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可分為二大支系,除了大眾所周知的「高山九族」,還有一支也是在漢人遷台之前就已生活在台灣平原地帶的各族群,稱為「平埔族」。
平埔族是甲仙鄉重要的文化資產,因為漢文化的進入以及與漢人的混居,使得平埔族人逐漸失去自有的文化內涵,許多傳統習俗逐漸流失,外貌、語言逐漸被漢人同化,因此政府於小林國小內設立小林平埔文物館,希望藉由文物館的設立而復興平埔族文化,平埔族大滿族人居住地大都以楠梓仙溪東岸為主,包括北勢寮、錦地、牛寮、五里埔、小林等地區,居民以劉、潘、王、陳姓居多。
「公廨」是平埔族人精神寄托之所在,也是族人聚會也是族人祈福、占神問卜、尪姨作法的地方,裡面祭祀的是族人的祖先—「阿立祖」,族人將共有的「阿立祖」供奉於公廨中,他們不拜神像,而是以「向神座」、「豬頭殼」或「中柱」為拜徵物,幾千年以來平埔族人一直保有傳統的的阿立祖祭祀,其內涵與意義深遠流長,走一趟小林平埔館,讓您可對台灣的另一群「原住民」有更深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