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8-22
- 最後登錄
- 2023-9-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59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499
- 相冊
- 2
- 日誌
- 667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miss1204 於 2011-9-14 01:17 編輯
南少林五祖拳法
南少林五祖拳內外兼修、技術全面,古樸、勇猛、剛烈,硬橋硬馬中又透出剛中含柔的特點。
其手法最為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南拳的特點。
五祖拳的手法,指的是五祖拳在演練和實踐中上肢攻防的手法。
以往論述五祖拳手法的文章,往往著眼於演練拳術,將其分為雙手長技、雙手短技、單手長技、單手短技等類。有的分得更細更完整,在雙手技中又分為拳、掌、指、肘等細類。
這樣介紹五祖拳手法固然頗有體系化的特色,但較為忽略實戰的角度。
少林五祖拳作為南方一大拳種,其傳播已有驕人的成績。
為了加強五祖拳在散打、實戰方面的地位,在分析五祖拳手法時,應該著眼於實戰性,著眼於攻防(這樣做也並不影響它的演練)。
所以本文將五祖拳手法分為攻、守、連消帶打、閃打等類別。
在分析具體手法前,我們還要指出演練與使用五祖拳手法時必不可少的發勁法。
不研究五祖拳的發勁法,手法就如沙灘上的建築,缺少根基,可能走入花拳繡腿的死胡同。
五祖拳的發勁法概括起來有二條:一是鬆緊勁,二是搖身俊胛。
鬆緊勁指的是每做一個手法前,應先適度放鬆身體,尤其上身肌肉,然後在瞬間繃緊肌肉猛發力。
所謂“出手如棉,上身硬似鐵,”就是指鬆緊勁。
然而根據實踐,“軟如棉”只能是上肢,而不包括內臟,否則容易震傷身體內臟。
所以前面寫到“適度放鬆”,主要就是針對內臟和頭部而言。
“搖身俊胛”指的是在放鬆身體的基礎上瞬間猛烈發勁時,應將腰部和肩部作極快速的猛烈搖動、調動全身之勁貫灃於手臂部雄渾地發出,以造成一種全身之勁,一種整勁,看上去勇猛激烈,擊在身上殺傷力很強。
這和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是極相似的。
另外,上肢發勁時講究“來三去七”,即收回的那一手應使勁回收,勁約佔全身勁的十分之三;攻出去的那一手的勁道約佔全身勁的十分之七。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加大了發出的勁道(兩手協同更易於造整勁),又加快了發勁的速度,對實戰無疑是有好處的。
下面將具體介紹五祖拳手法,不掌、指、肘等細類。
五祖拳手法豐富多彩,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內全部介紹,只是在攻、守、連消帶打、閃打等類中盡量包含各種有代表性的技法。
一、進攻類手法
1、撞拳——相當於長拳的衝拳。
握拳從肋際直線性擊出打擊對方,力集於拳面。
前手“撞”一般快拳擊打對方胸、臉部;後手“撞”一般為重拳擊打對方,以撞拳擊打對方腹部稱為“虎拳”。
撞拳可作組合攻擊,本門稱為“連環拳”,一般為左右拳連擊出三拳,攻擊力較強,實戰中亦可擊四拳、五拳組合。
2、鞭拳——相當於長拳的劈拳。
握拳,位於肩上或肩前,拳心朝前,拳鋒朝後;拳揮出作圓弧性或弧線性攻擊,力點在拳鋒,擊打部位在對方丘靈蓋和臉部。
圓弧下落時應加速加勁。
3、點拳——微屈臂,以鳳眼拳(握拳時食指第二骨關節凸出)從腰際或肋際揮出,在身體側向作由下至上的弧線性攻擊、力點在食指第二骨關節。
攻擊的部位是對方的太陽穴或臉頰。
4、雙撞拳——即雙手同時衝拳。
兩手握拳,從肋際直線性擊出,力點在拳鋒。
擊打部位為對方的雙肋、腰部兩側等。
5、雙豎拳——本門也稱“彈拳”。
雙手體前屈臂,雙拳置於胸前,右拳上左拳下,拳鋒朝前並上下對齊,朝體前中線使勁彈出。
彈出時雙臂不得伸直以保持彈性。
力點在拳鋒,擊打對象為對方攻襲過來的腳、腿、膝以及對方的胸部、頦部。亦可雙手握拳從雙肋前往體前中線彈出,動作結束時右拳上左拳下,拳鋒朝前並上下對齊。
6、插拳——以掌指尖作直線性攻擊,虎口朝上,力點位於指尖。
大拇指緊扣掌面,其餘四指可合攏亦可稍分開。
攻擊的部位是對方的肋部、咽喉部、眼部等。
7、切掌——己之掌位於肋邊,指尖朝前,掌心朝上,向前稍內側地方作直線性攻擊,力點在掌根,攻擊的部位是對方的肋部與腰部。
一般配以弓箭步步型,整個動作近似於長拳的推掌。
8、搖掌——己之仰掌位於肋際殘 腰際擊出,朝前方作由下而上的弧線性攻擊。
動作完成時臂已直。
力點在掌指,攻擊的部位是對方的陰部。
此掌稱作撩陰掌。
9、清橫打掌——己仰掌位於同向肩上,身體朝動作掌方向微側,揮掌、直臂做橫向發勁的側面 攻擊,身體朝發勁的方向扭轉以肋發勁,動作結束時掌心仍朝天,力點在掌根。
攻擊部位為對方的頸部或太陽穴。
10、擋掌——己仰掌位於肋際,朝前擊出作直線性攻擊,觸敵時掌根猛朝前上旋,動作結束時直臂,掌心朝前。
力點在掌根,攻擊部位為對方的肋部、頦部、鼻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