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台北霞海城隍廟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26 00:42: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城隍信仰起源於都城守護神,在中國漢民族社會中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清代列入祀典,城隍廟與文廟、武廟、天后廟成為國家各級政府每年固定舉行例祭的對象。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高拱乾《臺灣府志》〈典秩志〉載:「城隍既祭於壇,而復崇之廟者,祀以人道也。凡新官入境,必致肅齋宿而後履任;祈禱水旱,必先牒告以及民間雞豚操祝,神尤效靈焉。」省府縣各級官吏在新官上任時必先往城隍廟履新報到,遇有水災、旱災等祈禱於城隍,而有官司無法解決者也祈求城隍之庇佑希望能迎刃而解,城隍早已由古代的都城守護神一躍成為具有司法職能之神祇。霞海城隍信仰在道光年間,隨著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渡台,原奉祀於艋舺八甲庄同安人聚落。


  後因咸豐三年(1853)的頂下郊拚械鬥事件,艋舺同安人遂奉城隍遷移至大稻埕地區發展,初時安奉於陳金絨子陳浩然所經營的糕餅舖中;至咸豐六年(1856)由海內會陳姓族人和地方善信共同發起建廟,並於三年後落成。近一百五十年來,霞海城隍廟即成為大稻埕地區的信仰中心,也見證了大稻埕地區的發展。

  在台北盆地的開發史上,大稻埕地區的開發遠落後於新莊、艋舺、滬尾、八里坌,甚至是鄰近同屬同安人聚落的大龍峒地區。然而卻因為外國勢力的進駐,使得大稻埕在短短十數年之間,一躍成為台北盆地商業活動最蓬勃的地區,這種情形延續到終戰後數十年期間仍然如此。而霞海城隍信仰的發展,也因為拜大稻埕地區的商業蓬勃之助,由一個原本只是同安霞城海內派守護神之姿,發展到清末、日治時期已成為台灣本島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而每年的霞海城隍出巡繞境活動,更是與北港的媽祖繞境活動齊名,並列成為台島兩大宗教活動,在日治時期素有「北港迎媽祖、台北迎城隍」之稱。

寺廟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61號
寺廟電話:02-25580346


資料來源 台北霞海城隍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4-29 10:19:52 |只看該作者
陰世的行政官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尤篤信「城隍」,認為城隍是陰世的行政官,和陽世地方行政官相
同,既然地方官有轄區,城隍也是一樣,有都城、省城、縣城等分級。明太祖最初還封京師
城隍以帝號,封開封、臨濠、東和、平滌等四地城隍以王號,至府則以公號,縣以侯號。各
府城隍為「威靈公」,各州城隍為「綏靖侯」,各縣城隍為「顯佑伯」。至洪武三年,再下詔取消封號,京師稱都城隍,府稱府城隍,縣稱縣城隍。城隍廟則建府、縣治所在地,稱為某某府、縣城隍。很多地方的城隍還有姓名,如姑蘇為春申君、杭州為周新、晉江為韓琦,這些城隍大都是和當地有密切的關系。
到了明嘉靖九年,罷止山川壇的從祀,每年以仲秋旗縣日并祭「都城隍之神」每年神誕,各府、州、縣,則山府、州、縣令主持。于是「城隍」漸漸地帶上地方官的色彩,而且在一定的管轄區域內,可以行使權設座、問案、判事。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8 11: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