封山禁海」的規定,也就是禁止漁獵的意思。

至於對神的供品,僅須四喜五果及四供養、六供養、七供養、十供養、十二供養或十五供養,絕不主張殺豬宰羊的。

四喜就是「茶、酒、麵、飯」,四供養就是「香、花、水、燭」;香代表「無為」,花則是「自然」,水代表「清靜」,而燭則代表「順化」,以表達道教的基本精神及意義,「清靜無為,自然順化」顯露得一覽無遺。七供養就是:「香、花、燈、荼、果、食、樂」。

十供養就是「香、花、燈、荼、果、茶、食、寶、珠、衣」。

十二供養就是「酒、香、花、燈、荼、果、茶、食、寶、珠、衣、樂」。

十五供養就是「酒、香、花、燈、荼、果、樂、齋、圭、璧、幣、帛、桃、麵、寶」而不以「血食」敬神的(據載血食乃祀瘟神、魍魎之用,不宜敬天)。

諺以「和尚不拜斗,道士無燄口」為道佛二教在儀式上之基本差異,向來為二教教徒所遵守的,近年似已漸趨混用(尤以清末及日據時,臺灣更被宣染「抹道揚佛」「送神上天」之政策,弄得更顯露)。

此種不負宗教責任之態度,欺神欺人是不足為法的。

道教宮、觀、院、堂之常住道眾、除習靜煉養、宏法利生外,每日早晚,都有早課及晚課的儀式,若遇神誕或廟慶,亦有各別的慶賀祝聖科儀,不但有莊嚴的禮儀,亦有飄逸動聽的讚曲。

可惜,現時臺灣的道廟中,已難能見到傳統道教儀軌,值得身為道教徒的我們深思及檢討。

僅就道教儀式一項而言,絕對是高度制度的,也完全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非常值得探討及研究的。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16 19:27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0-7 01:2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