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1
- 最後登錄
- 202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0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關聖帝君
關公又稱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民間又普遍稱為恩主公。
關帝即三國時蜀國的關公,姓關名羽,字雲長,蒲州解良人(今屬陝西省解虞縣)。傳稱,關羽是青龍轉世,豎眼攢眉,超額長面。及長,身高九尺五寸,鬚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唇若抹砂,丹鳳眼,臥蠶眉,力敵萬夫。東漢末年,關羽與劉備、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情如手足,同謀起兵。初守下邳,為曹操所敗被獲,待以殊禮,拜為偏將軍,後為曹操斬袁紹之勇將顏良,以解曹操之危而報答之。曹操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賞賜甚厚。關羽在得知劉備下落後,即掛印封金,盡留曹操之賜,歸奔義兄劉備處。劉備建蜀國後,以關羽守襄陽,督荊州事。關羽大破曹仁於樊城,斬龐德,擒于禁,覆七軍,威震華夏。後因輕敵中計,敗走麥城,終至被害。傳其頭葬於河南洛陽關林,其身葬於湖北當陽玉泉山。後世感其忠義,遂歲時奉祀。道書稱,關羽自玉泉山顯聖之後,遇鐵缽真人,立法為地衹上將。宋時,應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之召,現形御前,降蛟斬怪。宋真宗嘉其護國祚民之功。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封為忠惠公,宣和五年(1123年)又封為義勇武安王。元代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初祀為關壯繆公,與岳飛同祀,各地武廟稱為關岳廟。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元年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康熙五年(1666年)又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勒碑於洛陽關林。自北宋以後,道教即尊奉關帝為護法天神之一,有稱「蕩魔真君」或「伏魔大帝」的。民間則俗稱關聖帝君或關帝。台灣省民眾也有稱關帝為「玄靈高上帝」的。
對民間的影響:宋元之間,關帝是忠義的象徵。明清間,多有乩壇飛鸞、請關帝降筆著述傳世。《關帝覺世真經》、《關帝明聖經》和《戒士子文》等在民間廣泛流傳。民眾崇拜關帝,遠超出道教以關帝作為護法天神的範圍,而是將關帝視作武神、財神和正義之神,凡是命祿科舉、祛災除疾、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庇護商賈、通暢財源、決斷疑難等等,無不祈求關帝。特別是明清的民間秘密會黨組織,更是以關帝之忠義作為結黨的精神紐帶,入幫會、結弟兄、起盟誓,均在關帝神像前,焚香頂禮,歃血為證。
明清至民國期間,各地都建有專門奉祀關帝的關帝廟,一些有規模的道觀乃至於佛教寺廟也都塑有關帝神像或供奉關帝神位,其香火之盛,類似於城隍廟和土地廟。關帝神誕之日,傳為五月十三日,另一說為正月十三日。每逢神誕之日,關帝廟總要啟建祝誕道場。清末有人感嘆其香火之盛,幾「與天地同不朽」。
民間祭祀關公,經過一千七百年的演變,關公早已脫離《三國志》裏的關羽,而成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護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