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2-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92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49
- 相冊
- 5
- 日誌
- 8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1904年至1905年日俄為爭奪東亞霸權,卻把中國東北作為戰場,而當時中國的滿清政府卻宣佈局外中立,其民族恥辱遠勝甲午戰爭。
1904年至1905年日俄為爭奪東亞霸權,卻把中國東北作為戰場,而滿清政府無奈只得宣佈局外中立,民族恥辱莫此為甚。
長期以來,日俄兩國對中國東北和朝鮮懷有強烈的領土野心,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強迫中國割讓遼東半島,承認朝鮮“獨立”,實際上由其控制。沙俄看到日本在亞洲大陸積極擴張勢力,於己不利,於是糾合法、德兩國進行干涉,要求日本退還遼東半島。
日本被迫屈服,引為奇恥大辱,決意擴軍備戰,伺機報復。俄隨後引誘清政府訂立密約,取得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的權利,接著又強租旅順、大連。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沙俄乘機出兵佔領東北全境, 企圖據為己有。
日本藉機與英訂立反俄軍事同盟,要求俄撤出在中國東北,雙方談判沒有結果。日本便依仗英美等國的支持,於1904年2月8日派遣海軍偷襲停泊在旅順港外的沙俄太平洋艦隊,並擊沉在朝鮮仁川的俄國軍艦。日俄兩國遂於2月10日同時宣戰。
其時,俄國實力遠較日本強大。但俄國陸軍精銳集中於西部邊境,海軍分佈於太平洋、波羅的海和黑海,如調集重兵來遠東作戰,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利在推遲決戰。日本則力圖速戰速決。
2月,日本黑木第一軍六萬人,在仁川登陸,迅速北上,5月初強渡鴨綠江,擊敗沙俄沿江守軍三萬餘人,攻入中國境內。佔領重要據點九連城、鳳凰城,取得對俄陸上作戰的第一個勝利。
5月5日,奧保鞏第二軍五萬人在貔子窩附近登陸,進攻沙俄金州守軍。日軍奪取大連,取得重要補給基地,並切斷旅順俄軍與遼陽俄軍主力的鐵路交通。
8月,日海軍在旅順港附近摧毀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奪得黃海、日本海域的制海權,旅順俄軍陷入重圍。在日軍總司令官大山岩指揮下,日軍攻遼陽。俄守軍十六萬人憑藉重砲和強固工事重創日軍。但俄軍統帥庫羅巴特金擔心被圍,命令全軍後撤。
遼陽戰役中,日軍的人數、裝備均居劣勢,傷亡也超過俄軍,因俄軍指揮失誤,日軍反取得重大勝利。俄軍陸海軍接連失敗,導致國內政局不穩;日本雖取得勝利,但兵員傷亡重大,雙方都無力再戰。
在美國調停下,從8月10日起日俄開始議和,9月5日簽訂《樸茨茅斯和約》。自此中國東北成為日俄兩國的勢力範圍,出現從一國獨占變為兩國分據南北的局面。
日俄訂約後,日本又強迫清政府承認《樸茨茅斯和約》中有關中國的各項規定,並取得經營安(東)奉(天)路、修築長春到吉林的鐵路以及在鴨綠江右岸伐木等權利,又開放東三省十六處為商埠。戰後,日本加強對朝鮮的控制,至1910年(宣統二年)終於吞併朝鮮。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俄軍把當地百姓、糧物強徵做勞工、軍需,當地人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清政府無力約束交戰雙方,屈辱地宣佈局外中立。
面對危局,不願作奴隸的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愛國知識分子們積極投入到拒日俄反戰爭的洪流中去。
1903年4月3日,“以保全中國國土國權為目的”的國民總會成立,革命先烈鄒容等一千六百人先後入會,從而壯大了拒俄運動的力量。
在戰爭爆發前,留日學生有感於國勢危急,紛紛參加抗俄義勇隊,黃興、陳天華等簽名參加義勇隊,準備回國對俄作戰。
戰爭爆發後,在奉天,牛莊等地建立了抗俄秘密會黨。此外,全國還成立了各種抗俄軍隊伍。其中有奉天張榕建立了“關東獨立自衛軍” ,丁開嶂的“抗俄鐵血會”等。
然而清政府對此竟誣為“名為拒俄,實則革命”命令各地“嚴密查拿”“拿穫後,務必正法,決不寬貸”。這就讓這些愛國志士們心灰意冷,於是憤而舉起“反清”大旗,把反帝與反清結合起來。
1905年8月,在同盟會的誓詞中,清楚地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政治綱領,為革命黨人的奮鬥目標指明了方向。
未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御前會議上公開宣稱中俄要以長城劃界,專門制定了吞併中國東北的所謂的“黃俄羅斯計劃”。
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看到沙俄糾集法德兩國反對日本獨霸中國東北導演三國干涉返遼事件,便天真認為可以利用俄羅斯牽制日本侵略中國,向沙俄出賣了許多國家利益,致使中國東北成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而沙俄吞併中國北方的野心是歐美列強所不願看到的,但沙俄當時擁有世界數量第一的常規軍,連歐洲強國德國都不敢得罪沙俄。於是歐美列強便支持日本反對沙俄。
當時的日本雖沒有把握打敗俄國,但日本認為,俄國吞併中國東北後下一步就是朝鮮和日本。最後日本高層還是決定用國運作賭資的賭博對俄宣戰。
有一種觀點認為,說如果沒有日俄戰爭那麼中國東北很可能是被俄羅斯永久的霸占。“黃俄羅斯計劃”也可能成功。
事實是當年沙俄為了永久霸占外東北而實行了“要地清人”政策。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事件與海蘭泡慘案,致使今天的外東北當地居民中幾乎沒有中國人。對被佔領地區實行種族清洗是俄國的一貫作法。
從客觀上講,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是非正義的,但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勝利扼制了沙俄在亞洲的擴張,替中國保住了東北領土不被俄國進一步蠶食。如果沙俄勝利了的話,那麼中國將不僅會將失去東北三省甚至會失去內蒙。
但日本的獲勝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從而促使其在以後的歷史中發動欲吞併中國的全面侵華戰爭不歸之路。
|
|