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從前從前,有位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們百無聊賴地生活著。
某天,牧羊人發現了,有些羊兒就是特別high。「怎麼了呀?」 他觀察,他思索,然後他發現了:這些羊似乎是吃了某種樹上那些小小圓圓的、有著漂亮紅色外皮的漿果之後才會看起來心情這麼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牧羊人也嚐了這美麗的紅色漿果,從此一試成主顧。至於當晚牧羊人是否因為首次攝取咖啡因而失眠,已不可考。
這就是傳說中人類與咖啡第一次接觸的故事,呃,的其中一種版本。之後才漸漸演變成目前人們飲用咖啡的方式。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 咖啡豆,是咖啡漿果(又稱「咖啡櫻桃」)裡面的種子。
2. 咖啡漿果是長在咖啡樹上的。
3. 咖啡因對羊也有效。
咖啡漿果從外到內,分別是果皮、果肉/黏膜、羊皮、銀皮,然後才是咖啡豆。採收下來之後,如果只是直接剝開的話還是會殘留一些不易去除的黏膜在上面,無法取得乾淨的豆子。所以啊,咖啡漿果是怎麼樣製作成咖啡生豆的呢? 先別打哈欠,這個製程可是對最後的煮出來咖啡風味有很大的影響喔。
大略來說,可以分成日曬法(natural / dry / unwashed process)和水洗法(washed / wet process)兩種大分類,以及介於兩者中的ㄧ些其他。
日曬法是較為傳統的方式,咖啡果實採收下來後整顆進行日曬乾燥,之後便可輕易將果皮和黏膜一起去除。適合日曬充足或是水資源較缺乏的產區使用。
水洗法則是使用機器剝離果皮和果肉,殘留的黏膜讓它發酵一段時間後達到容易脫落的程度,再以水洗去。之後以機器烘乾或日曬去除水分,再將羊皮與銀皮磨掉,便是咖啡生豆了。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水,所以較適合水資源豐富的產區。成本較高。大型精製廠通常較喜歡使用此法來達到品質上的一致性。
當然各種細節上的處理各廠會有差異,同樣叫水洗豆,還是會有各家不同手法所造成的風味上的變化。
通常來說,水洗豆的品質穩定,外觀上較少瑕疵豆或雜豆,酸味較明顯,口感傾向乾淨的風格。而日曬豆風味通常較為複雜,沒有處理好的話可能會有雜味出現。但若製程中控制得當,通常會有較高的複雜度,與較濃稠的口感,十分迷人。
也因此啊,這兩種處理方式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分別。
至於其他,還有半水洗式(semi-washed process)、從巴西發展出來的pulped process,以及最近越來越紅的蜜處理(miel / honey process)等。特別是蜜處理,這是比較適合小型處理廠的一種製程:在乾燥過程中還保留了一些果肉在上面,並搭配採收成熟度高的果實,並隨著每小批所採收下來的漿果狀態對製程進行微調。喝起來會有較多的果味與甜度,口感也較柔和。非常值得一試。
來源:咖啡品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