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
- 最後登錄
- 2024-10-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11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826
- 相冊
- 3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是回覆達人
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很少,只差在人類有仁義道德的天性。一般人都不曉得仁義的可貴在哪裡,因而將之背離,只有仁人君子才知道仁義的珍貴,將它保存,並由自身推廣出去發揚光大。
從這點看來,虞舜是一位真正的聖人。他明白世間萬物自有其運行之道,了解人類間慣有的倫理道德,完全依照天性裡的仁義來處理世事,而不是因為知道仁義道德的可貴,才勉強自己去做的。如此說來,那些背離仁義道德的人,跟動物實在沒有兩樣。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 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孟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是啊!人和禽獸的差別真的不大。
按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網的解釋:人和動物的差別很小,而之所以有差別,正是人有道德之性。
我個人則認為是「理性」和「獸性」的差別。人也是獸,當然會有「獸性」這是先天的本能。但人還有「理性」,經過後天的道德教育和法治規範,我們才有了「理性」。正常的狀況下,人的「理性」會控制「獸性」,但有些時候,人會「失去理性」而「獸性大發」。
什麼狀況下會讓人「失去理性」,盛怒之下、飲酒過量、濫用葯物、利益薰心、色迷心竅…那時的「人」,只是有人的形體,其實和禽獸是沒什麼差別的。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 舜明於庶物, 察於人倫, 由仁義行, 非行仁義也. -- 孟子, 離婁篇下第十九章
中國儒家的亞聖孟子, 一向主張人之初性本善, 而善本身中的仁和義就是人類其中一種有異於一般動物禽獸的特質. 我們說一些人是"衣冠禽獸"則是說他們連基本做人的資格也沒有; 若說一些人是"禽獸不如"則是更嚴重的指控, 因為連禽獸也有一些小規模的善, 例如親子關愛就是(虎毒不吃兒). 我們在駡人時有了這些哲學知識, 就不怕用錯詞彙, 把要駡的人駡輕了或是駡重了.
不過孟子亦同意一般平民百性很容易忘記仁和義. 為什麼? 管子中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人連基本身活也維持不了, 要在社會和大自然間掙扎求存, 則很多時只會留下禽獸弱肉強食的本性, 根本無可能顧存到仁義. 人可以空著肚子來說仁義嗎? 也不是不可以, 孔子的愛徒顏回就是一窮二白, 也要堅持行仁義的人, 但最終在三十二歲就病死了. 所以國家要人民有道德, 就先要發展經濟和解決溫飽問題(這不是中國政府成日講的嗎?).
所謂君子和明君, 就是那些把人倫, 仁義這些人類善良本性充份流露出來的人. 他們是完全順著天性去做, 而不是違背自己的真意因利益或虛名而勉強而行的. 若我們相信孟子的說法, 則下次自己做善事的時侯, 我們或者要反過來多謝那些慈善機構和受幫助的人, 令我們有機會舒發自己天生的的道德慾望了! |
-
總評分: 威望 + 3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