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0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一至十一節)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生活,呈現著幾個重大的轉捩點或劃時代的重大事件。第一個事件就是祂在伯利恆的誕生──請參閱路加福音二章一至七節;而第二個轉捩點就是當祂大約在三十歲的時候,祂在約但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在這一課程單元中,我們要思考祂受洗的方式和意義。若要得到這整幅的圖畫,我們必須研讀馬太福音三章十三至十七節;馬可福音一章九至十一節;路加福音三章二十一至二十三節及約翰福音一章二十九至三十四節。我們很想知道有關祂在拿撒勒那些隱秘的年間所發生的事!我們知道在伯利恆誕生的那完美聖潔的嬰兒,經過孩童時期後已長大成人──請參閱路加福音二章四十節及五十二節;我們不能理解這些話語的完整涵義,但我們知道祂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我們在嬰兒、孩童及成人時期中所經歷的一切(除了犯罪的經歷以外)。請注意路加福音二章四十節及五十二節告訴我們祂在(1)智力方面,「耶穌的智慧……」;(2)身體方面,「耶穌的身量……」;(3)靈性方面,「神喜愛祂的心……」;以及(4)社交方面,「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那永恆神的兒子如何甘心樂意地成為了人,把自己受制於肉身的局限之內,這確是令人驚訝不已的事!為甚麼?為的是要讓我們成為神的兒子和神的後嗣──請參閱加拉太書四章四至七節。
正如我們所注意到的,所有的四福音書都有提到耶穌的受洗,而這事實強調出救主在地上的生命歷程中這個重要的階段。施洗約翰是我們主的先驅者或先行者,是神所差派「預備主的道路」。約翰傳道,並在約但河中為他的皈依者受洗,而有一天主耶穌也來受他的洗──請參閱馬太福音三章十三至十五節。這對於施洗約翰是何等重要的時刻!他為耶穌受洗,有三件奇妙無比的事便接踵而來──請參閱馬太福音三章十六至十七節。祂的受洗在過去(及現在)有甚麼意思和涵義?讓我們注意下列幾點:
(1) 在主耶穌受洗時,那至高權威者宣佈主耶穌為三位一體之神的第二位格、即神的愛子。
神親自見證主耶穌的絕對神性──請參閱馬太福音三章十七節,並與馬太福音十七章五節及約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八節作一對照。很久以前,先知以賽亞已寫下有關的預言──請參閱以賽亞書九章六節;天使向馬利亞也有這相關的傳報──請參閱路加福音一章三十五節。在祂受浸以後,約翰也作出了與此有關的見證──請參閱約翰福音一章三十四節。請注意那三位一體的神在這受洗的場景中也顯露了出來──神的兒子正在接受洗禮,聖靈取了鴿子的樣式降臨,而父神在榮耀中說話!在約但河中,我們看到了主耶穌的位格榮耀地照射出來,有無比的光輝!
(2) 在主耶穌受洗時,祂表明了祂所說的話是真實無誤的:「我心裡柔和謙卑……」(太十一29)。
祂是神的愛子,但祂自願順服這受洗的儀式。祂要求約翰為祂施洗──請
參閱馬太福音三章十三節及十五節。現請非常仔細地閱讀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七至二十八節;腓利比書二章五至八節;彼得前書三章四節。我們是否擁有這種柔和謙卑的特質?──請參閱彼得前書五章五節。那四福音書中最為予人深刻印象的經文之一是約翰福音十三章一至十七節。
(3) 在耶穌受洗時,祂表明願意成為救主、擔當世人的罪之意向。
這洗禮公開地開展了祂來到世上定意要做的那偉大主要的工作,就是那救贖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來說,祂根本無需受洗,因為祂並沒有犯過任何的罪需要祂去承認和懺悔,只不過為要與罪人認同,祂甘心樂意地把自己聖潔無瑕疵的生命呈現在父神的面前,作為贖罪之用,從而使祂願意遵守這禮儀──請參閱約翰福音一章二十九節及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八節。
(4) 在耶穌受洗時,祂描繪出祂將要如何成就救贖工作的方式。
請思考一下!祂受洗時,是全身浸沒在水裡。(1)這詞彙在希臘文中表明有這種意思。(2)馬太福音三章十六節及馬可福音一章九至十節明確地暗示有浸沒的涵義(請注意「從水裡上來……」「在約但河裡」──而不是「在約但河」或「在約但河邊」)。(3)請參閱約翰福音三章二十三節。(4)請與羅馬書六章四節作一對比。因此,洗禮是一幅象徵死亡、埋葬及復活的圖畫。現請與保羅所描述的福音作一對照──請參閱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一至四節。
(5)在主耶穌受洗時,祂身為人子,為了祂在地上事奉而明確地接受了聖靈的恩膏。
請參閱路加福音三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並與路加福音四章十八節及使徒行傳十章三十八節作一對照。但相比之下,我們又如何呢?我們在準備事奉時,也必須得到聖靈的能力──請參閱路加福音十一章十三節;使徒行傳一章八節,二章四節,以及以弗所書五章十八節作一對照。如果主耶穌在公開展開事奉前需要聖靈的膏抹,我們豈不是更加有此需要嗎?
(6)在主耶穌受洗時,祂給我們留下了榜樣,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蹤而行(彼前二21)。
祂受洗,為的是要「盡諸般的義」;或者說,是為要行神的眼中正確及喜悅的事,而祂對我們說:「來跟隨我!」──請參閱約翰福音二十一章二十二節,並與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及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五至十六節作一對照。如果在使徒行傳追溯到有關信徒受洗的事,您便可發現受洗並不是宗派的禮儀,而是新約聖經的命令──請參閱約翰福音十四章十五節,並參照使徒行傳二章三十七至四十一節;使徒行傳八章十二節;使徒行傅八章三十六至三十九節,九章十七至十八節,十章四十四至四十八節,十六章十四至十五節,十六章三十至三十四節,十八章八節及十九章一至七節。
(7)在主耶穌受洗時,祂教導我們最重要深刻的功課。
那功課就是:當我們準備好自己,願意絕對地順服祂的時候,我們便能經歷到神完美的祝福──請參閱馬太福音三章十七節,並與使徒行傳九章六節及約翰福音二章五節作對照。
來源:生命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