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336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林投姐
林投姐是台灣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相傳為清代台灣四大奇案之一,與周成過台灣、呂祖廟燒金、瘋女十八年並列。
又與呂祖廟燒金、陳守娘顯靈合稱府城三大奇案。
故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林衡道在其著作中曾主張林投姐的故事是來自中國的「望夫傳說」系列,而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林投姐的故事是發生在台灣拓墾時,道光、咸豐年間臺南鹽水到嘉義布袋一帶的民間故事。
而林投姐的身份和故事結局在不同的版本也有所差別。
但故事主軸均是架構在女主角被騙財騙色後上吊於林投樹林,死後冤魂不散而得其名。
故事大綱:
林投姐有兩個主要的版本,一個據信是由中國望夫系列故事流傳而來,而另一個較廣為流傳的則是負心漢的故事。
望夫故事:
臺灣臺南附近有一女子,因為丈夫出海久而不歸,於是每天站在海邊等待他的丈夫。
經年累月之後,由於等不到丈夫歸來,最後哭死在林投樹下。
而因為女子冤魂不散,當地居民常在海邊的林投樹下,看到披髮的女鬼出沒。
負心漢故事:
清末時在臺灣臺南赤崁樓西南方,住著寡婦李昭娘和她的三名幼子。
李昭娘的丈夫陳明通在渡海赴中國大陸做生意時,由於海上風浪太大,船隻翻覆於黑水溝(台灣海峽)墜海而死。
丈夫死後,李昭娘靠著亡夫遺產獨自撫養三名幼子。
此時,丈夫生前好友周亞思(或作周阿思或周阿司)常來家裡噓寒問暖,李昭娘對周亞思也因此日久生情。
但由於當時的社會道德禮俗較為保守,過往甚密的走動於是引起鄰居及熟人的非議,但由於周亞思對李昭娘立誓「若對你始亂終棄,願受天打雷劈」,李昭娘便嫁給了周亞思並將亡夫的財產交給他打理。
但周亞思接近李昭娘卻只為了她的金錢,周亞思用李昭娘大部分的財產,由臺灣買了一批樟腦及蔗糖運到香港轉售,獲得暴利之後,即回到原籍汕頭並另娶新妻,遺棄仍在臺灣等待的李昭娘。
臺灣的李昭娘毫不知情,依舊夜夜等待周亞思的歸來,但周亞思卻音訊全無,李昭娘也將身上僅有的金錢用盡,生活陷入絕境,在兩個孩子相繼凍餓而死後,李昭娘最後在一個雨夜扼死幼子並弔死於林投樹。
此後,林投樹林附近常有女鬼出沒,以銀錢買肉粽,小販一取,銀錢即化為紙錢。
鄉人為了地方上的安寧,於是募資建廟,供奉香火,尊稱其為「林投姐」。
但立廟並不能消除昭娘心中的怨恨。
某日大雨時,有個汕頭來的算命先生入廟躲雨,昭娘的冤魂因此現身相求。
算命先生答應為她刻一個神主,放在雨傘下,讓她的冤魂能隨自己渡過黑水溝,到汕頭尋找周亞思。
在抵達汕頭之後,李昭娘的冤魂在周亞思次子彌月之日出現,家中設宴的周亞思大喫一驚,隨即被附身,在廳堂上喃喃自責,最後拿起菜刀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兩名幼子,然後自殺。
故事不同的版本在情節上略有出入,諸如帶李昭娘至中國大陸的並非算命先生,而是官府當差的衙役,在歌仔戲曲中的角色則是另一個被周亞思所欺騙的人。
而騙財騙色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一說是李昭娘亡夫好友,也有說是地方上的地痞。
立廟過程也有所不同,有說是鄉人所立,也有說是林投姐陰魂所庇蔭的賭徒還願所蓋。
結局也有渡海與否的差異,但相同的是女主角均在林投樹下自縊,並化作厲鬼。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