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48
- 相冊
- 1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古書記載:「楊柳兒枯,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
柳發芽兒,打拔兒。」有人說:「放空鐘」就是今日所謂的扯鈴。在商務的辭
源及三民的大辭典上的解釋,「扯鈴」與「空鐘」還是有不同的,辭源說:「扯
鈴,玩具,形製略似兩空鐘相聯,以繩貫兩木杆絡其中部。在空中旋轉成聲,
亦有只用一端者,較空鐘為後起,以空鐘有地龍之名,俗亦稱此為天龍」。
在古書中所記載著:「空竹轟而疾轉,大聲如鐘,小亦飛蟲。」「裁竹成形腰
鼓如,兩端繩索弄徐徐,當風急轉如流水,山寺聞鐘韻有餘。」「抖起空竹入
雲表,千人仰面跌溝沿。」那種鐘韻嫋嫋,令人歎為觀止的精彩表演,確是
指今日的「扯鈴運動」,是無可置疑的。
扯鈴又稱「空竹」也叫「天嗡子」,清朝時江蘇儀徵人稱「抖空竹」為「抖
嗡」,揚州人稱為「抖抖嗡」,把這種遊戲的玩法(抖)和聲音(嗡)都兼
顧地形容到了。至今抖空竹仍是流行不衰的一種歲時遊戲和民俗技藝。地鈴
叫「地嗡子」、空竹叫「天嗡子」,從名稱也可見這兩種玩具的淵源關係,
事實上,清人玩的空竹正是從明朝時的地鈴(空鐘)發展出來的。
空竹是竹或木製的玩具,有雙輪、單輪兩種,一般
人大多玩雙輪空竹。它的形狀是中間一根軸,在腰
部很細,兩端連接兩個空心圓輪,輪邊上開了幾道
口子,當轉動輪軸時,由於空氣灌進輪中激烈衝擊,
因而發出了嗡嗡的響聲。轉動輪軸的方法是用「滾」
和「抖」,用兩根一尺多長的短竿,竿頭上繫上一根繩子,纏在空竹的細軸
腰間,雙手持竿,一高一低地抖動著,繩子就拖著空竹飛轉起來,發出嗡嗡
的響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