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方特色] 墾丁高位珊瑚自然保留區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11 01:09: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位處臺灣恆春半島南端,墾丁國家公園境內,行政上屬於屏東縣恆春鎮,距恆春鎮中心約10公里,林政劃分屬林業試驗所管轄,並由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進行經營管理,為臺灣最南端之保留區,南側緊鄰社頂社區、社頂自然公園及梅花鹿復育中心,位於東經120°49`00”,北緯21° 58`00”,海拔高200~300公尺;面積約137.6公頃,是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龜仔角試驗地(面積466公頃)之一部份,與恆春熱帶植物園主要展示區相接臨,以植物園第二區作為兩區之緩衝區域。

  氣候條件:本區屬於潮濕季風林 (moist monsoon forest),氣候乾濕季明顯。依據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測候站之資料顯示1990~2002年,本區之平均降雨量約2,200 mm,多集中於6至11月,約佔全年雨量之85%,主要為梅雨季及颱風季之降雨所致;10月至翌年4月常有東北季風(俗稱落山風),為乾旱季節。年溫差不大,年平均溫24.0℃,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9.0℃,8月最熱,平均氣溫27.3℃。 保留區地質屬於更新世時代的石灰岩,由珊瑚、有孔蟲、石灰藻、貝殼所組成,根據碳十四定年法之測定,恆春半島每年約以2.5㎜ 的速度上升,在經過五十萬年左右,形成了現今的高位珊瑚礁 (Shi et al. 1988) 地形,土壤為石灰質性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及輕黏土;土壤粘粒超過30%,起因於高溫多雨之環境,使得粘粒與游離鐵在剖面中明顯移動; pH值偏高,介於5.3~7.4之間(Hseu et al. 2004)。

  成立經過:日治時代日本人曾在區內開闢苗圃,於部份較平坦的地區實施砍伐造林,現在保留區內之臺東漆造林地即為當時施業的證明。民國56年省政府成立墾丁公園整建專案小組,經該委員會決議,原墾丁風景區改為墾丁森林遊樂區,自民國57年5月1日起改由林務局管理,但試驗業務繼續由林業試驗所執行,土地所有權亦屬林業試驗所擁有,民國69至70年間,林務局擬擴大現有遊樂區之範圍,另外增闢第三區,開放給民眾參觀遊覽。本中心鑑於第三區及附近試驗地多屬稀有之高位珊瑚礁原始森林,為稀有之森林資源,甚具學術研究價值,且已開放之第二區與第三區不論在地質及林相上均類似,乃主動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申請設置自然保留區,本保留區於民國83年1月10日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成立之,管理機關為林業試驗所,研究單位得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申請進入,一般遊客不得進入。

  自然資源現況:本保留區是臺灣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植物相經採集、整理,計有127科、538種維管束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柿樹科(Ebenaceae)之木本植物為主。依國際自然保育聯盟 (IUCN) 的分類標準而言,本區的稀有植物有:

1.有滅絕危機種:象牙樹(Diospyros ferrea)、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na)、毛柿(Diospyros discolor)等;

2.稀有種:中華雙蓋蕨(Allantodia dilatata)、琉球蛇菰(Balanophora fungosa)、柿葉茶茱萸(Gonocaryum calleryanum)、恆春皂莢(Gleditsia rolfei)、錫蘭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等。
  在植物社會方面,恆春半島的植被包含熱帶海岸林及熱帶季風林之群系,蘇鴻傑等於研究墾丁國家公園植被時,將此區植群歸類為黃心柿 (Diospyros maritima) —白榕 (Ficus benjamina var. bracteaba) 亞型,其組成除白榕及其他榕樹類以外,另有大量的珊瑚礁岩生植物,如黃心柿、鐵色 (Drypetes littoralis)、象牙樹、毛柿 (Diospyros discolor)、紅柴 (Aglaia formosana)、大葉山欖 (Palaquium formosanum)等。受季節風之影響,生長在珊瑚礁岩塊頂部的樹木呈低矮匍匐狀;相對的,在岩塊間窪地生長的樹木呈高大直立狀。

  保留區內永久樣區調查分析結果,可區分為四個生育地型植物社會:皮孫木型分布於凹陷谷地、茄苳-大葉山欖型分布於隆起臺地、紅柴-樹青-月橘型分布於隆起岩塊、蟲屎-血桐-土楠型分布於早期人為干擾盛行之平坦谷地,生育地型植物社會之分布與微地貌間有明顯之相關性存在。 保留區內普查到的哺乳類動物有臺灣獼猴、白鼻心、刺鼠、赤腹松鼠、鼬獾、梅花鹿、臺灣野豬等,以及翼手目包括有摺翅蝠 (Miniopterus schreibersi)、臺灣小蹄鼻蝠 (Rhinolophus monoceros)、大蹄鼻蝠 (Rhinolophus luctus formosae)、臺灣葉鼻蝠 (Hipposideros terasensis)、無尾葉鼻蝠 (Coelops frithi)、臺灣鼠耳蝠 (Myotis taiwanensis)、 臺灣管鼻蝠 (Murina puta)、和棕蝠 (Eptesicus serotinus)等八種,前4種出現頻度較高;其中梅花鹿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野放後進入到保留區內。鳥類調查有20科 (含亞科)、32種,常見鳥類有紅嘴黑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繡眼畫眉 (Alcippe morrisonia)、五色鳥 (Megalaima oorti)、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小彎嘴畫眉 (Pomatorhinus ruficollis)、和黑枕藍鶲 (Hypothymis azurea) 可稱為此區域之六種優勢鳥種,其中前3種較為普遍。

  永久樣區之設置:保留區內設置一10 ha的植物社會永久樣區,長期監測該林分之動態變化。樣區長軸為400 m,東-西走向;短軸為250 m,南-北走向。區內劃分為1000個 10 x 10 m2 小區,小區內紀錄胸徑≧1 cm木本植物的位置、種類及胸徑。結果顯示,113種樹種中以柿樹科及大戟科佔最大優勢,其中黃心柿之相對密度高達50.3%、相對優勢度為23.2%,是全樣區最優勢之樹種。不同生育地的受風強度、陽光入射量及土壤深度明顯不同。本區喀斯勒森林以柿樹科植物為最優勢的植物社會,然樹種多樣性並不高,其植物組成與臺灣島其它地區明顯不同,亟富研究價值。

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5 20: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